回覆列表
  • 1 # 史論縱橫

    乾隆這個人雖然活了八十多歲,但是卻不懂得識人,對雍正一朝的重臣極為打壓,而到了自己在位後期的時候,反而寵信起和珅那樣的寵臣,造成王朝統治的糜爛。

    在雍正的寵臣中,以鄂爾泰最為突出,卻也遭受乾隆的打壓。

    鄂爾泰的先祖早年歸順努爾哈赤,到其祖父一輩已經官至戶部郎中,其父為國子祭酒,鄂爾泰作為滿族人,早年攻讀四書五經,在康熙朝考中舉人,是滿人中讀書比較少的一小撮人之一,但是鄂爾泰在康熙一朝並未獲得重用,一直到四十來歲,也只是一個內務府員外郎,在一首詩中,鄂爾泰寫道“看來四十猶如此,便到百年已可知。”應該也是預感到自己不會有什麼成就了。

    即使是鄂爾泰也沒有想到,一朝天子一朝臣能夠在他的身上完美的詮釋,康熙死後,雍正皇帝火速提拔鄂爾泰,在雍正元年擔任雲南鄉試副主考,隨後就被提升為江蘇布政使,雍正三年晉升為雲南巡撫,兼管貴州、廣西三省(地位比一般的總督還要大),鄂爾泰在西南主持“改土歸流”獲得巨大成效,從而成為雍正一朝名副其實的寵臣。

    在雍正十年,鄂爾泰擔任保和殿大學士,成為清廷屈指可數的正一品大員之一,居內閣首輔地位,在乾隆元年,更是兼任軍機大臣、領侍衛大臣、議政大臣等職務,權勢之高,令人難以置信,李衛因為參了鄂爾泰弟弟一本,結果後來害怕遭受鄂爾泰報復,憂懼而死。

    當然,不管怎麼說,鄂爾泰作為雍正的寵臣,對雍正一朝作出了巨大的作用,在雍正去世後,為乾隆平穩接替政權,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乾隆十年,六十六歲的鄂爾泰因病去世,當時乾隆還親臨喪所祭奠,以示優寵,按照雍正的遺詔,鄂爾泰得以配享太廟,入祀京師賢良祠。

    然而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鄂爾泰去世十一年後,就被乾隆從賢良祠中挪了出來,實在是令人想不通。

    其實,如果梳理雍正一朝的寵臣的話,基本會發現,這些被雍正帝信任的人,在後世都遭受了乾隆各種各樣的刁難,最終結局都不太好。

    以張廷玉來說,他是康熙時期提拔起來的老人,雍正即位後,認為張廷玉是一個可以重用的人,因此十分看重張廷玉,在臨終的時候也讓張廷玉配享太廟,張廷玉是漢人身份,鄂爾泰是滿人,能讓張廷玉配享太廟是相當大的福分,張廷玉老淚縱橫,此後對清室忠心耿耿。

    然而到了乾隆十三年的時候,已經老了的張廷玉實在是幹不動了,因此請求告老還鄉,但是乾隆為了顧及自己的聲譽,怕別人說他虧待前朝重臣,因此不允許,說“卿受兩朝厚恩,且奉皇考遺命,將來配享太廟。豈有從祀元臣歸田終老之理?”

    一直到乾隆十四年的時候才允許,卻因為第二天張廷玉沒有進宮謝恩,而是讓兒子去的,因此剝奪了張廷玉的官爵,後來還抄了張廷玉的家,想用文字獄的方式整張廷玉,奈何張廷玉也是個人精,家裡保留帶文字的東西,都是雍正誇讚他的話,讓最擅長搞文字獄的乾隆都無法下手。

    但是乾隆將以前皇家賜予張廷玉的東西全部追了回來,在經歷各種折磨之後,晚年鬱鬱而終。

    當然,要說雍正年間三大寵臣,還是鄂爾泰、李衛、田文鏡三人,其中,田文鏡是最幸運的人,因為他是死在雍正之前,跟乾隆打過的交道不多,還是因病死在任上,屬於那種累死的,雍正賜予其模範疆吏,但是乾隆上任之後,在涉及到田文鏡的時候,評價說“河南自從田文鏡上任督撫以來,嚴格治理,他的下屬官吏竟然剝削民眾,致使河南人民深受其困。前年田文鏡隱匿河南災情不報,百姓流離失所……”

    言語中,也可以看出對田文鏡的不屑。

    而李衛則死在乾隆初期,當時乾隆對李衛的一生給予了正面的評價,然而讓人捉摸不透的是,乾隆晚年的時候再回想其李衛,就說李衛“並非公正純臣,其在浙江亦無甚功德於民,並聞其仰藉皇考恩眷較優,頗多任性驕縱之處。”在其南巡的時候,看到有人祭祀李衛,讓人把李衛在西湖花神廟中的像給燒燬了。

    而鄂爾泰死後被批,竟然是因為他的侄子和門生犯案,乾隆一怒之下將其從賢良祠給挪了出來。

    可見,不管你死還是沒死,乾隆整你的心始終不變。

    這也體現了乾隆和雍正用人原則的差距,雍正給人的感覺是鐵血皇帝,實則是外冷而內熱,跟臣子的關係處得很到位;乾隆自詡“十全老人”,認為自己是盡善盡美,其實是往往越缺什麼,越要表現什麼,他一再聲稱仁義治國,實際上下手最黑,作為中國帝王史上當政最長的皇帝,卻連一個交心的臣子都沒有,說到底也是乾隆的悲哀。

  • 2 # 秋媚讀史

    雍正為了讓弘曆順利接班,可謂用心良苦,還特地為其安排了四位輔政大臣。但是,等弘曆上位,輔政大臣卻成了皇權的“絆腳石”。乾隆為了集權,先將兩位宗親(允禮、允祿)排擠出權力中心,接著就開始對付鄂爾泰等權臣。

    鄂爾泰是雍正年間的寵臣,曾官拜保和殿大學士、軍機大臣,並晉爵一等伯。他常稱雍正為慈父,雍正也曾對他說:

    “朕與卿一種君臣相得之情,實不比泛泛。”

    鄂爾泰之所以能受到雍正的賞識,與他的“居官俸職,悉秉忠誠”有關,尤其是他推行的“改土歸流”得到雍正的讚賞。

    然而,雍正的寵臣並不止鄂爾泰一人,張廷玉同樣大受賞識。張廷玉雖然沒有地方或戰場功勞,但他文采出眾,忠心耿耿,幫雍正出過很大力,因此,他也可以位極人臣並與鄂爾泰旗鼓相當。

    古代朝堂,一直都有結黨爭鬥的不良風氣,鄂爾泰與張廷玉的出生、背景不同,兩人各有一批追隨者,在雍正手下任職時,又政見不同,時常“陰為角鬥”。雍正是一位比較嚴厲的皇帝,他們雖然打造各自的小圈子,但不敢明目張膽地爭權奪利。

    乾隆上位後,朝堂形勢不一樣了。鄂爾泰與張廷玉憑藉前朝重臣身份,又有從龍之功,態度變得“高調”起來,爭鬥也開始浮出水面。連乾隆都看得出來兩位重臣結黨爭鬥,認為當時:

    “事之大者,莫過於鄂爾泰、張廷玉之門戶之習。”

    乾隆儘管知道他們的爭鬥影響了朝局,影響了皇權,但上位之初,為了倚重他們處理內政,保持各部門正常運轉,也為了讓他們相互制衡,所以暫時容忍了。隨著乾隆皇位逐漸坐穩,他開始對權臣下手。

    鄂爾泰因為比較傲慢,被乾隆首先開刀,甚雍正剛去世就被乾隆指責過。雍正去世僅四天,鄂爾泰就上奏,準備把雍正的棺木停放於壽皇殿東邊暫時安奉。乾隆不滿意,曾反駁道:

    “皇考賓天不及數日,即議暫安奉事宜,朕心實有不忍……斷然不可。雍和宮系皇考居住之處,倘暫奉安此處,似合道理。”

    因此,雍正遺體暫安雍和宮。

    後來,鄂爾泰為了巴結弘晝,竟然上書乾隆,要求將雍和宮賞賜給弘晝。乾隆對此極為不滿,一是因為雍正生前就準備將雍和宮改為喇嘛廟;二是乾隆認為雍和宮是父親和他兩代帝王居住的吉地,乃龍興之所,不願別人染指。同時,賜屋之權為天子專利,大臣不能擅自主張,因而乾隆當場嚴詞拒絕鄂爾泰的提議,大挫其銳氣。(乾隆後來還是將雍和宮賞給弘晝,但與鄂爾泰無關)

    乾隆六年,陝西道監察御史仲永檀彈劾步軍統領鄂善貪贓。仲永檀是鄂爾泰的門人,鄂善又牽連到張廷玉,這莊案子實際上是鄂爾泰與張廷玉兩派的一次交手。

    鄂善是滿洲老臣,曾擔任過兵部尚書等職,乾隆也重用其為步軍統領,他收受的錢財並不多,但因黨爭而令案情變得複雜。乾隆下令,成立七人構成的專案小組,其中包括鄂爾泰和張廷玉,共同查辦此案,並宣稱:

    “此事甚有關係,若不明晰法辦,判其黑白,則朕將何以任用大臣?大臣又將何以身任國家之事耶?”

    七人專案組很快查明真相,證實鄂善確實有問題,乾隆立刻“垂淚書諭”,令鄂善自盡。至於牽扯張廷玉的事,乾隆隆故意袒護,“今查詢明白,全屬子虛”。仲永檀雖然因此而升官,但鄂爾泰不僅扳倒張廷玉的計劃沒有得逞,還讓乾隆很不悅。

    鄂善案件結束不久,乾隆到塞外打獵,看中古北口提督黃廷桂,準備將其提拔為甘肅巡撫。就在此時,有人告發古北口守備和爾敦“鑽營行賄”,黃廷桂又是他的保舉人。

    鄂爾泰本就厭惡黃廷桂,如今有人告發,他當然不會放棄打擊機會,於是,他利用職權,趁著乾隆不在京城,迅速定了黃廷桂“濫舉匪人”之罪。結果,這事被乾隆知道了,痛罵鄂爾泰“欺君攬權”,下令“將辦理此案之大學士鄂爾泰等人嚴行申飭”。

    之後,鄂爾泰有所收斂,當他的黨人眾多,總會有幾個不法之徒。鄂爾泰即使沒有參與,也會被牽連。乾隆七年,鄂爾泰的長子鄂容安與門人仲永檀串通洩密之事敗漏。乾隆大為惱火,下令將此二人革職拿問,並責斥鄂爾泰既教子無方,也“不能擇門人賢否”,將鄂爾泰也一併交部院議處。

    經過此次打擊,鄂爾泰身心聚俱碎,很快病發,到乾隆九年已經動彈不得,第二年就見了先帝。乾隆遵照雍正的遺囑,給鄂爾泰很高的葬禮規格,準他配享太廟,入賢良祠。

    鄂爾泰雖然蓋棺,但並未定論。乾隆二十年,乾隆借胡文藻《堅磨生詩鈔》的文字玉案,徹底摧毀鄂爾泰的殘餘勢力。

    胡文藻是鄂爾泰的門人,當過內閣學士,他的著作《堅磨生詩鈔》中有很多對朝廷不敬的語言。經斷章取義的解讀,胡文藻犯了結黨反清之罪。

    胡文藻雖被處決,案子卻未結束,乾隆順藤摸瓜,查到了甘肅巡撫鄂昌。鄂昌是鄂爾泰的侄子,因與胡文藻經常書信往來,在其信中發現“胡兒”等字。乾隆以此大做文章,認為鄂昌有辱罵滿洲的嫌疑,是滿人的叛徒,下令將其革職查辦,後又令其自盡。

    “胡文藻案”發生後,乾隆不僅清理了鄂爾泰的黨人,連同去世多年的鄂爾泰也被牽涉進來。乾隆認為,胡文藻膽敢如此大逆不道,鄂爾泰也有責任,於是下令將鄂爾泰撤出賢良祠,以示懲戒。

    秋媚說:臣子與帝王的關係如同彈簧,你強他弱,你弱他強。鄂爾泰經過幾十年的經營,不知不覺中已經樹大根深,加上他與張廷玉的黨爭,嚴重阻礙皇權的延伸。在乾綱獨斷的帝王看來,只要是皇權的阻力,都是必須要清理的,鄂爾泰等人必然成為皇權集中的犧牲品。

  • 3 # 歷史哈哈哈

    1.鄂爾泰在雍正時期得到重用,是雍正的心腹,但也因為這樣,鄂爾泰有些居功自傲,到了乾隆登基後,沒能很好的擺正自己的位置,不能認識到一代天子一代臣的道理,很是威脅乾隆的Regal,所以讓乾隆對鄂爾泰有很大的不滿,經常藉機對鄂爾泰打擊施壓。

    2.鄂爾泰雖然因為自己的聰慧,在年僅二十歲的時候就中了舉人,開始踏入政途。但是,意氣風發的鄂爾泰進入官場後,卻一直沒有得到賞識,沒有獲得機會施展自己的能力,一直到中年都處於這種的平庸狀態,讓原有滿心抱負的鄂爾泰經常借用詩詞自憐。

    3.鄂爾泰的人生轉折點,是在雍正皇帝登基之後。雍正繼位之後,覺得鄂爾泰是一個可用之才,並有意給予委派一些重要任務,在雲南鄉試時,鄂爾泰被授命為副主考,因表現出色,不久,就晉升為江蘇布政使。

    4.隨著鄂爾泰獲得雍正的更多信任,兩年後,又被晉升至廣西巡撫的位置,這還不是鄂爾泰的巔峰,因為辦事深得雍正心意,雍正把鄂爾泰的廣西巡撫改為雲南巡撫,從只管理廣西變成了統管雲南、貴州、廣西三個省,鄂爾泰可謂是官運亨通,步步高昇。

    5.鄂爾泰統管雲南、貴州、廣西三個省期間,有很大的政績,被雍正召回京城時,直接負責內閣首輔的工作,此時鄂爾泰已經是位高權重的權臣。可惜,鄂爾泰擁有的這一切名利,卻隨著雍正駕崩而慢慢失去。雍正去世,乾隆登基。新帝繼位,原本就對舊臣很容易懷有戒備之心,鄂爾泰不但不能意識到自己的身份需要收斂鋒芒,反而還處處以功臣自居,給自己惹來後患。

    6.從此,鄂爾泰在乾隆時期,不要說很難再有政績,甚至經常遭受到乾隆的冷落和為難。即使到鄂爾泰已經去世後,仍然不能讓乾隆釋懷,借鄂爾泰侄子犯罪之時,把鄂爾泰清出了賢良祠。就這樣,在雍正時期風光一時權臣,最後落的如此結局

  • 4 # 愛之育之

    一朝天子一朝臣。

    老皇帝的寵臣,常常被新皇帝打壓。

    成為套路。

    鄂爾泰被打壓。

    不算希奇。

    張庭玉被乾隆打擊得更為厲害。

    連家也被抄了。

    弄得張庭玉顏面掃地,苦不堪言。

    故,伴君如伴虎,決非虛妄。

    凌遠長著

  • 5 # 月夜羽夕

    這事兒說來也簡單,就是就是乾隆忌憚張廷玉門生弟子遍佈朝中,勢力太大,藉著打擊張廷玉加強自己的權力罷了。

    張廷玉和鄂爾泰都是雍正的寵臣,而且在雍正生前就答應給這兩人配享太廟的榮譽。

    配享太廟是為人臣子的最高榮譽,二人獲此殊榮,自然感恩戴德,群臣見他們聖眷如此之隆,自然著意巴結,慢慢的就形成了朋黨。

    其實這兩人都算得上是忠心耿耿謀國之臣,但是是個人就有大家和小家之分,同樣是一個職位,誰當不是當,我有這個能力,自然要推舉和我比較親近的人。就這樣,在乾隆皇帝看來,自然是慷他人之慨。

    其實,在皇帝看來,權勢太大就是最大的原罪。

    乾隆為什麼不喜歡張廷玉,原因就在於此。

    但是,張廷玉畢竟是雍正答應過要配享太廟的大臣,面子還是要給的,所以在乾隆初期,對張廷玉還算得上是恩遇有加,很給面子。

    然而,張廷玉退休事件讓兩人的矛盾表面化了,從此,乾隆就不怎麼給張廷玉面子了,下面我簡要說一下張廷玉退休事件。

    1)雍正生前答應給鄂爾泰和張廷玉配享太廟的待遇。這個待遇很重要,很漲臉,張廷玉比較重視這個。

    2)乾隆十三年,張廷玉或許是感覺到乾隆對自己的不滿,或許是真的想急流勇退。上疏請求辭職,乾隆回覆辭職是可以,但是你是雍正爺欽命死後配享太廟的人,怎麼配享太廟還退休養老的大臣呢?意思是說配享太廟,多大的榮譽啊,不是應該為國家幹到死嗎?不能退休。所以張廷玉這次請求退休失敗。

    3)乾隆十四年,乾隆念在張廷玉實在年老,準他四五天去一次內廷小範圍議事,十天一次上朝大範圍議事。

    4)許是因為乾隆的示好,乾隆十四年冬天,張廷玉決定再請求退休一次,不過他還是念著自己死後配享太廟的榮譽,要乾隆皇帝給他寫個保證書,你即便是退休了我也讓你配享太廟。皇帝寫是寫了,可是心裡憋屈啊,好你個張廷玉,你是信不過我還是咋地,居然還讓我寫保證書。乾隆很生氣,但是畢竟沒發作。

    5)第二天,張廷玉派兒子張若澄入宮謝恩。皇帝更生氣了,好你個張廷玉,給你寫保證書就飄起來了是不是?多大的恩典啊,謝恩都不自己來?於是寫旨斥責張廷玉。

    6)乾隆寫旨當然不是自己寫,得找人寫,當時在場的只有大學士傅恆和協辦大學士汪由敦,汪由敦是張廷玉的學生,知道皇帝要罵自己老師,趕緊跪下來給汪由敦求情。這一求情就出事兒了,乾隆正好想起張廷玉曾經向他建議自己退休之後讓汪由敦當大學士接班,當我的面玩結黨呢。

    就因為這事兒,乾隆之後就動不動找張廷玉的麻煩,一直到張廷玉死。不過乾隆還是沒忍心違背父親的意願,在張廷玉死後,最終還是讓他讓他配享太廟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木瓜樹有幾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