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夏日在古城聽雨聲
-
2 # 歷史今古
概述
首先從戰術分析陳倉失利,諸葛亮二次北伐無功而返;但是從戰略分析它調動了魏軍主力,配合了盟友行動,達到了最終目的,所以戰術是失敗的但戰略是成功的。
第一蜀漢228年秋,諸葛亮第二次北伐,沒有出祁山而是選擇了直插陳倉的路線,當時守城的部隊才1000多人,而蜀10萬人但用了20多天卻沒有攻下陳倉,最後魏軍增援趕到,諸葛亮只得撤軍。
第二為什麼諸葛亮撤軍如此乾脆了?這得從整個戰略上來看了,在攻打陳倉前,諸葛亮還在與遠在孫吳的哥哥通訊,而信的內容是:
在攻打陳倉的時候,派人到陳倉一帶做過偵察;然後是蜀軍的這次攻打可以起到牽制魏軍的效果,讓他們不能分兵攻打孫吳。透露了目的就是配合孫吳。
第三這種配合應該是雙方面的,既有孫吳配合蜀漢,也應該有蜀漢配合孫吳。
石亭之戰,諸葛亮在接到孫吳方面的請求後立即行動,在西線戰場發起進攻,不僅牽制了西線戰場魏軍總指揮曹真不敢亂動,而且調動原屬荊州戰場的張郃率部回援。
結語所以,雖然第二次北伐在戰術上是失敗的,但在戰略上卻是成功的,所以諸葛亮並沒有自罰,要是戰略跟戰術上都是失敗的,那按照諸葛亮的性子來說是會自省和自罰的。
-
3 # 何以伴月
蜀當時的的國情,
戰敗可以再戰,困獸猶鬥輸贏未可知。
不戰必亡。
你選哪個?
-
4 # 小鴻哥
因為諸葛亮第二北伐的真實目的是援助東吳而已,把魏國注意力吸引在西線。諸葛亮第二北伐的時間在公元228年十二月,也就是正值冬天。也就是說在第一次北伐半年後。首先這並不符合諸葛亮的北伐方略。諸葛亮一共有五次北伐,但真正上算得上北伐的只有第一、第四、第五次。每次都相隔三年,因為在古代耕種三年就能積下一年的糧草。還有這三次北伐的時間都是選擇在春天。下面列一個《三國志》各紀各傳對於諸葛亮第二次北伐的記載。
冬,(諸葛)亮復出散關,圍陳倉,曹真拒之,(諸葛)亮糧盡而還。—《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冬,復出散關,圍陳倉,糧盡退。—《三國志蜀志後主傳》
十二月,諸葛亮圍陳倉,曹真遣將軍費曜等拒之。—《三國志魏志明帝紀》
諸葛亮復出,急攻陳倉,帝驛馬召(張)郃到京都。—《三國志魏志張郃傳》
有人講諸葛亮是想趁曹魏主力東下,想趁此良機北伐,這個假設是有一定道理。但是不現實,首先是因為蜀漢第一次北伐不久,根本一下子準備供應北伐的糧草。何況還得徵召大量的徭役。從諸葛亮和後主傳的記載來看,諸葛亮是在糧草將盡時退軍。諸葛亮圍攻陳倉的時間不過二十多天,也就是說諸葛亮北伐只帶了一個月糧草。說明是在匆忙之中進行的北伐。即使拿下陳倉也無力再進軍。
還有人認為諸葛亮第二次北伐是支援石亭之戰,這更加不對了。石亭之戰開始謀劃於五月,九月結束。十二月諸葛亮跑陳倉去支援東吳?當時石亭之戰曹魏統帥曹休墳頭草都有一尺高了。但諸葛亮圍攻陳倉確實是支援東吳,所以二十多日作出猛攻陳倉的姿態。很多人被《三國志魏志曹真傳》的記載所誤解了。曹真認為諸葛亮下次北伐肯定打陳倉,進而進攻關中,所以派郝昭駐守陳倉。諸葛亮北伐的目的一直是隴右非關中。
東吳發動石亭之戰確實也是幫了蜀漢一把,蜀漢也同樣發動陳倉之戰幫東吳一把。因為石亭大戰,魏軍大敗。石亭之戰結束後,司馬懿提出順漢水進長江伐吳的計劃以報石亭之敗。魏明帝同意了,把張郃所部五萬步騎從關中調往荊州聽從司馬懿指揮。東吳荊州方向防禦壓力倍增。
司馬宣王治水軍於荊州,欲順沔入江伐吳,詔(張)郃督關中諸軍往受節度。
有人認為張郃率軍去荊州是支援石亭之戰。這是不對的,石亭之戰九月就打完了。張郃冬天率軍到達荊州,都打完三四個月,這是那門子的支援。但是因為冬天漢水水淺,無法行大船,於是大軍暫時駐紮方城。
至荊州,會冬水淺,大船不得行,乃還屯方城。
在諸葛亮急攻陳倉支援東吳時,魏國的伐吳計劃卻因為江水淺而暫停。魏明帝召見張郃詢問:“遲將軍到,(諸葛)亮得無已得陳倉乎!。”張郃回答:“比臣未到,(諸葛)亮已走矣,屈指計亮糧不至十日。”從張郃的回答來看,張郃認為自己沒趕到陳倉諸葛亮就會退軍,估計蜀漢軍的糧草不會超過十天了。也正如張郃所料,在到達陳倉前諸葛亮就退軍了。因為諸葛亮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諸葛亮在給哥哥諸葛瑾的書信中講:今使前軍斫治此道,以向陳倉,足以扳連賊勢,使不得分兵東行者也。從這也說明諸葛亮的目的是支援東吳。當張郃從洛陽率軍趕來支援,諸葛亮目的已經達到了,所以就退軍。第二次北伐的目的已達到,也不算是大敗而歸。在退軍途中斬殺追擊的魏將王雙。主將都被斬殺,說明魏軍的追擊人馬要不全軍覆沒要不就是受重創。諸葛亮有數萬人馬,魏將王雙去追擊的人馬也不會太少,但是史書上沒有記載。也算是一場勝利。
回覆列表
諸葛亮二次北伐時,近3萬增援的魏軍在張郃率領下馳援陳倉,當時蜀軍有10萬人,似乎可以一戰,但諸葛亮退得很乾脆,似乎說明這裡面另有險情。
當看到諸葛亮寫給哥哥諸葛瑾的一封信時,似乎找到了這個疑問的答案,這封信容易被大家忽視,因為正史都沒有收錄,它儲存在一部地理志裡。
諸葛亮在這封信中說:“有一個叫綏陽的山谷,山崖險要,溪水縱橫,行軍困難。以前偵察兵在一帶往來,都走的是險要的小道。現在我命令先頭部隊砍伐樹木,修建道路,以便通往陳倉,足以牽制敵人,讓他們不能分兵去進攻孫吳。”
從信的內容看應該寫於陳倉攻城戰打響前,這封信至少可以說明幾點:一是在大戰即將拉開帷幕的時候,諸葛亮還在與遠在孫吳的哥哥通訊,保持著資訊上的溝通;
二是此次北伐諸葛亮也做了大量準備工作,派出偵察人員前往陳倉一帶做過偵察;三是信中特意講到蜀軍的行動可以起到牽制魏軍的效果,讓他們不能分兵攻打孫吳。
尤其是第三點,透露出蜀軍此次軍事行動的目的就是配合孫吳,所以大戰將至的緊張時刻諸葛亮還有精力給哥哥寫家書,因為這不是普通的家書,而是透過哥哥向盟軍通報情況的重要信函。
劉備死後吳蜀重新交好,在軍事上雙方多有配合,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間孫權也出兵牽制曹魏,這種配合應該是雙方面的,既有孫吳配合蜀漢,也應該有蜀漢配合孫吳。
石亭之戰發生在曹魏太和二年(228)農曆八月,是秋天,諸葛亮第二次北伐也在這一年的秋天,從時間上看兩次軍事行動是同時醞釀的,周魴詐降從5月就開始了,因為高度機密,事先不大可能把細節通報給蜀漢,但可以知會蜀漢方面正在籌劃一次大戰役,請這邊出兵攻打曹魏的西線,減輕孫吳的壓力。
諸葛亮接到孫吳方面的請求後就立即行動了,在西線戰場發起進攻,不僅牽制了西線戰場魏軍總指揮曹真,使其不敢亂動,而且調動原屬荊州戰場的張郃率部回援。
諸葛亮的戰略是,如果進軍關中順利,不妨直搗長安;如果不順利,也能調動魏軍主力,配合盟友的行動。後來魏軍增援部隊趕來了,這時孫吳那邊也完成了石亭大捷,諸葛亮也就沒有戀戰,迅速回防。
所以,對於這次“大敗而歸”,一向嚴於律已的諸葛亮沒有再次做出反省或自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