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w碩果金秋

    劉備伐吳最關鍵的原因是,東吳斬首了關羽,如果劉備聽從諸葛亮的勸告,暫緩伐吳,或者劉備別太感情用事剛愎自用,也許會有成功的可能。

  • 2 # 山野老人

    劉備伐吳最關鍵的原因是什麼?有無成功之可能?

    劉備伐吳,公開的理由是替關羽報仇,教訓孫吳。

    也有人認為,劉備伐吳的原因就是透過伐吳而出兵中原,統一天下。

    趙雲曾經說過:“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由此,趙雲建議劉備放棄伐吳。

    劉備沒有采納趙雲的建議,執意出兵伐吳。

    那麼,劉備執意伐吳最關鍵的原因是什麼呢?

    為什麼這樣說呢?

    下面從三個方面回答這個問題:

    一,教訓孫權,替關羽報仇只是藉口。

    從《三國演義》的角度看,劉備伐吳就是為了替關羽報仇。

    劉備說過,我不能替關羽報仇,雖有萬里江山又有什麼意義呢?

    從《三國志》的角度看,劉備伐吳,是為了替關羽報仇,完全站不住腳。

    關羽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12月被孫吳殺害的,到章武二年(公元222 年)正月劉備才出兵伐吳,這時,關羽已經死去快三年了。

    時間過去三年多,無論怎樣的血海深仇,也被時間沖淡得無蹤無影了。

    期間,劉備在眾官員的建議下於章武元年稱帝。

    如果劉備有心為關羽報仇,還有什麼心思稱帝?

    儘管劉備稱帝是眾官員的反覆建議,但是劉備如果沒有稱帝的心思,又有誰能強迫劉備稱帝呢?

    如果說劉備伐吳是為了教訓孫權,也是強詞奪理。

    因為劉備宣稱伐吳後,孫權方面一直誠惶誠恐地派人向蜀漢請求和解,誠心誠意地認錯。

    從這個角度看,劉備教訓孫吳的目的已經達到。

    劉備對孫吳的求和置之不理,如此還執迷不悟的伐吳,就可以證明,劉備伐吳並不是為了教訓孫吳、替關羽報仇。

    二,透過伐吳,進入中原,統一天下,是假象。

    如果說劉備伐吳,為關羽報仇只是藉口,那麼,劉備伐吳,是不是透過伐吳,進入中原,統一天下呢?

    從實力看,劉備伐吳,其實是一著險棋。

    具體來說,劉備伐吳毫無勝算。

    劉備看似佔有地利,順江而下,氣勢如虹。

    劉備從秭歸出發,到夷陵地界,一路都是崇山峻嶺,再多的兵力也無法施展。

    如果劉備從陸地進入孫吳,處境更糟糕。

    況且,劉備的漢中,還有來自曹魏的威脅。

    就算劉備能戰勝孫吳,也無法與曹魏抗衡。

    這一切,劉備心中有數。

    劉備絕不會冒險,透過伐吳,進入中原。

    如果劉備伐吳不是為了進入中原,統一天下,其關鍵原因是什麼呢?

    三,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才是劉備的隱憂。

    劉備是有危機感的人,劉備在劉表那裡時,見自己渾身長滿肥肉,就憂心忡忡。

    現在,劉備最憂慮的是沒有了人。

    昔日,跟隨劉備南征北戰的關羽、張飛等二人已經不在人世了;黃忠也病死了;馬超也去見了閻王。

    劉備十分信任的法正也病死了!

    劉備從北方帶來的那一部分人,也日薄西山。

    諸葛亮雖然滿腹經綸,是治國安邦的精英,劉備對諸葛亮卻是疑慮重重。

    劉備環顧自己的身邊,就只有一個忠心耿耿的趙雲。

    對於趙雲,劉備也是疑神疑鬼。

    荊州過來的那一部分人,如馬良、馬謖等,更願意接近諸葛亮。

    此時的劉備確實存在“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憂慮。

    為了兒子劉禪,劉備不得不發動戰爭,在戰爭中發現培養人才,為劉禪登基執政儲備人才。

    為了發現、培養人才,就一定要發動戰爭嗎?

    從當時的社會來看,從戰爭中發現、培養人才,確實是唯一的最有有效的絕經。

    對於這一點,劉備心領神會。

    劉備自身的經驗就證明了這一點,曹操的人才也大多是從戰爭中湧現出來的。

    綜上所述,劉備伐吳,為關羽報仇只是藉口;透過伐吳,進入中原,統一天下,也只是假象;真正的目的,就是想透過戰爭,發現培養人才,為劉禪繼位做準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項制鐵VS蔚山現代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