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abot穿甲哥

    大不靠譜皇家海軍為什麼要在裝406mm主炮的納爾遜級之後,又發展了一級採用356mm主炮的喬治五世(King Gorge V,簡稱KGV)級?難道是牛牛的造艦造炮技術退化了?非也,讓自己最新銳戰列艦的火力“退化”,實屬海軍條約限制、國力衰退兩重因素下的無奈之舉。

    ↑納爾遜號戰列艦,攝於1940年。為了不超出條約做出的噸位限制,又不浪費在海軍會議上光(chou)明(bu)正(yao)大(lian)爭取來的16寸主炮,納爾遜級的三座主炮全部前置。留意其16寸主炮與甲板上人員的大小對比,以及B炮塔和X炮塔上安裝的英國特色對空火箭(然並卵)。

    ↑KGV級威爾士親王號,攝於1940年。KGV為了彌補356mm主炮威力不足的缺陷,採用了四連裝炮塔設計,4-2-4共十門主炮的佈局,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用射速彌補了主炮威力的不足。

    而事實上,連納爾遜級安裝的406mm主炮,也是在條約的縫隙中掙扎出世的。

    眾所周知,一戰後,列強為重構以帝國主義為中心的世界體系,相互制衡,簽訂了一系列條約,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而其中1922年的華盛頓海軍條約(1930年還有倫敦海軍條約對其進行了補充),對戰列艦的主炮口徑做出了不得超過406mm的限制,各國新建造大型戰列艦的計劃也都基本上被取消或擱置。納爾遜級便是這一條約下的典型產物。

    雖說根據條約,納爾遜級是不能裝406mm主炮的。而實際上,各國在條約之上做出了不同程度的妥協。美國能夠保留三艘即將完工的科羅拉多級戰列艦(裝4座聯裝16英寸炮),日本也以造艦資金中有小學生捐款為理由,保留了長門、陸奧兩條尚未服役、裝4座聯裝410mm炮的戰列艦。英國則能夠在條約規定的噸位內建造安裝16英寸口徑主炮的戰列艦,而不受條約中10年內不得建造戰列艦的規定的約束。

    華盛頓海軍條約於1937失效,但1935年的倫敦海軍條約又成了新的“攪屎棍”,因而開工於1937KGV的處境也與當年的納爾遜級類似。1935年,各海軍強國開始新的限制海軍軍備談判。英國與美國在關於“新艦將採用14英寸口徑主炮”達成一致立場。

    由於美國考慮到日本、義大利無意接受條約,因此在主炮口徑選擇方面留有餘地,在設計中的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上,預留了用16英寸主炮替代14英寸主炮的空間。事實上,在日本退出條約,開建大和級之後,美帝立刻就給北卡裝上了406mm主炮。

    日意想退出,美帝留底牌,事實上,英國海軍也早已為規劃中下一代的獅級戰列艦開發新型16英寸主炮(比納爾遜級的406mm主炮身管更長);同時,皇家海軍也在研發技術難度相對較低的14英寸口徑新型主炮,以作為備選。

    ↑攝於英國維克斯兵工廠,1942年。為獅級戰列艦研發的16寸45倍徑艦炮實際上是造出了樣炮的,圖為完成鑽孔、刻完膛線後的406mm炮。

    但對於財力和技術流失嚴重的皇家海軍而言,兩種新型武器同時開發絕非易事,為了新的戰艦趕在1937年初開始建造,丘吉爾等人只得取消了優先建造裝備15英寸以上口徑主炮戰列艦的計劃。1935年,英國海軍出於成本、研發週期等因素,為新的戰列艦選定了採用10門14英寸主炮的方案,以求喬治五世級能夠儘快服役。

    ↑喬治五世級在安裝主炮

    ↑KGV同款14寸炮的海岸炮版本在裝填,留意其356mm高爆彈與人的對比,其實並不十分巨大。

    於是結果在列強的新一代戰列艦中,美帝裝16寸炮,德意裝新型長身管15寸炮,本子的大和更是裝上了史無前例的460mm(18寸)大管,而唯獨英國牛牛的喬治五世級,國力窘迫,條約被坑,只能忍辱負重地用14寸(356mm)小水管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明季北略》記載袁崇煥通敵射滿桂,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