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兒科徐永劍所長

    許多家長給孩子檢測骨齡過程中很困惑,不同醫院不同醫生鑑定骨齡資料不一樣,有的資料偏大二歲,有的醫生鑑定資料僅僅偏大一歲,倒底是哪個資料更可靠準確呢?

    骨齡評價其實就是統計數,實際上是將個體與制訂標準所依據兒童樣本的骨發育程度相比較。因此,骨齡標準樣本所屬種族以及社會經濟背景是影響骨齡評價結果的主要因素。

    骨齡評價標準的適應性檢驗方法

    ①抽取當代正常健康兒童樣本:

    在男3-16歲、女3~15歲範圍內,每年齡抽取50名漢族正常健康兒童,凡有臟器疾病以及內分泌疾病患者、身體發育異常者、身體殘缺畸形者以及參加業餘文藝、業餘體校訓練的學生除外,共計1376名(男720名、女656名);

    ②應用不同骨齡評價方法評價樣本兒童骨齡:

    由4名有骨齡評價經驗的評價者,每人應用一種評價方法單獨評價樣本兒童骨齡。每名評價者重複閱讀75名3-16歲兒童的手腕部X線片,除百分計數法外,4名評價者的隨機誤差與國際間檢驗一致;

    應用單樣本t檢驗法,檢驗差值與零檢驗值之間的差異顯著性(取P<0.05為顯著性水平)。

    綜上:

    ① 不建議在兒童成長全週期的骨齡監測過程中使用G-P圖譜法。

    假如要對一個當代7歲男童使用G-P圖譜法持續監測骨齡,在7~9歲時骨齡結果基本準確,但在10歲後因為G-P圖譜法高估當代兒童骨齡,會出現骨齡迅速增大的情況,從而影響對該男童生長髮育程序的準確評價;

    ② 由於G-P圖譜法在一定程度高估青春期兒童骨齡,可能會引起錯誤區分發育型別,對預測成年身高的可靠性產生影響;

    不同標準出現數據差別的原因有哪些?

    骨齡評價實際上是將個體與制訂標準所依據兒童樣本的骨發育程度相比較。因此,骨齡標準樣本所屬種族以及社會經濟背景是影響骨齡評價結果的主要因素:

    ①骨齡標準樣本所屬的種族不同

    兒童骨發育存在種族差異,G-P圖譜標準依據20世紀30年代美國上層社會白人兒童樣本制定,在世界各地應用初期的檢驗中發現,該標準普遍提前。

    本次檢驗結果還反映出了中國兒童青春期前骨發育與白種人類似,但青春期骨發育加速且提前的趨勢特徵。

    ②骨齡標準樣本所屬的社會經濟背景不同

    受到生長髮育長期趨勢的影響,中國當代兒童發育速度已經發生變化。使用百分計數法和CHN法就相當於拿“當代兒童”去對比“50年前”和“30年前的兒童”,存在誤差是必然的。

    對於生長髮育處於加速期的中國兒童來說,注重生長髮育長期趨勢更重要。當代兒童所使用的標準最好來自相近生活年代、相似人群特徵和相似社會環境的大樣本。

    G-P圖譜採用整片匹配法,由於中國兒童個體手腕部各塊骨的發育與標準片不一致,且Carpal與RUS發育存在差異,所以骨齡評價的主觀性較大。

    其餘三種都屬於計分法,減小了骨齡評價的主觀成分,但包括了不同骨塊、選擇了不同的骨成熟度指證,在不同發育期可能引起一定的骨齡評價差異。

    ④一定的隨機誤差

    骨齡評價的誤差主要出現在對個體兒童評價時產生的隨機誤差。本次檢驗中,4名評價者隨機誤差的數值與國外同類研究相似,僅應用骨齡百分位計數法時的隨機誤差較大一些。

    臨床上,由於患兒手腕部不同骨骼發育差異加大,形態發育異常的現象較普遍,所以骨齡評價的隨機誤差可能大於正常兒童。

    實際運用中總結:

    一是骨齡鑑定資料建議用中華05標準鑑定相對來說可靠準確,對於當地醫院醫生可能是用圖譜法或舊標準對照預估骨齡,已經相當落後標準,早已淘汰,尤其是中國近幾十年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用幾十年前標準與當今孩子比骨齡,顯然趕不上,不然就是專業程度不夠計算出錯,所以如果你孩子骨齡鑑定出現性早熟,矮小,資料明顯出現異常,建議家長別太緊張,找專業骨齡鑑定機構用中華05標準精準鑑定預測未來身高,判斷孩子到底有沒有問題。許多孩子其實問題不大,稍加生活方式調整,許多孩子遠遠沒有非必要用藥治療地步。當然臨床上也的確存在性早熟與矮小問題,需要加以區分與判別,前提條件是標準與事實問題。

    目前門診大多醫生畢竟是臨床醫學,而不是影像科骨齡鑑定醫生,所以如果沒有進修研究過骨齡,專業不對,加上門診時間限制,如果加上醫院影像科也沒有懂的,醫生用圖譜法還是能理解的,但必須與家長溝通清楚,如果門診醫生沒有專業糸統學過骨齡鑑定,及容易淺薄骨齡知識對照書本對照樣片預估骨齡,出現差錯,加上溝通不及時,資訊不對稱導致誤判,長期下去必然可信度會降低。 我們每天都能接到類似患者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英國能在特拉法爾加戰役中大敗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