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德友之書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其經典金句出自千古絕唱《愛蓮說》一文。其文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它的作者周敦頤鼎鼎大名亦然。這篇文章深蘊的清廉文化,至今還滋養著我們。

    一、清廉一生

    (1)、生平簡介

    周敦頤(1017~1073年)哲學家、文學家,宋代理學創始人。字茂書,原名敦實,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曾任大理寺丞、太子中舍鑑書等職。熙寧中,知郴州(今湖南郴州)後為廣東轉運判官;晚年知南康軍(今江西星子)。

    1072年,周敦頤辭官在江西廬山蓮花峰下創辦濂溪書院,定居講學。他將門前的小溪命名為家鄉的“濂溪”,其居室為“濓溪書堂”,後人遂稱其為濓溪先生。

    周敦頤以蓮花之高潔寄託自己的心志。

    1073年6月病逝於廬山濂溪書堂,終年五十七歲。

    (2)、博學力行

    周敦頤一生為人為官正直坦誠、清廉,光明磊落。性情樸實,襟懷淡泊,潔身自好,鄙視世俗。

    “政事精絕”,宦業“過人”,尤有“山林之志”,胸懷灑脫,酷愛雅麗端莊、清幽玉潔之蓮花。信古好義,志趣高遠,博學力行。

    他據宋初道士陳搏的《無極圖》,著《太極圖說》,認為“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無極”是宇宙萬物最根本的範疇;又有“人極” ,即“誠”,“誠者,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

    公認他為宋代理學的開山祖師。他的主要哲學著作有《太極圖說》一卷,《通書》四十篇。其思想以《易經》和《中庸》為核心,又接受道教和佛教的影響而構成自己的體系。(趙文博《中國通史》)

    周敦頤著有《太極圖說》、《通書》等 ,後人編為《周子全書》。

    周敦頤還著有30多篇詩文,篇幅雖短小,但對後世影響極大。

    二、蓮香醉人

    (1) 、創作背景

    相傳在嘉祐八年(1063年)5月,周敦頤應邀與其文朋詩友遊玩聚會。興之所致,眾人便相約題詩作文。周敦頤揮筆而就、一氣呵成,一篇一百一十九字的散文,它就是名傳後世的《愛蓮說》。

    (2)、意境深遠

    “說”是古代一種記敘議論文體。

    《愛蓮說》具有“說”這一文體的共同特點,即託物言志。

    文章從“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濃墨重彩描繪了蓮的氣度、風節、品質: “蓮,花之君子者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蓮花散發出來的是一種清幽的香氣,香遠益清,蓮香醉人,荷韻悠悠。它像謙謙君子,一塵不染 ,正直坦誠,這樣的風骨誰人不愛。

    作品以蓮喻人,透過對蓮花的描寫讚美,歌頌了它堅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質,表明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心志。

    作品借詠花而詠人,在抒寫對蓮花之愛中寄託對理想人格的讚美和追求。

    作者先提出陶淵明愛菊;自唐以來,世人多愛牡丹;而自己獨愛蓮。慨嘆世人愛菊愛蓮者少,愛牡丹者多。結尾表明自己對世間爭名奪利之人的厭惡。

    作品藝術特色是託物言志,借景抒情。語言古樸自然,平淡曉暢,如行雲流水,把敘述、描寫、議論與抒情融為一體。文章膾炙人口,一經問世,頌聲遍野,享譽海內。

    三、荷香脈遠

    在周敦頤逝後五十多年,金兵攻陷汴京,其曾孫周靖護從宋高宗南渡長江,僑居浙江杭州,後退居紹興的諸暨縣楊曙霞村,韜光養晦,寓情山水,成為周氏遷居諸暨的始祖。

    如今周氏祠堂重新修葺一新,房樑上的木雕從新上漆鎦金,煥發出當年的神韻與歷史的滄桑。

    大廳戲臺對面,高懸著“道學流芳”的牌匾,還有三個火紅的大燈籠,分別寫著 “愛蓮堂”三個大字。每當年節和重大祭祀活動時,周敦頤的畫像就被掛起來供奉。周氏家族曾經有過的昌盛和對祖先周敦頤精神的崇敬,在人們的心靈裡記憶中,已成為一個時代的印記,成為了有形和無形豐碩的文化遺產。

    浙江紹興風生水起,人傑地靈。

    偉人有詩讚曰:鑑湖越臺名士鄉,憂忡為國痛斷腸。劍南歌接秋風吟,一例氤氳入詩囊。

    周總理的祖居、魯迅先生的故居就在此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軍太空部隊對5G通訊技術的發展寄予了怎樣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