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國強兵是春秋時期齊國宰相管仲提出來的,他說:“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事農則田墾,田墾則粟多,粟多則國富”,“國富者兵強,兵強者戰勝,戰勝者地廣”。
管仲上述話的意思是說只有老百姓富裕了才能富國強兵。
怎麼讓老百姓富裕呢?管仲的辦法是實行農業改革,在土地上實行"均田分力”,也就是將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人人有地種。在稅收上來取"相地衰徵”,也就是按土地的肥脊交不同的公糧。還要減輕賦稅,災年免稅。農業改革激發了農民生產積極性,使農民很快富裕起來。
《戰國策》中有這樣一段記述:"臨淄之中七萬戶……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築、彈琴、鬥雞、走犬、六博、蹋鞠者。”
由此可以看出齊國百姓的富裕和殷實的是何等程度。
還有史料記載管仲治理下的齊國因為太富裕就提倡高消費,木不雕成藝術品不能做柴燒火,雞蛋不繪上花紋不能食用,可見這富裕真不一般。
管仲強兵的另一措施是軍制改革。
國家富裕之後,最重要的就是強兵。管仲的辦法是實行軍政統一,將軍事組織隱藏依託在行政組織中,使二者相結合。
軌、裡、連、鄉是齊國的行政單位,同時也是軍制單位。五家為一軌,每家出一名兵士,故五人為伍,軌長率之,十軌為裡,故五十人為小戎,裡有司率之,四里為連,故兩百人為卒,連長率之,十連為鄉,故兩千人為旅,鄉良人率之。五鄉為師,故一萬人為一軍,軍帥率之。
這種編制模式,是人民戰爭的雛形。所有人,平時是行政組織,戰時就成為軍事組織,是軍民一體、戰平一體的國防體制,在當時是非常先進的。
它的優勢在於平時為民,戰時為兵,不易為人所察覺。平常借田獵時作戰備訓練,戰事發生時,軍士們就能馬上進入戰鬥位置,立即動員效命沙場。而這些民兵,平時生活皆關係密切,他們自小就互相熟悉。所以白天作戰,大家並肩抗敵;夜晚作戰,也認得彼此,不會誤殺自己人。而且士兵們皆相互熟識,有深厚的感情,大家齊心協力奮勇殺敵。這就是管仲藉著士兵的鄉土情誼來發揮他們在戰場上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是非常有效的民兵組織安排。有這麼一批生死一體的精銳部隊,大大地增強了國防力量,正因如此,齊國才順利成為春秋首霸。
富國強兵是春秋時期齊國宰相管仲提出來的,他說:“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事農則田墾,田墾則粟多,粟多則國富”,“國富者兵強,兵強者戰勝,戰勝者地廣”。
管仲上述話的意思是說只有老百姓富裕了才能富國強兵。
怎麼讓老百姓富裕呢?管仲的辦法是實行農業改革,在土地上實行"均田分力”,也就是將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人人有地種。在稅收上來取"相地衰徵”,也就是按土地的肥脊交不同的公糧。還要減輕賦稅,災年免稅。農業改革激發了農民生產積極性,使農民很快富裕起來。
《戰國策》中有這樣一段記述:"臨淄之中七萬戶……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築、彈琴、鬥雞、走犬、六博、蹋鞠者。”
由此可以看出齊國百姓的富裕和殷實的是何等程度。
還有史料記載管仲治理下的齊國因為太富裕就提倡高消費,木不雕成藝術品不能做柴燒火,雞蛋不繪上花紋不能食用,可見這富裕真不一般。
管仲強兵的另一措施是軍制改革。
國家富裕之後,最重要的就是強兵。管仲的辦法是實行軍政統一,將軍事組織隱藏依託在行政組織中,使二者相結合。
軌、裡、連、鄉是齊國的行政單位,同時也是軍制單位。五家為一軌,每家出一名兵士,故五人為伍,軌長率之,十軌為裡,故五十人為小戎,裡有司率之,四里為連,故兩百人為卒,連長率之,十連為鄉,故兩千人為旅,鄉良人率之。五鄉為師,故一萬人為一軍,軍帥率之。
這種編制模式,是人民戰爭的雛形。所有人,平時是行政組織,戰時就成為軍事組織,是軍民一體、戰平一體的國防體制,在當時是非常先進的。
它的優勢在於平時為民,戰時為兵,不易為人所察覺。平常借田獵時作戰備訓練,戰事發生時,軍士們就能馬上進入戰鬥位置,立即動員效命沙場。而這些民兵,平時生活皆關係密切,他們自小就互相熟悉。所以白天作戰,大家並肩抗敵;夜晚作戰,也認得彼此,不會誤殺自己人。而且士兵們皆相互熟識,有深厚的感情,大家齊心協力奮勇殺敵。這就是管仲藉著士兵的鄉土情誼來發揮他們在戰場上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是非常有效的民兵組織安排。有這麼一批生死一體的精銳部隊,大大地增強了國防力量,正因如此,齊國才順利成為春秋首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