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耿碩說骨

    您好,很多人有時候腳後跟疼,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有什麼原因嗎?先讓我們瞭解一下什麼是腳後跟疼。足跟一側或兩側疼痛,不紅不腫,行走不便,又稱腳跟痛,是由於足跟的骨質、關節、滑囊、筋膜等處病變引起的疾病。大部分足跟痛是由於長期、慢性、輕微外傷積累引起的病變。

    以下我將為您講解常見的容易引起足跟痛的原因:骨刺

    多見於中老年患者,當有足跟痛時我們可以去醫院拍攝X光片,如果發現跟骨結節處有大小不一的骨刺形成。隆起的骨刺,容易使區域性組織受到摩擦、勞損,產生無菌性炎症,就會引起腳後跟疼痛。

    蹠筋膜炎

    蹠筋膜為足底腱膜的一部分,對維持足弓有重要作用。在節律性應力的反覆牽引下如長跑、跳躍運動,以及越野、越障、佇列,尤其是正步訓練等部隊訓練以及長期持續站立等使足底前部負重增加,致使蹠部肌腹和肌腱表面的緻密結締組織因過度活動,牽拉,擠壓而引起筋膜缺血,蹠腱膜跟骨結節附著處發生慢性纖維組織炎症,以後形成骨刺,被包在蹠腱膜的起點內,這種骨刺可引起拇展肌、趾短屈肌和蹠腱膜內側張力增加,或引起滑膜囊炎,出現足跟痛稱為蹠筋膜炎,又稱蹠痛症。 

    跟骨後滑囊炎

    最易發生在跟腱與面板之間的滑囊,由不合適的高跟皮鞋摩擦損傷引起。滑囊壁可變肥厚,囊內充滿滑液,區域性腫脹,並有壓痛。治療方法宜改善鞋型。若滑囊腫脹不消,可以穿刺吸引,並可注入氫化考的松。

    跟骨骨突炎

      常發生於8~12歲的男孩,病變與小腿脛骨結節骨突炎相似,是在發育過程中,未癒合的骨骺受肌腱牽拉引起的症狀,疼痛在跟腱附著點下方,可雙側同時發病。

      跑步與足尖站立可使症狀加重。骨骺癒合後症狀自然消失。一般作對症處理,可使患兒減輕活動,也可用跟墊減輕跟腱對跟骨的拉力。

    距骨下關節炎

      常發生在跟骨骨折後,是一種創傷性關節炎。X射線照片上前跗竇處,負重時疼痛加重。若保守治療失效,則應進行跟距關節融合術。

      當然陳舊性跟骨骨折或少見的跟骨腫瘤或結核也是足跟痛的原因。足跟以外的疾患引起跟痛症者,有類風溼性脊椎炎,壓迫骶神經根的腰椎間盤突出,發生在小腿的脛神經擠壓等。

    臨床上怎樣來區分是哪種原因造成的足跟痛呢?

    一般來講,除了藉助於相應的輔助檢查如X光片外,主要由專業的足科醫師,經過臨床查體,基本可以明確診斷。

      也可以應用治療性手段來區分,例如老年人由於足底脂肪墊萎縮引起的足跟痛,當應用區域性封閉治療時,是沒有療效的。

    那麼平時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① 放鬆足底筋膜:足下滾網球或實心球(沒有也可以用聽裝飲料替代)

    ② 牽拉足底筋膜:坐位,一手握住足跟,另一手使足趾背屈,牽拉足底筋膜。

    ④ 增強背屈肌力:半坐位,中立位彈力帶抗阻,緩慢勾腳尖,到達最大角度後保持兩秒,再緩慢回到中立位。

    ⑤ 增大足底筋膜柔韌度:坐位,腳下放一毛巾,利用足趾的抓力往後抓毛巾

    ⑥ 踮腳尖停留兩秒,然後緩慢落下,重複多次

    ⑦ 踝關節穩定性訓練:單腿直膝踩於軟墊板上(平衡能力較差者可踩於地面),另一腳屈膝抬離地面,保持20-30秒穩定。如很難保持平衡可手扶牆壁進行

    ⑨ 在足跟部應用厚的軟墊保護,也可以應用中空的跟痛墊來空置骨刺部位,以減輕區域性摩擦、損傷。

    ⑩ 溫水泡腳,有條件時輔以理療,可以減輕區域性炎症,緩解疼痛。

    以上這些緩解足跟痛的小技巧您都get√了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顏值高給你帶來了什麼實在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