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少衛真

    應該是因為存在而產生的一種學問研究。美,在我們的文化裡是偏重於“陰柔”的,這大概和我們主張向善的教育有關。所以咋一接受這句話時多少都有那麼點詫異的感覺,暴力始終是惡的另外的一種表述。我們是“人之初性本善”的認知,一聽就覺得西方人“有病吧”?陰柔和陽剛本就是事實,雄性動物的美無疑不是暴力的潛在素質的一種外在表現,人類有這種視覺需求,自然就有了真正暴力行為之外的一種欣賞渴望。比如拳擊,摔跤,散打等等。暴力和體育都是在體會一種力的美,但是暴力更是要把人性之惡,用力的形式表現的淋漓盡致,越表現的徹底越有這樣的需要和歡呼,這也是人性的一種釋放和自我檢視。說它是一種美學,那是從美的視角看問題,暴力的美之所以是美而且有著這樣的需求只能說明,人還是有著曾經叢林生活的記憶和慣性,人性之善是文明的結果,也是不至於人類因暴力而消亡的必然選擇。暴力美嗎?我們的文化只能羞澀的一笑,西方人卻可以說你看他那一擊上勾拳多麼漂亮,漂亮替換了其實是力量的表現,誰能說暴力不美?只是我們那不能正視人性的教育,讓我們始終這樣的避重就輕,避惡就善,所以武術偏離了武之魂“暴力”,變成了健身表演。很多事情只要想想自己對人性的態度就都明白了,這個“自己”指的是某種文明。對人性的認知是制定規則的前提,法治的社會要以性本善為依據,不就是個笑話嗎?全球化了,規則越來越多,你不改變規則會來改變你,你不正視人性,也沒人跟你廢話,規則辦事。暴力美學,如果我們的大學開一門這樣的課程,相信去聽的一定不少,起碼好奇也會讓人瞭解一下西方人是如何對待人性的,一更何況這是什麼時代了。暴力之美,不就是惡之花如何燦爛嗎?想想還真他媽難接受,難理解,說起來到簡單。中國的媽媽們怕孩子摔,怕孩子碰,可能也怕這種暴力美學的教育,如此就自然是陰柔之風太盛,陽剛之氣不足,但願這不是國力的特徵,一坨一坨的小鮮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罌粟在古代有什麼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