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人彎了,那只是他自己的事,手機玩起了彎曲的藝術,那事情就鬧大了
易彎病因之一:大屏+超薄削弱了機身強度
大屏,超薄,無疑是手機發展的方向,不過,這也成為手機“彎曲門”的原罪。從物理學來看,根據槓桿原理,在較長的手機正反面施力時,因為力臂較長,所以即便是輕輕用勁,手機中部的側邊框架也會承受到較大的力,而隨著手機厚度的不斷降低,側邊越來越薄,自然也就容易被掰彎了。而從實際使用場景來看,大多數人會將手機放進褲兜裡,當使用者坐下時,大腿和髖部就會擠壓手機,而牛仔褲更會壓緊手機,這就相當於用很大的力來折彎手機,這也正是大多手機出現彎折的最大原因!索尼Xperia Z系列也遇上了彎曲門當大屏超薄手機遇上牛仔褲,彎曲的危險加倍
易彎病因之二:金屬邊框剛性有餘而彈性不足
不少人覺得,想要大屏超薄而不彎,那就用高強度的金屬材質,肯定比用塑膠好。但你可能沒想到,真正不容易變彎的恰好是塑膠外殼的手機,例如uBreakiFixCo團隊就曾經對鋁合金外殼的 iPhone 6 Plus和塑膠外殼的Galaxy Note 3進行過彎曲測試,在施加100磅(約合45.35kg)的壓力後塑膠外殼的Galaxy Note 3中部下沉了4.5mm,較之金屬外殼iPhone 6 Plus的3.25mm形變要大不少。但當外力撤銷後,Note 3幾乎立即恢復原狀,而金屬外殼iPhone 6 Plus就已經明顯彎了。 這樣的測試,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日常遭遇彎曲門的,都是那些金屬外殼的手機,畢竟塑膠外殼強度雖然差點,但其韌性要更好,因此,即便外力下被拗彎,一旦外力撤除,它就能恢復原狀,當然,塑膠材質一旦彎曲到一定程度就會折斷,而想要折斷金屬則需要更大的力量。在相同力量下,塑膠外殼的Note3變形更加嚴重,但可以自動恢復 拋開過分變形導致的主機板、螢幕損壞等問題暫時不談(意思是:如果變形太大手機無論如何都死定了,完全也得有限度),有高剛性(抵抗變形的能力)和高韌性(變形後在外力撤銷後能恢復原形)的材質,無疑是超薄大屏手機的最佳選擇。從常用材料來看,不鏽鋼在這兩點上都有不錯的表現,但其缺點是密度太大,使用這樣的材質,會明顯增加手機重量;鋁合金則是剛性和彈性都不足,但在加工工藝和成本上的諸多優勢,讓它反倒成為金屬手機中最外常用的材質,而這也成為催生彎曲門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拿iPhone來說,4S時代的不鏽鋼邊框幾乎沒有彎曲現象,而在iPhone 5改用鋁合金之後彎曲現象就出現了,在螢幕更大的iPhone 6中終於達到極致,而這一點與前面所說的手機變大變薄更不抗彎也是相輔相成的。
易彎病因之三:機身內部缺乏強化結構
儘管iPhone 6的彎曲門鬧得轟轟烈烈,但說句實話,要拗彎它,還得找對位置才行--順著音量減小鍵下拗會事半功倍,實際情況也是如此,幾乎每一臺彎曲的iPhone 6,其折彎點都在音量鍵下方。所有iPhone 6的折彎點都在音量減小鍵上,而這也正是該機外殼的弱點所在 彎折點普遍出現在同一部位,那就是這一部位的強度最低。其實從外形上我們也可以做出一些解釋——為了預留按鍵孔位,就必須在側邊上開口,這就破壞了邊框的整體性,降低了強度。 那為什麼折彎點只在音量減少鍵下方,而不是按鍵的其他位置呢?在拆機後我們發現,為彌補按鍵開口造成的強度降低,蘋果在iPhone 6的按鍵內部還添加了一塊增強板,但這塊增強板在音量減小鍵下方位置開有兩面內凹的槽,這裡就成為增強板上強度最低的地方。與此同時,iPhone 6的LOGO是在底板上開口並嵌入不鏽鋼板來完成的,這也就破壞了底板的整體性和承力強度。在另一側,電源鍵在側壁的開口也形成一個薄弱點。最關鍵的是這三個薄弱點正好連成了一條“死亡線”,這也是iPhone 6折彎點高度一致的原因。結構強度缺陷,讓iPhone6容易在同一部位產生彎曲
延伸閱讀:什麼樣的大屏手機不易彎?
前文列舉了諸多導致大屏手機容易彎曲的原因,那什麼樣的手機不容易彎呢?其實道理很簡單,要抗拒外力導致的彎曲,從手機設計上來講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是以剛克剛,你強我更強;二是以柔克剛,彎了還能自我恢復。
以剛克剛:柱面/弧面機身抗彎強度更高
舉個例子就很好理解了,中國古代的青銅劍由於青銅的剛性不夠,所以劍身大都做成8個切面,從而增加劍身的堅固程度,後來到唐代流行鋼劍的時候,鋼材強度和韌性大大增加,只需要做成4個切面就能保證強度了。 這其實對於手機也是一樣的,就以HTC的M8為例,它的機身背部設計成了弧形,這比同樣採用金屬機身但背面是平面的iPhone6抗彎折能力強很多。所以,除非材質的強度有了劃時代的飛躍,否則弧面背蓋一定比平面背蓋的抗彎能力更強。
如果說人彎了,那只是他自己的事,手機玩起了彎曲的藝術,那事情就鬧大了
易彎病因之一:大屏+超薄削弱了機身強度
大屏,超薄,無疑是手機發展的方向,不過,這也成為手機“彎曲門”的原罪。從物理學來看,根據槓桿原理,在較長的手機正反面施力時,因為力臂較長,所以即便是輕輕用勁,手機中部的側邊框架也會承受到較大的力,而隨著手機厚度的不斷降低,側邊越來越薄,自然也就容易被掰彎了。而從實際使用場景來看,大多數人會將手機放進褲兜裡,當使用者坐下時,大腿和髖部就會擠壓手機,而牛仔褲更會壓緊手機,這就相當於用很大的力來折彎手機,這也正是大多手機出現彎折的最大原因!索尼Xperia Z系列也遇上了彎曲門當大屏超薄手機遇上牛仔褲,彎曲的危險加倍
易彎病因之二:金屬邊框剛性有餘而彈性不足
不少人覺得,想要大屏超薄而不彎,那就用高強度的金屬材質,肯定比用塑膠好。但你可能沒想到,真正不容易變彎的恰好是塑膠外殼的手機,例如uBreakiFixCo團隊就曾經對鋁合金外殼的 iPhone 6 Plus和塑膠外殼的Galaxy Note 3進行過彎曲測試,在施加100磅(約合45.35kg)的壓力後塑膠外殼的Galaxy Note 3中部下沉了4.5mm,較之金屬外殼iPhone 6 Plus的3.25mm形變要大不少。但當外力撤銷後,Note 3幾乎立即恢復原狀,而金屬外殼iPhone 6 Plus就已經明顯彎了。 這樣的測試,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日常遭遇彎曲門的,都是那些金屬外殼的手機,畢竟塑膠外殼強度雖然差點,但其韌性要更好,因此,即便外力下被拗彎,一旦外力撤除,它就能恢復原狀,當然,塑膠材質一旦彎曲到一定程度就會折斷,而想要折斷金屬則需要更大的力量。在相同力量下,塑膠外殼的Note3變形更加嚴重,但可以自動恢復 拋開過分變形導致的主機板、螢幕損壞等問題暫時不談(意思是:如果變形太大手機無論如何都死定了,完全也得有限度),有高剛性(抵抗變形的能力)和高韌性(變形後在外力撤銷後能恢復原形)的材質,無疑是超薄大屏手機的最佳選擇。從常用材料來看,不鏽鋼在這兩點上都有不錯的表現,但其缺點是密度太大,使用這樣的材質,會明顯增加手機重量;鋁合金則是剛性和彈性都不足,但在加工工藝和成本上的諸多優勢,讓它反倒成為金屬手機中最外常用的材質,而這也成為催生彎曲門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拿iPhone來說,4S時代的不鏽鋼邊框幾乎沒有彎曲現象,而在iPhone 5改用鋁合金之後彎曲現象就出現了,在螢幕更大的iPhone 6中終於達到極致,而這一點與前面所說的手機變大變薄更不抗彎也是相輔相成的。
易彎病因之三:機身內部缺乏強化結構
儘管iPhone 6的彎曲門鬧得轟轟烈烈,但說句實話,要拗彎它,還得找對位置才行--順著音量減小鍵下拗會事半功倍,實際情況也是如此,幾乎每一臺彎曲的iPhone 6,其折彎點都在音量鍵下方。所有iPhone 6的折彎點都在音量減小鍵上,而這也正是該機外殼的弱點所在 彎折點普遍出現在同一部位,那就是這一部位的強度最低。其實從外形上我們也可以做出一些解釋——為了預留按鍵孔位,就必須在側邊上開口,這就破壞了邊框的整體性,降低了強度。 那為什麼折彎點只在音量減少鍵下方,而不是按鍵的其他位置呢?在拆機後我們發現,為彌補按鍵開口造成的強度降低,蘋果在iPhone 6的按鍵內部還添加了一塊增強板,但這塊增強板在音量減小鍵下方位置開有兩面內凹的槽,這裡就成為增強板上強度最低的地方。與此同時,iPhone 6的LOGO是在底板上開口並嵌入不鏽鋼板來完成的,這也就破壞了底板的整體性和承力強度。在另一側,電源鍵在側壁的開口也形成一個薄弱點。最關鍵的是這三個薄弱點正好連成了一條“死亡線”,這也是iPhone 6折彎點高度一致的原因。結構強度缺陷,讓iPhone6容易在同一部位產生彎曲
延伸閱讀:什麼樣的大屏手機不易彎?
前文列舉了諸多導致大屏手機容易彎曲的原因,那什麼樣的手機不容易彎呢?其實道理很簡單,要抗拒外力導致的彎曲,從手機設計上來講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是以剛克剛,你強我更強;二是以柔克剛,彎了還能自我恢復。
以剛克剛:柱面/弧面機身抗彎強度更高
舉個例子就很好理解了,中國古代的青銅劍由於青銅的剛性不夠,所以劍身大都做成8個切面,從而增加劍身的堅固程度,後來到唐代流行鋼劍的時候,鋼材強度和韌性大大增加,只需要做成4個切面就能保證強度了。 這其實對於手機也是一樣的,就以HTC的M8為例,它的機身背部設計成了弧形,這比同樣採用金屬機身但背面是平面的iPhone6抗彎折能力強很多。所以,除非材質的強度有了劃時代的飛躍,否則弧面背蓋一定比平面背蓋的抗彎能力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