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土豆包

    與劉禪為何不入吳而降魏同理:

    由此言之,則魏能並吳,吳不能並魏明矣。等為小稱臣,孰與為大,再辱之恥,何與一辱?

    既然投降自然選利益大的,劉璋降劉備不過一將軍耳,張魯降曹何止將軍位?況且曹操勢大,滅劉備,孫權之機率遠大於被劉備,孫權所滅,屆時再辱之恥不說,投降之功也更微薄。

    張魯降曹的騷操作很多,花花腸子沒少繞:

    建安二十年,太祖乃自散關出武都徵之,至陽平關。魯欲舉漢中降,其弟衛不肯,率眾數萬人拒關堅守。

    他雄踞漢中二十幾年,既是宗教領袖,又是漢中地區實際統治者,其弟張衛能在不動搖張魯位置,又不經過張魯點頭的情況下指揮三萬兵力作戰是何道理?不言自明,張衛抵抗曹軍是張魯點頭默許的。無非抵抗成功繼續雄踞漢中,抵抗失敗弟弟背鍋,把自己甩乾淨的套路。

    (張)魯聞陽平已陷,將稽顙,(閻) 圃又曰:“今以迫往,功必輕;不如依杜灌赴樸胡相拒然後委質,攻必多。” 於是奔南山入巴中。

    張魯集團已有過抵抗,此時再投降乃是被迫投降,不顯誠意,所以要設法增加投降的功勞,換取他日富貴。

    左右欲悉燒寶貨倉庫,魯曰:"本欲歸命國家,而意未達。今之走,避銳鋒,非有惡意。寶貨倉庫,國家之有。"遂封藏而去。太祖入南鄭,甚嘉之。又以魯本有善意,遣人慰喻。

    同理,已決定棄漢中入巴中,當繼續建立美好人設,這寶貨倉庫自要獻給曹公,不可搞咸陽一炬之戲碼。若曹公入漢中是滿目瘡痍,寒煙蕩蕩,這欲降之誠意何在?

    《華陽國志》雲:魯走巴中,先主將迎之, 而閻圃說魯北降歸魏武,不然西結劉備以歸之。魯勃然曰: “寧為曹公作奴,不為劉備上客。”遂委質魏武。

    劃重點“魯走巴中,先主將迎之”——張魯早決定降曹,人在巴中正暗爽前戲做足,利祿可求,萬事俱備,只欠一降。此時漢使姍姍來遲,如何不壞張魯好事?若與劉備含糊不清,豈非前功盡棄?其遂與閻圃一唱一和,表“寧為曹公作奴,不為劉備上客”之態明志以媚曹公實不足為奇了。

    其實若張魯有降劉氏之意,理當舉漢中降備,使劉備得益州之咽喉,藉以拒曹。他欲降曹,又不忍失割據,搞出個戰而後降的結果實屬正常。無非騷操作太多,曹操亦樂於成全給他這個牌坊罷了。

  • 2 # 凝沙學史

    三國張魯割據漢中末期,曹操出兵攻打漢中,同時劉備也打算將張魯迎到益州。此時,謀士閻圃勸張魯:“協助以成大事,應該附託曹操;如果不這樣,就西結劉備來歸附。”張魯決定投降曹操並說“我寧願為曹公的附屬,也不為劉備的座上客!”

    張魯所說只是講給曹操聽,表達了自己立場,並決定投降曹操。為何張魯討厭劉備,不投劉備,而投降曹操呢?下面從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1.與張魯“成大事”想法有關

    三國的張魯是個牛人,因為張魯是當時的精神領袖,治下漢中是唯一的政教合一的割據勢力。張魯是張陵的孫子,後來繼承了五斗米教天師位置,成了五斗米教的第三代天師。因此,張魯“成大事”就是擴張五斗米教。

    投降曹操有利於張魯擴大五斗米教,因為,眾多的北方人口是個不錯基礎。事實證明,投曹後,五斗米教在北方流行,甚至後來的王羲之也是五斗米教眾。

    相反蜀國偏居西南,地形相對封閉,人口少,不利於張魯傳教,因此,張魯不願歸降劉備。

    2.與劉備和曹操對待投降之人的態度有關

    對待投降之人的態度,劉備與曹操相比還有差距,曹操顯得更加大氣。

    關羽死後,劉備對孟達如鯁在喉,不斷懷疑和猜忌孟達,最終導致孟達背叛。

    而曹操對待張繡態度可謂大度之極,張繡投降前,不但殺了曹操的長子曹昂和愛將典韋,而且差點也殺了曹操。但是,曹操對於投降後的張繡非常不錯,最終張繡病死。而張繡的主要謀士賈詡也活得比曹操長,並受到曹氏重用。

    3.對於張魯,投劉,還是附逆;投降曹操,相當於歸附朝廷

    劉備雖然託名劉皇叔,但與漢朝天子還是有區別,加上劉備也割據一方,因而劉備也算是一種叛逆行為,張魯投降劉備是附逆,顯然情理上,很難說通。

    相反,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代表朝庭四處伐逆,投降曹操符合所謂道義正統,對於準備投降的張魯,顯得更加名正言順。

    之前章陵郡太守蒯越和東曹掾傅巽等勸荊州劉琮投降曹操時,稱如果以臣屬的身份去對抗代表天子的曹操,是對國家一種叛逆,不如順天意投降曹操,也是一樣的考慮。

    4.實力上,曹操一直領先劉備

    亂世中,實力為王,張魯準備投降前,肯定對比過曹操與劉備的實力。

    曹操實力一直都是強過劉備,從徐州到荊州,曹操一直攆著劉備打。即使是劉備最引以自豪的漢中之戰,最終也只不過長期對峙後,耗走曹操而已,可見,在戰場上劉備對戰曹操幾乎沒有勝績。所以張魯投降曹操好過投降劉備。

    綜上所述,張魯不投劉備,因為,擔心自己五斗米教無法發展,害怕受到不好待遇,名不正言不順,劉備實力弱於曹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購買名家的畫作複製品,有沒有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