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老的老法師
-
2 # Alexhan
表面原因:汗位之爭。蒙哥汗戰死後,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爭奪汗位開打內戰,造成了蒙古帝國的核心權力分裂。
深層原因:路線之爭。忽必烈主張“行漢法”,阿里不哥反對接受漢文化,金帳察合臺支援阿里不哥,旭烈兀支援忽必烈,蒙古帝國上層被分化。
內在原因:板塊之爭。蒙古帝國先後征服東亞、中亞、東歐、西亞四個板塊,板塊之間民族、宗教、文化、經濟等各方面差異太大,以工業革命前的經濟水平和交通條件,根本無法完成交流融合,根本不可能形成共同體,所以四大板塊分裂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
3 # 國家人文歷史
1206年建立的蒙古帝國之所以在1259年走向分裂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帝國建立之初就在內部產生了分歧,而遊牧民族延續下來的繼承方式無疑也在制度上決定了帝國分裂的必然。
1219年,就在大軍出征討伐花剌子模國之前,在蒙古草原的汗廷上就成吉思汗確立繼承人產生了一場激烈的爭吵。當時有資格繼承汗位的就是成吉思汗正妻孛兒帖所生的四個兒子:長子朮赤、次子察合臺、三子窩闊臺和幼子拖雷。彼此之間的爭奪激烈最終反映到了成吉思汗死後,幾個兒子以及他們的子孫對於汗位的爭奪。
為什麼說在制度上面決定了這次分裂。因為根據當時蒙古人的習俗,成吉思汗死後,蒙古帝國被人為的分成了四份:長子系(朮赤系)按照當時蒙古人的習慣,應當保留離父親駐蹕地最遠的領地,因此獲得了額爾齊斯河以西的草原,“蒙古馬蹄子所踏到的最遠的土地”;次子察合臺分到了原西遼帝國的故土;窩闊臺雖然成為蒙古帝國的新任大汗,屬於他的家族領地卻只有巴爾喀什湖以東和額爾齊斯河上游的乃蠻舊地;反倒是拖雷,按照蒙古人“幼子守產”的習俗,繼承了以蒙古帝國發源地鄂嫩河上游與克魯倫河上游為中心的蒙古本土。帝國的其餘草原領地和軍隊分給了成吉思汗的幾個弟弟,而被蒙古大軍征服的農耕地帶——中原漢地與中亞的“河中”地區,作為“黃金家族”(成吉思汗後裔)的共同財產,由大汗窩闊臺置官管理。由此可見,當時的蒙古帝國實際上是被分了好幾塊兒。
之後的兩次西征都不斷的拓展疆土,然而並沒有已獲得的領地施行有效的佔領。而當時作為大旱的窩闊臺,表面上仍然可以維繫帝國的統一,但是實際上內部已經四分五裂,各自蠢蠢欲動。蒙哥繼位後,由於當時拔都在輔佐他上臺的過程中具有突出的貢獻,且拔都治下的金帳汗國也是當時最強大的汗國,所以在蒙古帝國內部又衍生出了一個二元帝國來。
然而,拔都和蒙哥的去世才真正開啟了帝國的徹底分崩離析。此外,當時蒙哥死後並沒有制定繼承人,這就引起了之後的爭奪,最先出手的就是他的兩個同胞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兩個人為爭奪汗位兵戎相見,開始了蒙古帝國的第一次內戰。
-
4 # RaymondIT
沒有制度、文化、宗教、優勢人口等的保證,僅靠軍事力量征服世界,無法持久。
蒙古帝國沒有完善的立儲制度,從第二代開始,兄弟之間就紛爭不斷,最終導致蒙古帝國分裂。黃金家族第二代,朮赤遠走,闊窩臺與察合臺爭鬥,最後以託雷兒子蒙哥勝出,完成了權力轉移。第三代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奪汗位,旭烈兀支援忽必烈得以獨立建國。之後蒙古帝國幾個汗國之間相互征伐,甚至於察合臺汗國把闊窩臺汗國都滅掉了。即使是元帝國,也基本都是短命的皇帝輪流上場,以至於華人除了元太祖忽必烈,其他皇帝都叫不出名字。元朝第15任皇帝元順帝在位28年,就佔了元朝98年的近1/3。
蒙古人沒有先進的文化,也沒有先進的宗教,他所征服的中國、中亞、西亞、東歐都比他先進。而且蒙古人口少,卻征服了歐亞大陸大部分地區,於是出現被當地文化反滲透的情況。所以,到了中國,他們就要進行一部分漢化,雖然不如北魏、清朝那樣完全漢化。當時,蒙古草原的老貴族就不願意忽必烈的改革,支援阿里不哥的蒙古原有制度。蒙古原來是信奉原始的薩滿教,後來又信奉藏傳佛教。但是中亞西亞的汗國很快就進行了伊斯蘭化,並且在對西域佛國的征服中,將伊斯蘭也帶入了中國新疆甘肅等地。於是,這些蒙古汗國都開始了本地化程序,於是各國之間就更加分裂了。
-
5 # 皋蘭一線
謝邀!因為成吉思汗的推行的是原始的分封制,把自己的大漢國分給自己能力出眾,驍勇善戰的四個兒子,後代子孫相互攻伐爭奪土地和人口,蒙古帝國的分裂從一開始就註定,就像周王朝實行分封制導致春秋戰國數百年的分裂大混戰。缺乏一個強有力的君主削弱其他封王,統一國家。
回覆列表
這是個隨著蒙古政權不斷擴張,融入什麼文化圈的問題,元朝就是忽必烈將原先蒙古中央政權進行中原化改造從而建立,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進行中國化,從而在原軍事基礎上完成了經濟政治架構的一切必要條件,最終一舉攻下南宋統一中國,而之前的蒙古就是賠上一個大汗性命也攻不下南宋。原蒙古政權其他旁支融入了其他文化文明圈,不再歸於中華文明範疇。事實上脫離了中華文明範疇蒙族,甚至包括嚴重斯拉夫化的外蒙是悲催的,外蒙甚至在長達幾十年時間裡跟隨前蘇聯視成吉思汗是一個恐怖分子,直到前蘇聯崩潰後才180度大轉彎,怎不讓人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