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悼真實歷史:
李氏北韓出現過一個世子,他生生地被自己親生父親,做北韓王的爹給放到一個米櫃裡生生餓死。而這個世子,還是這位北韓王剩下的唯一一個兒子。
都說帝王家無情,但可以說如果一個國王只有一個兒子的話(另一個早逝),就是兒子再差勁兒,是個劉阿斗,也得把他扶上去,怎麼會把他關到米櫃裡生生給餓死呢?
父子倆這是有多大的仇恨呢?
2015年9月16日南韓上映的《思悼》講述了這麼一個讓人費解的歷史故事,史稱壬午事禍。這位無情的北韓王就是李氏北韓第21位國王英祖李昑,1724年至1776年在位(在位52年,時中國雍正年間),字光叔。感覺這字取的不好,中文發音同“光輸”,另外,光叔讓人感覺光剩他一個大叔。而他的兒子,歷史中的思悼世子被稱作是莊獻世子李愃。
歷史上對他的故事描述的非常少。原因也很簡單,他被自己那位北韓有明君之稱的英祖父王大人殘忍地餓死,有損明君形象。所以,自然對思悼世子的記錄很少。
可即便是這麼少,仍然能在歷史蹤跡中能找出兩個派系的說法。一派系是說思悼世子有精神疾病,而且病入膏肓(疑似嚴重抑鬱症),病到實在讓人忍無可忍,殺宮女,結伴僧侶,私訪平民道路,最後被他爹給活活餓死在米櫃裡。另一派系是說思悼死於與父親的隔閡及黨爭。
分析兩個派系說的話更有道理,先看看雙方的理據。先看看說思悼世子有精神病的。
他們的理據是當時的一本書《恨中錄》,《恨中錄》誰寫的呢?就是思悼世子的老婆的世子嬪惠慶宮洪氏寫的(《恨中錄》同《癸丑日記》與《仁顯王后傳》並列為北韓宮廷小說三部曲)。
她在書中講述自己的丈夫真的是非常仁厚,心胸寬闊,只是後來真的瘋癲到無可救藥,才被英祖給殺了的。除此之外,還有幾句至關重要的話。
“為了國家的存亡,只好犧牲他。今人無論是一味地譴責先王陛下,或堅稱世子沒病,將造成壬午獄禍的罪責加諸在前朝大臣身上,都不過是在歪曲事實。而且這對先王殿下(英祖大王)、思悼世子,還有先王(正祖大王)來說,都是一種不公平的侮辱。”
從這些理據上,可以讓後世堅持思悼世子是死於自己變成神經病,做爹實在是逼到盡頭了。這事兒,擱現在來說,感覺就是某些網站彈窗的標題“兒子發瘋,父親無奈揮刀砍死精神病兒子”。可仔細想想為什麼洪氏說這段話,這段話是和誰說?
其實洪氏說的這段話就是給思悼的孫子北韓純祖說的(這位純祖就是先前熱播劇《雲畫的月光》中世子那膽小的爹)。當年,雖然因為思悼世子死了,洪氏失去了世子嬪的位置,但她的兒子,她的孫子,都是北韓的王。這段話,顯然是告訴孫子,不要受人蠱惑,被人吹風。你的爺爺並不是被你的太爺爺為了權力而殺死的,而是真的有病。
這段話點名了“今人”的想法。也就是說,黨爭禍及思悼世子的事兒已經傳遍,不然的話,怎麼會有“今人中傷”的話語。事情總是越描越糊塗,當時的洪氏用這樣的筆墨勸誡自己的孫子,要謹記自己明君英祖的後代,也應以明君為榜樣,而他的爺爺思悼雖然被太爺爺殺死,不過也是,其他前朝大臣也是被汙衊的。至於他的父親,之所以不公告這件事也是有隱情。
《恨中錄》由四部不同年代所寫的回憶錄組成,分別成書於1795,1801,1802,和1805年。純祖做北韓王的時候是11歲,時1800年。而洪氏本人是在81歲的時候去世的,去世的時候是1815年,洪氏給純祖看書的年代應該是在1800年後,用於教導這位新的小國王。
所以,基於這個目的,很難證明《恨中錄》所說的是事實。
既然《恨中錄》不能證明是真實,那麼思悼死於父親之手其實是死於黨爭,這派系的說法又用什麼來證明呢?
北韓王朝呢一直以來都有四大門閥(黨派),分別是老論,少論,南人,西人。英祖在自己還在母親肚子裡的時候就受到南人派張禧嬪排擠,後來做王世弟的時候,妻子還被人毒死。英祖繼位後實行蕩平政策,平衡四大門閥勢力。雖說如此,英祖與老論派的老臣關係密切,尤其是景宗之死,一直被少論傳為英祖與老論的密謀,甚至引發了激進派少論李麟佐的叛亂(韓劇《大發》中那位超級神人),結果這場叛亂被少論派自己鎮壓,反而老論更加得意。英祖對這結果應也是十分滿意,不過,英祖早年的大兒子去世,這讓老論感覺要歷史重演一下才好,扶植英祖近親子嗣。不想,英祖又有了兒子,也就是思悼,思悼成為了少論的希望。扶植少主從來都是一條政治未來之路,而這一點也成為英祖老論派的矛盾激發點。
洪氏雖然是思悼的世子嬪,但她的父親是老論。思悼代理聽政,讓老論非常不爽,後來還出了羅州掛書事件,導致少論再次被打壓,而思悼也受到爭議,政治地位下降。這個時候,英祖又受到老論蠱惑,想要扶植思悼的兒子李算,洪家也想這外孫得勢。可惜,大人的政治遊戲,英祖親手殺了可能威脅到自己統治的兒子,被他聰慧的孫子看得一清二楚。所以,正祖上臺後就把外公洪鳳漢的弟弟洪麟漢給殺了,非但如此,還啟用了大量的少論與南人,正祖是在11歲的時候親眼見證那些黨爭的,之所以在繼位之後採取了對自己父親許多追思活動,或許正是因為他知道當年發生了什麼。
正祖李算繼位後的政治傾向應該很明顯地告訴大家當年他的父親是冤死,是死於黨派之爭。作為北韓歷史上的明君,李算經常被人暗殺,而最後忽而病死,也是疑雲重重。
思悼真實歷史:
李氏北韓出現過一個世子,他生生地被自己親生父親,做北韓王的爹給放到一個米櫃裡生生餓死。而這個世子,還是這位北韓王剩下的唯一一個兒子。
都說帝王家無情,但可以說如果一個國王只有一個兒子的話(另一個早逝),就是兒子再差勁兒,是個劉阿斗,也得把他扶上去,怎麼會把他關到米櫃裡生生給餓死呢?
父子倆這是有多大的仇恨呢?
2015年9月16日南韓上映的《思悼》講述了這麼一個讓人費解的歷史故事,史稱壬午事禍。這位無情的北韓王就是李氏北韓第21位國王英祖李昑,1724年至1776年在位(在位52年,時中國雍正年間),字光叔。感覺這字取的不好,中文發音同“光輸”,另外,光叔讓人感覺光剩他一個大叔。而他的兒子,歷史中的思悼世子被稱作是莊獻世子李愃。
歷史上對他的故事描述的非常少。原因也很簡單,他被自己那位北韓有明君之稱的英祖父王大人殘忍地餓死,有損明君形象。所以,自然對思悼世子的記錄很少。
可即便是這麼少,仍然能在歷史蹤跡中能找出兩個派系的說法。一派系是說思悼世子有精神疾病,而且病入膏肓(疑似嚴重抑鬱症),病到實在讓人忍無可忍,殺宮女,結伴僧侶,私訪平民道路,最後被他爹給活活餓死在米櫃裡。另一派系是說思悼死於與父親的隔閡及黨爭。
分析兩個派系說的話更有道理,先看看雙方的理據。先看看說思悼世子有精神病的。
他們的理據是當時的一本書《恨中錄》,《恨中錄》誰寫的呢?就是思悼世子的老婆的世子嬪惠慶宮洪氏寫的(《恨中錄》同《癸丑日記》與《仁顯王后傳》並列為北韓宮廷小說三部曲)。
她在書中講述自己的丈夫真的是非常仁厚,心胸寬闊,只是後來真的瘋癲到無可救藥,才被英祖給殺了的。除此之外,還有幾句至關重要的話。
“為了國家的存亡,只好犧牲他。今人無論是一味地譴責先王陛下,或堅稱世子沒病,將造成壬午獄禍的罪責加諸在前朝大臣身上,都不過是在歪曲事實。而且這對先王殿下(英祖大王)、思悼世子,還有先王(正祖大王)來說,都是一種不公平的侮辱。”
從這些理據上,可以讓後世堅持思悼世子是死於自己變成神經病,做爹實在是逼到盡頭了。這事兒,擱現在來說,感覺就是某些網站彈窗的標題“兒子發瘋,父親無奈揮刀砍死精神病兒子”。可仔細想想為什麼洪氏說這段話,這段話是和誰說?
其實洪氏說的這段話就是給思悼的孫子北韓純祖說的(這位純祖就是先前熱播劇《雲畫的月光》中世子那膽小的爹)。當年,雖然因為思悼世子死了,洪氏失去了世子嬪的位置,但她的兒子,她的孫子,都是北韓的王。這段話,顯然是告訴孫子,不要受人蠱惑,被人吹風。你的爺爺並不是被你的太爺爺為了權力而殺死的,而是真的有病。
這段話點名了“今人”的想法。也就是說,黨爭禍及思悼世子的事兒已經傳遍,不然的話,怎麼會有“今人中傷”的話語。事情總是越描越糊塗,當時的洪氏用這樣的筆墨勸誡自己的孫子,要謹記自己明君英祖的後代,也應以明君為榜樣,而他的爺爺思悼雖然被太爺爺殺死,不過也是,其他前朝大臣也是被汙衊的。至於他的父親,之所以不公告這件事也是有隱情。
《恨中錄》由四部不同年代所寫的回憶錄組成,分別成書於1795,1801,1802,和1805年。純祖做北韓王的時候是11歲,時1800年。而洪氏本人是在81歲的時候去世的,去世的時候是1815年,洪氏給純祖看書的年代應該是在1800年後,用於教導這位新的小國王。
所以,基於這個目的,很難證明《恨中錄》所說的是事實。
既然《恨中錄》不能證明是真實,那麼思悼死於父親之手其實是死於黨爭,這派系的說法又用什麼來證明呢?
北韓王朝呢一直以來都有四大門閥(黨派),分別是老論,少論,南人,西人。英祖在自己還在母親肚子裡的時候就受到南人派張禧嬪排擠,後來做王世弟的時候,妻子還被人毒死。英祖繼位後實行蕩平政策,平衡四大門閥勢力。雖說如此,英祖與老論派的老臣關係密切,尤其是景宗之死,一直被少論傳為英祖與老論的密謀,甚至引發了激進派少論李麟佐的叛亂(韓劇《大發》中那位超級神人),結果這場叛亂被少論派自己鎮壓,反而老論更加得意。英祖對這結果應也是十分滿意,不過,英祖早年的大兒子去世,這讓老論感覺要歷史重演一下才好,扶植英祖近親子嗣。不想,英祖又有了兒子,也就是思悼,思悼成為了少論的希望。扶植少主從來都是一條政治未來之路,而這一點也成為英祖老論派的矛盾激發點。
洪氏雖然是思悼的世子嬪,但她的父親是老論。思悼代理聽政,讓老論非常不爽,後來還出了羅州掛書事件,導致少論再次被打壓,而思悼也受到爭議,政治地位下降。這個時候,英祖又受到老論蠱惑,想要扶植思悼的兒子李算,洪家也想這外孫得勢。可惜,大人的政治遊戲,英祖親手殺了可能威脅到自己統治的兒子,被他聰慧的孫子看得一清二楚。所以,正祖上臺後就把外公洪鳳漢的弟弟洪麟漢給殺了,非但如此,還啟用了大量的少論與南人,正祖是在11歲的時候親眼見證那些黨爭的,之所以在繼位之後採取了對自己父親許多追思活動,或許正是因為他知道當年發生了什麼。
正祖李算繼位後的政治傾向應該很明顯地告訴大家當年他的父親是冤死,是死於黨派之爭。作為北韓歷史上的明君,李算經常被人暗殺,而最後忽而病死,也是疑雲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