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主張行不通,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人的弊病,是穿著禮服立於朝廷。這是孔子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極力推行自己的禮制、德政主張。但也擔心自己的主張行不通,打算適當的時候乘筏到海外去。
“束帶立於朝”是孔子對自己的三個學生進行評價,其評價標準就是“仁”。孔子說,學生們有的可以管理軍事,有的可以管理內政,有的可以辦理外交。
在孔子看來,學生雖然各有自己的專長,但所有這些專長都必須服務於禮制、德治的政治需要,必須以具備仁德情操為前提。實際上,孔子把“仁”放在更高的地位。
擴充套件資料:
1、“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和“束帶立於朝”
出處:春秋末期《論語·公冶長》
原文:
(1)子曰:“道不行,乘桴(1)浮於海,從(2)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2)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譯文:
(2)孟武伯問孔子:“子路做到了仁吧?”孔子說:“我不知道。”孟武伯又問。孔子說:“仲由嘛,在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裡,可以讓他管理軍事,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問:“冉求這個人怎麼樣?”
孔子說:“冉求這個人,可以讓他在一個有千戶人家的公邑或有一百輛兵車的采邑裡當總管,但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問:“公西赤又怎麼樣呢?”孔子說:“公西赤嘛,可以讓他穿著禮服,站在朝廷上,接待貴賓,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
2、“人之患”
出處:戰國孟子《孟子肼ι稀罰骸叭酥莢諍夢聳Α!? 譯文:人的弊病是愛做別人的老師。
如果主張行不通,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人的弊病,是穿著禮服立於朝廷。這是孔子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極力推行自己的禮制、德政主張。但也擔心自己的主張行不通,打算適當的時候乘筏到海外去。
“束帶立於朝”是孔子對自己的三個學生進行評價,其評價標準就是“仁”。孔子說,學生們有的可以管理軍事,有的可以管理內政,有的可以辦理外交。
在孔子看來,學生雖然各有自己的專長,但所有這些專長都必須服務於禮制、德治的政治需要,必須以具備仁德情操為前提。實際上,孔子把“仁”放在更高的地位。
擴充套件資料:
1、“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和“束帶立於朝”
出處:春秋末期《論語·公冶長》
原文:
(1)子曰:“道不行,乘桴(1)浮於海,從(2)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2)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譯文:
(2)孟武伯問孔子:“子路做到了仁吧?”孔子說:“我不知道。”孟武伯又問。孔子說:“仲由嘛,在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裡,可以讓他管理軍事,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問:“冉求這個人怎麼樣?”
孔子說:“冉求這個人,可以讓他在一個有千戶人家的公邑或有一百輛兵車的采邑裡當總管,但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問:“公西赤又怎麼樣呢?”孔子說:“公西赤嘛,可以讓他穿著禮服,站在朝廷上,接待貴賓,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
2、“人之患”
出處:戰國孟子《孟子肼ι稀罰骸叭酥莢諍夢聳Α!? 譯文:人的弊病是愛做別人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