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正詩村人
-
2 # 繁華面具的本質
剩餘價值。。他們的儲蓄在資本產品下永遠弱勢,唯一升值且值得驕傲的是創造了80%的知識分子。(這是媒體不敢刪的語言)。
-
3 # 天數茫茫A
說到農民的核心資產是什麼?我想"資產"這個詞,好像用的不是特別的貼切。而且還是"核心資產",搞得好像農民有很富有似的。當然,我們現在的農民,也不像在舊社會時那樣一無所有,他們跟我們普通的老百姓一樣,肯定還是有一些個人財產的。比如,平時的生產所得,勞動積累以及農村的房屋等。
不過農民還擁有一項特殊的資產,那就是土地。雖然農村的土地,按照中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屬於村集體所有,而農民只是擁有其承包使用權。但實際上這跟農民實際擁有土地,並沒有什麼區別。農民不但可以在上面耕種收穫,而且不管是出於何種原因,這些土地被佔用後,農民都會得到相應的補償。我想,土地應該算是農民比較重要的資產了,那它能不能算是農民的核心資產呢?
其實,土地如果不耕種,就不會有收穫,就產生不了什麼效益。不被徵佔,就不會得到賠償。換句話說,如果土地自己不耕種,又沒有人來徵佔,那麼土地對有些人來說,其實也就是雞肋罷了,沒有什麼真正的用處。而且,由於中國土地承包政策的原因,有些農民事實上還沒有承包到土地。因此,土地肯定就不能算是農民的核心資產。那農民的核心資產是什麼呢?
一般的農民,雖然沒有什麼很大的有形資產,但他們的身上一般都有一種勤勞、節儉的品質。這種品質在老一代的農民身上,表現尤為突出。有了這種品質,他們在農村,可以透過耕種土地,養殖動物等創造財富。離開了農村和土地,他們可以幹最髒最累的活兒。他們透過這些勞動,不但能養活自己,還要培養兒女,孝敬父母,最關鍵的是,他們雖然收入不高,但還是能有所積蓄。
而反觀現在的一些現代人群體,特別是那些生長在城市,成長條件較好的年輕人。他們對工作挑三揀四。雖然拿著高薪,也沒有什麼負擔,但依然做著月光族。相比之下,大多數農民俱有的這種品質,顯然就彌足珍貴了,把它說成是一種財富也毫不過分。我想這種品質,應該就是他們最大的核心資產吧。
-
4 # 愛寫文章的大叔
一個國家人民大眾的每一個人中,都有著他們的不同個人核心資產,具體是什麼核心資產,這就得要依據其個人的職能而所定之。從文字分析就可知道,資就是資源,資力,資金。產就是產能,產品,產業,財產等等就是資產。這些資產都是各不同群體爭對性的核心因素。
其它不同職業群體的就不多說,就將此題所提的農村農業中的農民,農民處於國家社會中,也是有著一定的核心資產的。農民這個國家歷來明弱暗強而不起眼的群體,他們對國家和社會默默做出讓許多人都不易看到的巨大貢獻,從來都是寡言默語的有功不揚地和諧著社會,更沒有爭權奪利的野心,都是老實憨厚而淳樸的人群。
農民的普遍生活都很簡樸單純,也不要求什麼大富大貴,只希望有個太平盛世吃飽穿暖安安然然過著日子就萬事大吉。不喜歡經受無關緊要的雜事幹擾,平靜渡業為歡安泰生產為樂。而且有著勤耕苦讀的優良傳統素質基因,深知民以食為天而對土地的重視性,他知道只有土地才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資源,常引述言論之農民愛土地千真萬確的論調。
無論在何等社會中農民都希望有著個保障安身的地處——居住的房屋,由於在
有了一個穩定的居所,早出晚歸有個聚居之處,這樣才能安安心心而無憂無慮地從事農業生產,或從事找錢的其它付業,生怕常年在搬遷中被搬窮走瘦的事而發生,所以有保障性的房屋就是農民唯一的核心資產了。
-
5 # 大美西域胡楊57312731
這個選題問得好!它包含宏觀,微觀兩重意思(我是這樣認知)。
依據有三,請眾友點評,交流。
一,說宏觀是依法,合法的土地承包,契約(即合同)關係。
而今,土地承包關係確權到戶,其中對土地的經營權,流轉權,入股,託管權,任何人包括法人,非法人不得侵犯,侵害。
二,對宅地合法佔有,使用,轉讓權利。
三,農民,土地,農業是億萬農民安身立命,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的物質,經濟基礎。
由上:上述土地,宅地依法佔有,收益,轉讓是當代農民,乃至未來的根本“資產”。
假如,農民失去以上兩項“資產”會是什麼我想各人有不同的認知。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格局中,目前現行的統與分的雙層經營體制機制中,國家利益,集體利益與公民(農民)利益中是互為關聯,是各自權力,權利,責任與義務關係。
因此,土地經營權,宅地居住權是最為核心的“資產”。
宏微兩觀是兩地(土地,宅地)權屬交叉,公中有私,私中有公。
――――。
-
6 # 拙夫010
一.農民祖祖輩輩賴以休養生息的資源就是土地。土地雖然屬於國家和集體兩級所有,但是,因為實行了所有權、使用權和經營權三權剝離的集體土地集體承擔責任制,農民擁有了分配到自己那個家庭的,掌握有使用權和經營權,就如同已經把每個家庭在農業用地上擁有的所有權佔有率體現了出來。這種情況幾乎已經成了沒有爭議的現實!
從狹義的角度看問題的確是如此。然而或許人們會普遍忽略農業用地之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還要一部分包括非農業用地和集體投資形成的有型資產沒有按照分類量化到人,確權到戶的原則,透過確權讓農戶認知那一些資產屬於自己應該佔有的份額!下一步的農村深化改革,就應該抓好具體解決這個問題的產權制度改革!從而進一步明晰農民和所在的集體經濟組織之間存在的相互依存關係!
二.農民的核心資本還有屬於他們自己的房產。與非農戶不同的是,農民擁有對集體提供的宅基地使用權!這也是農民群體的一項專利
三.如果說農民還有其他核心資產,那就是他們的子女啦!這麼說起來,更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吧!農村人的傳統觀念就是養兒防老。農民的晚年生活供養,還是要靠自己的兒女!
回覆列表
為什麼沒人回答這個問題,是大家不關心農民,不重視農民?不是,在大家眼裡農民壓根就沒有核心資產。
土地是嗎?對中國廣大地區的農民來說,土地只能解決自己的溫飽,土地沒法提供農民生活所需要的收入,靠土地過日子,甚至發家致富,大部分農民難以做到。
農村住房呢?也不是,農村的房子不值錢,因為房子是建在集體土地上的,沒有房屋產權證,不能在市場上交易,又因多遠離城市,往外出租很難,即使租出去租金收入也是低到可以忽略不計的。
幾十年在農村付出的勞動,如果當自己老了以後有相應的足以保障自已生活的回報,那麼這個長期的“勞動碩果”應該算是核心資產吧?可直到目前,農民長年勞作到了養老的年紀,其養老金大多都是非常低,不足以維持自己生活的,顯然“勞動碩果”也算不上核心資產。
農民的子女呢,他們算不算農民的核心資產?恐怕大多數也算不上,因為多數農民子女在城市就業打拼,自己生活並養育後代已經非常艱難,他們沒有能力為父母年老以後提供更多的保障,父母們更多的還是隻能依靠自己。
結論是,農民沒有核心資產,對大多婁農民而言談核心資產是一件不切實際、很奢侈的事件。很多農民雖然已經脫貧,已經實現“兩不愁三保障”了,但離幸福生活還很遠,所以全社會仍然要關注農民、重視農民,要千方百計讓農民增加收入,讓所有農民都過上好日子,這也是我們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最重要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