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強哥說劇

    《V字仇殺隊》是由詹姆斯·麥克特格執導,娜塔麗·波特曼、雨果·維文、等主演的科幻片。該片於2006年3月17日在美國上映。影片主要講述了在未來的虛擬世界,英國變成了一個個人集權的國家,是一個叫亞當·薩特勒統治的法西斯極權主義國家。那時的人民生活的水深火熱的之中,秘密警察無處不在,外華人,同性戀,反政府人士都會被抓入集中營處死。男主V是一個帶著面具的反政府人士,以前被抓進過集中營,逃了出來就開始跟政府作對,他有一個計劃就是炸燬國會大廈。後來他救了一個女孩,女孩知道V的計劃以後,就和V一起實施計劃。

    影片是以英國史上著名的“火藥陰謀案”為背景的,在1605年的英國,以蓋伊·FOCUS為首一群夢想復辟天主教統治的狂熱分子策劃炸燬議會和王室。11月5日是議會大典,蓋伊·FOCUS成功的將36桶火藥偷運到國會的地下室。這一陰謀在5日凌晨奇蹟般的敗露,FOCUS等人被處絞刑。男主V就是效仿蓋伊·FOCUS,V戴的面具就是蓋伊·FOCUS面具。V戴FOCUS面具的原因有兩個,第一是他毀容了,V以前被抓進集中營做實驗,後來他放火燒了實驗室逃了出來,他自己也在那場大火中毀了容。第二V是要效仿蓋伊·FOCUS,戴著他的面具可以時刻提醒自己的使命,為自己以前所受的屈辱討回公道,V要炸燬國會大廈不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那些飽受政府摧殘的人民。

    影片中有幾處令人印象深刻的場景,第一處是V用多米諾骨牌搭建V字型圖示的片段,隨著第一塊多米諾骨牌的倒下,其它多米諾骨牌也隨即倒下,只有最後一個多米諾骨牌沒有倒下。伴隨著多米諾骨牌碰撞的聲音,一個巨大的V字形圖示慢慢呈現出來,那種感覺只能用震撼來形容。每一個多米諾骨牌代表著一個小V,代表著每個像V一樣的鬥士,所有小V的前仆後繼才組成了一個大V,直到最後的勝利。

    第二處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場景,是V炸國會大廈之前去會見克里蒂的場景。V面對多名手拿武器的秘密警察毫不畏懼,用他那非凡的身手將他們統統解決掉了。此段打鬥場面使用了慢鏡頭,能看到匕首劃過空中軌跡,以及鮮血飆出的鏡頭,再加上V瀟灑利落的動作,充滿了暴力美學,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第三處場景是在影片結尾,大批市民裝扮成V的模樣聚集在國會大廈,等待著V炸燬國會大廈的那一刻,此時的他們已經甦醒決定反抗,再也忍受不了政府的殘酷統治,他們要像V一樣勇敢地站起來。

    影片的配樂也恰到好處,給人一種心潮澎湃鬥志昂揚的感覺,例如影片中兩次炸樓時的配樂,音樂從由小到大由慢到快循序漸進,配上大樓爆炸時的畫面,無論視覺還是聽覺上都給人一種震撼的感覺。還有V每次打鬥時的配樂,鬥志昂揚的音樂再配上V那瀟灑的身手,整個過程乾淨利落毫不拖泥帶水。影片中的打鬥場面也是一大看點,V每次出場身披風衣,臉帶面具,頭頂禮帽,腰插匕首,再加上他那非凡的身手,酷勁十足非常有型,儼然一副大俠的感覺。

    影片中的臺詞也很經典,都非常有內涵。尤其是V的臺詞,都非常有深意。例如“我們的尊嚴不值得什麼錢,但那卻是我們唯一值得擁有的東西”,“人們不應該懼怕他們的政府,政府應該懼怕他們的人民”,“這張面具之下不只是肉體,這張面具之下是一種思想,而思想是不怕子彈的”。不光是V的臺詞經典,其它人的臺詞也意味深長。例如影片結尾芬奇問女主V是誰時,女主對芬奇說,“他是基督山伯爵,他還是我的父親,母親,我的哥哥,我的朋友,他就是你和我,他是我們每一個人。”這些臺詞都有一定的深意,需要結合影片的劇情才能理解。

    整體來看《V字仇殺隊》這部電影是一部不錯的電影,無論是影片的劇情,臺詞,配樂還是打鬥場面都非常精彩,雖然是一部根據漫畫改編的電影,但除了V的造型有點漫畫的感覺,其它方面都看不到漫畫的影子。同是此片也是一部寓意深刻的電影,透過V的遭遇和他的復仇計劃,體現一種反對暴力統治追求自由和平的精神。任何法西斯式的統治都不會長久的,終將被正義和民族所取代。得民心者得天下,就像電影裡說的一樣,人們不應該懼怕他們的政府,政府應該懼怕他們的人民。

  • 2 # 映畫情報局

    《V字仇殺隊》無論是其意義還是其背後的故事都非常之多,下面小帕克給大家好好聊一聊這部電影。首先,這部電影是根據DC漫畫改編的,所以其畫風和《守望者》特別像,黑暗、陰鬱,低沉。自然,主人公V,同樣也是來自DC。這麼一說你可能就理解了,《V字仇殺隊》想表現的只有四個字:反烏托邦。簡單解釋一下什麼叫做烏托邦世界:美好、人人平等、世外桃源、沒有壓迫的世界,也就是極其美好,近乎完美的世界。當然,不是說反烏托邦就是說要破壞、毀滅這麼美好的社會,因為“反烏托邦”其實只是一種文化流派。《V字仇殺隊》的主要內容就是,主人公V想要破毀這個虛偽的“烏托邦”世界。在電影裡,媒體、國會,都在大肆宣揚:這是一個美好的世界!但從片頭就可以看出來,這個國度禁宵、執法者知法犯法、街頭充斥著犯罪與混亂,人民生活在政府的壓迫下,讓你讓你幹嘛就幹嘛,反抗?等死吧。就是這個極大的反差,才造就了V的出現,人們渴望自由,不希望被某個組織、某個部門控制,於是在影片的結尾,壓抑已久的群眾發洩出了自己的憤怒,走上街頭,帶上了V發的面具。很多人不明白,V為什麼要殺電視主持人?為什麼要炸國會大廈?其實很簡案,因為這個國度打壓自由,而電視的主持人卻是這些人的口舌,讓人們麻痺,還人人們以為“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社會呀!”,於是V暗殺了主持人。之所以要炸國會大廈,意圖更加明顯:這樣的政府,我們不需要!於是國會大廈便是“打壓、專制”的具體化的“靶子”。還有人想必會有個疑問:V到底是誰?這個電影並沒有給出解釋,因為這個問題的答案一點都不重要!是的,沒意義。影片不但沒有解釋V到底是誰、能力是如何來的、背景是什麼。就是這樣一個神秘的主角,給我們一個導演希望給我們的錯覺:任何人都可能是V。這也是這部電影的核心思想:這部電影的主人公不是誰,而是一種思想。所以說,這部電影甚至被一些地方稱之為“禁片”,就是因為其中蘊含的道理:人們渴望自由,不要被控制,不要被所謂的“烏托邦”社會束縛。DC原著中,也是為了建立一個無政府國度,但在電影裡,是建立一個有制度有規律的社會。下面敲黑板劃重點了~

    為了自由,我們都是V!

  • 3 # YL禮

    這部電影還是有很多點可以挖掘的,評論也相當的兩極化,故事假定在一次世紀瘟疫危機後,極端政黨透過陰謀贏得選舉,英國淪為類似法西斯一樣國家,人民生活在沒有政治和人身自由的境況下。這是百度百科裡所講述的,這個極端政黨就好比蓋伊·FOCUS那時的羅馬天主教,就在這樣的一個國家裡站出了一個帶著蓋伊·FOCUS的面具自稱是V的男子。這個V和蝙蝠俠中的小丑一樣,不,V比他清醒一點。

    故事中的政府如何謀取利益,把人民當做籠子裡的寵物一樣控制,“秘密警察”和人民的階級制度,還有政府內部的勾心鬥角,沒有了總理就無法下達開槍指令的將軍,好吧其實我覺得,人民群眾心知肚明,其實最後負責V案子的警察也同意炸了上議院„„影片中把人物的黑暗面刻畫的極為真實,說真的如果東方電影頻道播放幾次這電影,我保證06年到現在應該會有很多人會像V一樣吧。

  • 4 # 晨Q繠影

    《V字仇殺隊》講述了一個關於自由、民主、對人民洗腦改造、獨裁政府的故事。場景設在未來的倫敦——反烏托邦社會,描述戴著蓋伊·FOCUS面具的神秘人物、一位試圖創造社會政治變遷,同時暗自推動激烈私人復仇的自由鬥士V

    《v字仇殺隊》是一部現實主義的科幻片,它從另一個角度向人們闡釋了什麼是正義,以及除了合法的手段反抗邪惡以外,還有其他方式。 其實沒有什麼仇殺隊,V始終只有一個人,那匯向議會大廈的人潮只是一種美好的假象和幻想。如果民眾可以如此輕易的被激發,那將是多麼可怕,因為他們也必然可以輕易的被鎮壓。民眾永遠是一盤散沙。一種言論,對他們而言,可以說是在啟迪,也可以被認為是在蠱惑。

    所以V裡面預想的暴力,權力為維護自身而帶來的暴力,以及群眾醒悟之後的暴力反抗,都是一個方面,似乎可以稱作明顯的暴力;但所謂資本主義社會透過金錢和消費刺激人的慾望達到最大化以消磨人們鬥爭的意志,又何嘗不是另一種層面上的暴力呢?

    V說,唯一的結論就是復仇,一種仇恨,作為一種虛無的奉獻。所以甭管V的黑多麼富有張力,四處飛濺的紅,時刻在提醒我們,把自己思想當作法律準繩的人,永遠不可能是個英雄。陰暗寒冷的牢房,剝奪了食物、溫度、時間甚至生命,但是奪不去尊嚴。

    真正的英雄不是帶給人死亡,而是帶給人以希望。

    其實電影中不光有這些激進的思想帶來的快感,還有V的人格。一種讓人仰望的極端的人格。

    豐富的人格使V充滿了魅力,靜靜的欣賞也是一種樂趣。

  • 5 # 在高密的日照人

    其實是關主角的牢房號碼,牢房是用羅馬數字標號的,前4個牢房的實驗體都死了,只剩主角的Ⅴ(5)號牢房,所以主角的代號就是羅馬數字Ⅴ,後來引申為vendetta復仇的意思

  • 6 # 影視樂之者

    不請自來,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為了便於理解,我們先把女主和所有配角排除,單列分析一下主角“V”:

    一.“V”字的含義。

    1.“V”是英文“vengeance”的縮寫,意思為“復仇、報仇”。例如德國的V—2導彈。

    2.“V”是羅馬數字“5”,當時V被關在5號牢房。

    3.“V”是英文“victory”的縮寫,意思是“勝利”。二戰時,丘吉爾非常愛打“V”字手勢,寓意“盟軍必勝”。

    小結:“V”是復仇與勝利的結合體,符合電影主題。

    二.主角V是什麼人?

    1.V是一位典型的英國紳士。喜歡莎士比亞、柴可夫斯基,同時,擊劍、烹飪、舞蹈、音樂、花藝、藝術鑑賞等樣樣精通,舉止和談吐優雅得體。這說明V曾經擁有優渥的家世,接受過良好的教育。是位地地道道的紳士。

    2.V是生化實驗唯一的倖存者,武力值和防禦力都高出正常人一大截。

    三.主角V的目的是什麼?

    1.揭露事實真相,推翻獨裁統治。

    2.為自己復仇,殺死當年人體生化實驗的所有參與者,最終目標是殺死獨裁者蘇特勒。

    3.喚醒麻木的民眾,將自己反抗獨裁、追求自由與真理的思想傳遞給民眾。

    綜上,主角V就是虛擬獨裁世界中英國版的“基督山伯爵”,只是在喚醒民眾意識這方面更高尚一些而已。但是——

    女主伊芙出現了。(還記得《這個殺手不太冷》中的馬婷達嗎?小姑娘已經長大了)

    因為伊芙的出現,電影的情節和意義都得到了深化。

    首先,當伊芙目睹叔叔戈登被害後,V試圖用殘酷的手段,喚醒並強化伊芙反抗意識,讓伊芙經歷V所經歷過的,看到V所看到的。在這個過程中,V意識到一件事:真正勇於抗爭的精神,不是別人能給予的,是需要經過磨難之後,自己甦醒的。

    V自己說過,面具下面的,是思想。換句話說,是經歷過苦難與真相之後,蛻變甦醒的自己的思想。透過伊芙的轉變,他明白了一個道理:別人給予的思想,最多是停留在腦袋裡的“思想”,自己爭取、抗爭得來的思想,才是真正的思想。

    其次,V是莊子思想的追隨者。他認為:“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V在復仇與傳播思想的過程中,無形之間把自己塑造成了一個救世主。他的一言一行,無時無刻不在強化和引導著民眾的言行。這是V不願看到的,也與V試圖喚醒民眾追求自由的初衷是相違背的。

    獨裁往往是從個人崇拜開始的。

    所以,在電影的最後,V認為自己已經做完自己該做的了,終結了自己的生命,把故事的結局,交給了和他一樣的“喚醒者”——伊芙。他不想再為民眾做選擇,民眾需要有自己的選擇。

    總之,《V字仇殺隊》是一部優秀的影片。我曾經在電影頻道看過不下兩次。

    個別的小夥伴們看完這部電影,可能會說:“這部電影根本不可能在中國播放,人家國家怎麼怎麼好,再看看我們……”一類的話。我只能說:樂哥可能不同意您的觀點,但是樂哥堅決捍衛您說話的權利!

    一千個人心裡面,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件事,強求不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秦時明月》田仲看起來很弱,為什麼說他是化解農家之爭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