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星火

    一個國家的興裹與其運數有密切的關係,當一個執政者不顧天下蒼生,而任意玩弄如掌的時侯,這個國家的遠數己盡。吳國國君,因一西施傾國傾城的美貌,而棄國家於不顧,整天貪戀氿色,他不亡說啥呢?因此,吳人惱恨國君,更恨西施,誤國誤天下,

  • 2 # 坐看雲天風起時

    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其詩的大意說的是,國家興亡衰敗自有其時運,吳華人何苦埋怨是西施讓他們國家滅亡的呢?如果西施能知道怎樣滅了吳國,那麼後來讓越國滅亡的又是誰呢?這是羅隱在深刻嘲諷統治者典型的甩鍋行為,不從自身尋找問題,卻找一個替罪羊承擔所有,不覺得無恥嗎?這讓我聯想起新冠病毒的事來,米國不就是這種典型的無恥表現嗎?自己國家新冠病毒控制不住,越來越嚴重,不從自身去找問題的根源,卻把鍋甩給我們,用心何其險惡?這就是典型的嫁禍於人!這從另一方面也說明,對於不論發生的任何事情,我們都要投過現象看本質,不能被其迷惑,更不能把甩來的鍋自己背上,西施不能背上這樣的禍水,我們也不會替米國背鍋!看來,千年前的羅隱確實有先見之明!

    我不由的想起這麼兩句話:天讓其滅亡,必先使其發狂!好像很有道理!

  • 3 # 麓山俊麟

    ●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

    “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出自唐代晚期羅隱懷古詩《西施》,“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意思就是,家國興亡都有自己的規律,都有興旺更替的時候,這個是任何人都無法左右的,所以,吳國的滅亡不能怪罪到西施的頭上。如果說西施知道如何能顛覆吳國,讓吳國滅亡,那麼為什麼後來不喜好美女的越國國王也滅亡了?這個責任又該有誰來擔起?

    在中國歷史上,“紅顏禍水”是很有市場。早在周朝,就有“烽火戲諸侯”的故事,且也是說的紅顏禍水;春秋時期的西施,唐朝的楊玉環,包括明清時期“衝冠一怒為紅顏”的陳圓圓等等,在一些史學家的眼裡,都堪稱紅顏禍水的案例。

    羅隱的這首懷古詩,句意簡單,主題清晰,但卻有力的反駁了“紅顏禍水”的定論,堪稱絕妙。這首詩用字非常簡單簡練,邏輯也很清楚,論述的歷史故事人盡皆知,所以此觀點一經亮出,馬上就贏得了很多人的認可。而這首詩流傳至今,就是因為人們對其觀點的認可。

  • 4 # 退之317

    “國家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此話是最深刻、最公正、最準確的說法。是悟透歷史規律的定評。一個西施能讓一個國家滅亡?西施有多大能耐?其實是一幫無用的男人推卸責任的言語罷了。一個國家滅亡與不滅亡,取決於執政者如何對待老百姓。如果善待老百姓、視老百姓的利益為最高利益,尊重老百姓,傾聽老百姓的心聲,一切為老百姓辦事、服務,那麼就會得到老百姓的擁戴,國家就興旺。如果視老百姓為無,敲詐勒索老百姓、橫徵暴斂,敲骨吸髓,以供自己花天酒地的享受,濺視人民,使老百姓無法活下去。那麼,老百姓會起來造反,推翻執政者,國家就滅亡。所以,唐太宗說: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毛澤東說:我們要善於打破一箇舊世界,我們還要建設一個新世界。

    執政者貪戀女色,這在古代君王中,誰人不貪?英明如曹操者,每次打仗到一處,還不忘美色;英明如唐太宗者,還霸佔了他哥哥的美人妃。連康熙帝都好色不已。關鍵不在美女誤國,而在執政者為政不力,為政無能,為政草菅人命,為政仇視人民,為政敲骨吸髓,才導致的滅亡。

    所以,“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

  • 5 # 土家姐姐

    全詩如下:

    家國興亡自有時,

    吳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傾吳國,

    越國亡來又是誰?—羅隱(唐)

    古代女子的地位非常低,什麼紅顏禍水,什麼一笑傾城,千金一笑,烽火戲諸侯等等,都是強加給女人的罪名,都知道封建士大夫是一個國家的絕對主宰,女人充其量只是在後宮鬥來鬥去,根本不會動搖國本,當然,枕頭風是可怕 ,但做主的是男性,糾起主要原因還是男人的錯。

    一笑相傾國便亡,何勞荊棘始堪傷。

    小憐玉體橫陳夜,已報周師入晉陽。

    你看李商隱也把北齊的滅亡算在了左皇后馮小憐身上,明明國家大事是高緯做主。羅隱鮮明地擺出自己的觀點,反對將亡國的責任強加在西施之類婦女身上。“自有時”表示吳國滅亡自有其深刻的原因,而不應歸咎於西施個人,這無疑是正確的看法。

    據《吳越春秋》記載,西施是越國情報局特工,她主要任務就是使用美人計迷惑吳王夫差,既然這樣,你夫差也可以不理她 ,甚至於殺了她,但誰讓你管不著下半身?怨誰?

  • 6 # 奇文高叟

    首先,我認為這句話充滿著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我在網上經常看到一些奇奇怪怪的問題,如秦始皇如果再多活幾年中國會怎樣,諸葛亮為什麼不取代阿斗自做蜀主,如果沒有慈禧太后專政清朝將會如何等等。我覺得這類問題十分的好笑,究其原因就是,他們的這些問題都是一葉障目,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形而上學地看待歷史問題。歷史的發展自有其本身的客觀規律,它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同時它也受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相互協調、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相互適應這種關係的支配。何況,各個歷史時期各有各的不同具體情況,包括天時、地利、人和等等。所以這些人拿一人一事來妄論一個國家的興亡,顯然是十分片面的。毛主席說,世界上的事情是複雜的,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決的。當然,某些人在歷史發展的程序中確實會發揮一些別人無法替代的作用,但說到底他個人的作用也只不過是代表了當時的歷史發展趨勢罷了。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這句話正是出於這種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抨擊了當時一些文人將吳國滅亡歸咎於西施的這種錯誤觀點。但是,這句話也有它的歷史侷限性,它把家國的興亡歸結為上天的安排,說它是由不得人的。這是一種消極的歷史觀,否認了人的主觀能動作用,這也是詩人受當時歷史侷限的緣固,他當時自然還不能理解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上層建築的這種相互作用,及人民在社會發展中的巨大能量,自然只能把家國興亡說成是自有時了,該興就興、該亡就亡,讓它自己自生自滅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長不能陪孩子一起學習,報VIPKID能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