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夏日在古城聽雨聲
-
2 # 二鍋頭餃子哥
三國中吳國朱治是救火隊長嗎?背後的事您知道嗎?
何謂救火隊長?救火隊長,指能處理緊急攻堅任務或緊急情況的領頭人物或者傑出人物,往往是鷹派人物,而非軟弱之人。據此推斷,吳國中,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都可以被評為救火隊長,那麼朱治能不能被評為救火隊長呢?先來簡單回顧一下朱治這個人的戰績。
朱治,字君理,丹楊郡故鄣縣(今浙江安吉)人,吳國三朝元老。最早是縣吏,先後隨孫堅、孫策四處征戰。一開始跟隨孫堅討伐長沙、零陵、桂陽等三郡的周朝、蘇馬等賊軍,為此,孫堅表他行都尉。後隨孫堅大破董卓,被錶行督軍校尉。之後幫助徐州牧陶謙討伐黃巾軍。孫堅死了以後,勸孫策離開袁術返回江東自己幹。後追隨孫策攻打廬江、吳郡,幫助孫策平定江東。孫策死以後,輔佐孫權,在赤壁之戰,大都督周瑜令朱治、呂範為四方巡警使,催督六郡官軍。後參與征討夷越,平定東南,並擒獲黃巾餘軍陳敗、萬秉。到了晚年,朱治自請屯守故鄣,以鎮撫山越。公元223年,被封為安國將軍,只過了一年,朱治便逝世,享年六十九歲。
孫權十分敬重朱治,就算有時候有點怨言也不好當面說,曾如此評價朱治:“權常嘆治憂勤王事。性儉約,雖在富貴,車服惟供事。”元初名儒郝經這樣評價朱治,說:“朱治、呂範以勳舊重,朱然、朱桓以膽勇稱,皆隱然敵國有古大將之風。”
從這些我們能看出,朱治確實對東吳有功勞,被封為毗陵侯和安國將軍,但是很多人從他的個人履歷中能看出來,他似乎沒有什麼顯著的戰績,不像東吳大都督們那麼有名。朱治有名的就是討伐過董卓,還象徵性的也算參與了赤壁之戰,其餘時間都是和山賊、黃巾軍、夷越、山越這些人玩,即便到了晚年還“自請屯守故鄣,以鎮撫山越”,似乎不配當一個“滅火隊長”。那麼他有資格當嗎?答案是肯定的!
就拿極為彪悍的山越來說吧。山越是三國時期南方山區山賊式武裝集團的統稱。因往往佔山為根據地,故亦稱"山民"。或者因不納王租佔山為王,平時也勞作,和平民百姓無異。他們大分散、小聚居,好習武,以山險為依託,組成武裝集團,其首領有"帥""大帥""宗帥"等稱謂。山越主要分佈於吳郡、會稽郡、新都郡、鄱陽郡、丹陽郡、長沙郡、始安郡、桂陽郡、東陽郡、廬陵郡、衡陽郡、豫章郡、臨川郡等東吳的揚州諸郡和曹魏的廬江郡。總之,山越分佈範圍東及於海,西達湘江,北抵長江,南鄰交州,相當於現在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省的部分山區。可以說山越分佈極其廣泛,並且大部分都是在東吳地盤內,因此對孫氏集團構成了最為強大的威脅!是的,你沒聽錯,東吳最大的威脅不是曹魏,不是蜀漢,而是自己家內部的賊!並且他們經常與各地的宗部(以宗族鄉里為基礎組織起來的武裝集團)聯合起來,勢力極為強大,成為孫氏集團的心腹大患。
圖為祖郎
孫策想當初離開袁術回到江東時,就曾被丹陽郡當地的山賊大帥祖郎所襲,幾乎亡命。公元198年,袁術竟遣人以印聯合山賊大帥祖郎一起絞殺孫策,孫策大費周折才破了祖郎。到了孫權時期,從他一開始掌權時,就深知山越等賊的危害,立即派人去鎮撫山越等。建安八年,孫權正待破黃祖之城時,這些山越賊人又起來叛亂,嚴重威脅孫吳政權,竟然迫使孫權撤兵了。撤回來以後,孫權痛定思痛,下定決心要剷除山越等賊。於是派呂範平鄱陽,程普討樂安,太史慈領海昏,以黃蓋、韓當、周泰、呂蒙、朱治等充任山越活動最頻繁地區的長官,就是要平定各地的山越之賊。悉平各地山越。後來孫權又派陸遜征討會稽、丹陽、新都三郡的山越。到了公元234年,孫權又拜諸葛恪為撫越將軍,領丹陽太守。諸葛恪分兵扼險要之地,將山越分割包圍。只修繕藩籬,不與交鋒。待其穀物將熟,縱兵芟刈,以飢餓迫使山越出山求活。孫氏集團平定山越等賊,竟然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可見山賊危害之大、之重。
為什麼山越之賊這麼多呢?竟然要用幾十年的時間來平定。這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東吳對山越的定義有問題。東吳說:不交稅的人,都是山越。這就奇葩了,所以山越的組成人員中,有很多是交不起稅的漢人。為什麼交不起稅呢?就是因為地方豪強和貪官汙吏的殘酷壓榨,沒有稅可交,不得已才稱為了山越。
透過以上描述,大家就知道為什麼朱治也是滅火隊長了吧,因為山越等賊,已經嚴重威脅到了東吳集團的統治,因此孫權派朱治任吳郡太守,行扶義將軍,以婁、由拳、無錫、毗陵四縣為其食邑,其中一個目的就是鎮撫山越等。而朱治呢,也深知山賊之害,所以到了晚年,也主動去鎮撫,足見其忠心。朱治在鎮撫山越時,也十分注重標本兼治,除了鎮壓以外,還十分講究方式方法,透過整頓吏治,壓制豪強等手段,來讓山越等人恢復對孫吳集團的信心,從而讓民心歸附,自然局勢就穩定下來了。
結論:可以說,東吳的“滅火隊長”有很多,除了以上提到的,呂範、程普、太史慈、黃蓋、韓當、周泰、諸葛恪等也可以說是“滅火隊長”。沒辦法,誰讓東吳內憂外患,地盤內賊又這麼多,到處冒火,自然“滅火隊長”就多了。
回覆列表
朱治也算是《三國演義》中的小透明,但歷史上聲望極高。
漢靈帝時期,朱治己是漢朝的公職人員,歷任縣吏、州從事等職,與孫堅結識後一路追隨,為其出謀劃策,後來孫堅戰死,朱治又繼續輔佐孫策渡江立業,被拜為吳郡太守。
建安四年(200),孫策遇刺身亡,在奉孫權嗣位這一問題上,朱治與張昭發揮的作用同樣重要。建安七年(202),孫權改授朱治為九真太守、行扶義將軍。
可以說一直以來,朱治為穩定江東局勢作出了卓著的貢獻。到赤壁之戰前夕,當孫賁(孫策和孫權的堂兄)準備送人質以迎曹操時,挺身而出勸阻孫賁的也是這位三朝老臣。
他對孫賁說道:前在東聞道路之言,雲將軍有異趣,良用憮然。今曹公阻兵,傾覆漢室,幼帝流離,百姓元元未知所歸。而中國蕭條,或百里無煙,城邑空虛,道殣相望,士嘆於外,婦怨於室,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以此料之,豈能越長江與我爭利哉?
朱治對孫賁的這段勸說與周瑜向孫權所作的形勢分析非常相似,指出北方戰事為止,曹操後方不穩,若貿然興師很難渡長江遠征。孫賁聽完朱治一番形勢分析後,打消了派送人質的念頭。
都知道赤壁之前,江東周瑜、魯肅是最堅定的主戰派,前有周瑜與孫權的一番談話,後有孫權拔刀斬案立決心之舉。但在此前戰和之爭中,江東人心惶惶,主和之聲甚囂塵上。
值此關鍵時刻,也正是有朱治這種江東聲望頗高的三代老臣挺身救火,將孫氏家族內部醞釀的迎曹之舉撲滅於搖藍之中,為江東集團統一意志、決心抗戰做出的貢獻同樣不可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