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雪寒
-
2 # 趣談國史
這個問題要一分為二來答:第一,她為何沒能成為太后?第二,她為何在同治皇帝駕崩後僅僅兩個半月就死了?
先答第一個問題。同治皇帝19歲就死了,沒有留下任何子嗣。那麼,他死後,就要從最親近的皇室宗親中挑選一個人繼位。
如果所選的繼位者是同治皇帝的下一輩,那麼阿魯特氏自然就成了太后,慈禧則成為太皇太后。
可是,手握大權的慈禧並沒有這麼做,她選的繼位者,是同治的堂弟載湉——也就是光緒皇帝。
如此一來,慈禧依然是皇太后,而平輩的阿魯特氏自然就成不了太后了。
接下來,再回答第二個問題。一直以來,阿魯特氏與慈禧的婆媳關係是很緊張的。當初,慈禧就不同意同治皇帝選擇阿魯特氏做皇后,可是同治皇帝有慈安太后撐腰,硬是選了。慈禧很不高興。
同治大婚後,慈禧就開始找阿魯特氏的茬,甚至不準同治與她同寢——正是這個原因,導致同治偷偷出宮尋花問柳,結果得了花柳病。
婆媳關係最緊張的時候,慈禧甚至揚言要廢掉阿魯特氏。阿魯特氏也不示弱,說了一句戳到慈禧心窩子裡的話:我是從大清門抬進來的,要廢也要由從大清門抬進的人來廢。
這句話什麼意思呢?是嘲諷慈禧庶妃的身份——因為有清一代,只有皇后才能從大清門抬進皇宮,其他妃嬪是沒有這個資格的。
如此一來,二人的關係更是勢同水火了。
同治皇帝死後,慈禧自然容不下阿魯特氏。阿魯特氏自己也深知這一點。所以,同治死後,她就給自己的父親崇綺寫了一封信,詢問對策。崇綺怕家族受到牽連,只回了四個字:皇后聖明。
於是,阿魯特氏便吞金自殺了。離同治駕崩之日,只過去了短短的兩個半月。
-
3 # 歷史旅行者
說到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就不得不說她的出身,他的父親是蒙古正藍旗崇琦,統計稱,清朝共有114位狀元,其中唯一一位來自滿蒙八旗的,就是他的父親崇琦。她是慈安太后的姑表外甥女,因為她的外祖父是鄭親王端華,端華的嫡福晉鈕祜祿氏是慈安太后的親姑姑。
出生在這麼一個書香門第,阿魯特氏自幼受到父親的教導和薰陶,文化修養頗高。她容貌俊俏,書法娟秀,左手能寫一手好書,美名傳遍了滿洲和蒙古各部。
同治十一年,滿清皇朝舉辦選秀,阿魯特氏成為少年天子同治帝大婚物件,順利成為皇后。婚後同治帝與阿魯特氏也是鶼鰈情深、舉案齊眉。慈禧看了十分不喜歡,時常勸同治帝多去慧妃那,少去皇后那。後來同治帝就自己住在乾清宮。
意外在還沒注意到的時候就來臨了,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同治帝載淳年僅19歲,就因患天花而死。在同治皇帝死後僅僅七十多天,年僅20歲的阿魯特氏就跟著去世了,對於她的死因,一般都認為是自殺的,至於為什麼要自殺,我想原因也不難猜,本來阿魯特氏不死就是同治皇帝在保她,如今皇帝死了,慈禧太后還會放過她嗎?
聽說阿魯特氏的父親曾經問過慈禧,自己的女兒在皇帝死後很傷心,怎麼辦?慈禧說的是那就讓她跟著皇帝而去吧,她的父親就真的在給女兒的信中傳達了這個意思。
-
4 # 搞哥讀史
不過,嘉順皇后與慈禧太后之間長期以來的矛盾,經常見諸不同的野史筆記,加上同治死後慈禧在立儲一事上的強硬態度,導致民間對嘉順皇后的死有很多猜測,“後崩在穆宗升遐百日內,道路傳聞,或稱傷悲致疾,或雲絕粒霣生。”有的說她是絕食自殺,甚至還有說是被慈禧毒殺的。
那麼真相到底如何呢?
一、正如題主所說的,同治皇帝染天花而死時,年紀還很輕,才19歲。嘉順皇后比同治年長2歲,時年21歲。其實,當時同治皇帝的死給大清皇室帶來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同治沒有留下任何子嗣,連女兒都沒有,大清的皇統面臨斷絕的危機。
幸好當初康熙皇帝高瞻遠矚,為了防止發生這種情況,早有規定,萬一皇帝無後,可從宗室近支中選一人入嗣,繼承大統。按理來說,同治在自知無人繼承的情況下,在臨死前應該物色好宗室的一位子侄過繼給自己,然後將皇位傳給此人,但很奇怪的是,同治生前並沒有留下這方面的遺囑。光緒入嗣繼承大統,是在兩宮太后,尤其是慈禧太后的安排下促成的。
二、這就回到了我們最初的問題,為什麼嘉順皇后沒有當上太后?
原因很簡單,同治死後繼位的光緒,和同治一樣屬於“載”字輩。光緒在血緣上屬於同治的堂弟,並不是過繼給同治,而是過繼給咸豐來當上皇帝的。既然光緒過繼給咸豐當了兒子,那太后依然是慈安和慈禧兩位,嘉順皇后的身份比較尷尬,成了大清立國以來唯一一個不倫不類的“皇嫂”。
在當時,同治的子侄“溥”字輩並不是沒有合適的人選,但慈禧堅持要光緒入嗣,為的就是避免溥字輩的近支入嗣後,嘉順皇后當上太后,她自己成了太皇太后,便失去了繼續垂簾聽政的理由。所以慈禧無論如何都要讓光緒繼位,好讓她自己繼續執掌大權。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嘉順皇后便成為了這次權力重新洗牌中的犧牲品。
-
5 # 漢周讀書
阿魯特·崇綺是晚清大臣,蒙古正藍旗人,軍機大臣賽尚阿之子,鄭親王端華之婿,女兒阿魯特氏是同治皇帝的皇后,父憑女貴而改籍為滿洲鑲黃旗。
崇綺,字文山,他是清朝唯一的旗人狀元,同治四年(1865年)經過科舉考試,獲一甲第一名,最初任宮中侍講。
同治七年(1872年),女兒阿魯特氏被冊立為皇后,受封三等承恩公。
阿魯特氏入宮為皇后,同她一起入宮的還有賽尚阿小妾生女,崇綺的妹妹阿魯特氏,這一後一妃兩個阿魯特氏屬於姑侄關係,真不知當時慈禧太后是何用意?
光緒年間,崇綺歷任吏部尚書、禮部尚書,曾與徐侗同為皇儲大阿哥溥儁的師傅。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入京之時,慈禧美其名曰的“西狩”路線取道居庸關,經山西大同,後抵達太原。
當時,崇綺擔心聯軍以輕騎尾隨,偷襲太后一行人的鑾駕,就和榮祿偽裝成皇駕乘輿,從南路繞道保定,以此掩護太后。
崇綺等人抵達保定之後,就住在蓮池書院,每日派人打聽京城的訊息,不久,北京城傳來噩耗:崇綺的妻子瓜爾佳氏在丈夫離京之後,與女兒遭到八國聯軍士兵的肆意侮辱。
瓜爾佳氏羞憤難當,傷痛欲絕,指揮家人自殺。
令僕人在屋內掘坑兩處,把一家男女老幼填土掩埋,僕人下不了手,都逃跑了,崇綺的兒子葆初憤然點燃了窗欞,一家人都巍坐不動,以身殉國。
崇綺聽聞噩耗,猶如晴天霹靂,瞬間五內俱焚,而此時八國聯軍正在揚言,要殺掉支援義和團的官員,他自知無法躲過劫難,最終寫下遺言:“聖駕西幸,未敢即死,恢復無力,以身殉之。”
在蓮池書院自縊(一說服毒)而死,終於與家人團聚了。
慈禧的親家翁——古稀之年的大清狀元崇綺去掩護太后,想不到自己的家人卻無人保護,慈禧太后的親家母——瓜爾佳氏慘遭侮辱自殺,而這種事聽多了,太后早已麻木不仁,
慈禧太后似乎更關心八國聯軍啥時候撤軍,還在說著“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這種奇葩話語。
崇綺為這種親家舉家殉國,太不值得了。
-
6 # 歷史大學堂
在封建社會,政治鬥爭充斥著陰險與血腥,勝利者的形象大都是腳踏著失敗者的屍骨,手握著象徵性權力的骷髏法杖,面帶陰鷙冷笑地坐在皇權寶座之上。這樣的勝利者,雖然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但是諷刺的是,這類人物生活的狀態往往是疑神疑鬼,擔驚受怕,並且是極其孤獨的。正所謂:如魚得水,冷暖自知。
同治十三年,年僅19歲的同治皇帝駕崩,圍繞著皇權的一系列明爭暗鬥又一次在晚清動盪的政局上演。關於這次權力鬥爭的勝利者,相信大家都知道,那就是慈禧太后——一位真正做到凌駕於皇權之上的女人。而慈禧太后作為勝利者,其形象正如本文開篇所描述的那樣,腳踏屍骨手握權杖。而本文的女主就是其中一位被慈禧老太太踩在腳下的屍骨,她就是同治皇帝的皇后——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
阿魯特氏這個姓氏在大清王朝似乎並不顯赫,為何她能成為皇后?我們還是先從出身說起。
圖1 孝哲毅皇后(1854年-1875年),阿魯特氏
一、身出名門的大家閨秀
阿魯特氏是一個蒙古姓氏,隸屬於蒙古正藍旗,這支人在大清王朝地位驟始於阿魯特-賽尚阿。咸豐皇帝上位伊始,發出的第一份人事安排令就是罷黜道光朝首席軍機大臣穆彰阿並且永不敘用。這份命令無疑是對穆彰阿政治生涯的全盤否定以及判處了他政治生命死刑,而接替穆彰阿的就是這位賽尚阿。咸豐元年,賽尚阿官至文華殿大學士,這乃是當時文官實際上的最高官銜,任命為首席軍機大臣,地位之顯赫不必多說。可惜,好景不長,沒多久賽尚阿就下臺了。
咸豐三年,南方太平天國反政府運動正值如火如荼,大清半壁江山不保,政權搖搖欲墜。迫於前方戰事吃緊,形勢之危急,咸豐皇帝派遣重臣賽尚阿為欽差大臣,前去前線總領戰局。
圖2 戰鬥中的太平軍
不料,文人出身的賽尚阿並不會帶兵打仗,更不懂什麼戰略戰術,雖然區域性戰爭小有勝利,但是最終還是被“烏合之眾”的太平軍打得是屁滾尿流,前線戰事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更加吃緊。這種情況下,咸豐皇帝能輕饒了賽尚阿嗎?直接被摘了頂戴,要不是朝廷正是用人之際,賽尚阿都有可能被充軍發配,他的三個兒子也受老爹牽連,都被暫時免職。
雖說賽尚阿這次倒臺,但是阿魯特家族並沒有因此落寞,畢竟是“宰相”門第,而且賽尚阿之子成為了大清歷史上的唯一一人,怎麼個唯一呢?他就是大清王朝史上140多個狀元郎,唯一一位旗人狀元——阿魯特-崇綺,由此可以看出,賽尚阿平時對於子女的教育是十分重視的。而這位崇綺就是孝哲毅皇后的父親。良好的家風以及從小便耳濡目染傳統文化,最終塑造了這位大家閨秀阿魯特氏。
圖3 阿魯特·崇綺,(1829-1900),清代唯一一位旗人狀元
二、被皇帝欽點為正宮皇后
同治十一年,年紀已經17歲的同治皇帝要準備成家親政了。皇帝找媳婦,那絕對是國家級大事,流程程式十分繁瑣。凡從旗人家中閨秀都得參加選秀,再經過層層遴選,最後才能夠有資格站在大殿之下等著皇帝欽點,19歲的阿魯特氏就是這“晉級總決賽”大家閨秀之一。
就在這“總決賽”選擇“總冠軍”的時候,兩宮太后意見出現分歧,慈禧太后力挺年紀較小的富察氏,認為這個小姑娘活潑可愛,有自己年輕時的幾分模樣,甚是喜歡。然而,慈安太后認為阿魯特氏端莊賢淑,落落大方,更具有母儀天下之氣質,換句話說也和自己比較像。
別小看了這次分歧,從兩宮太后的選人意見不同可以看出,兩位太后絕對是兩種性格之人,並且都各自認為自己所選才是大清王朝皇后的最佳人選。
圖4 慈安太后(1837年—1881年),鈕祜祿氏
這其實這是一種博弈,博弈的主動一方是慈禧太后,她想要博倒慈安太后主要是為了證明,要不是你的出身優於我,咸豐皇帝皇后的位子就應該是我的。慈安太后雖然對於國家政事不大“感冒”,但她秉承著祖宗制度和那個時代對於女性的整體認知,知道什麼樣的女子,才應該是大清皇后的最佳人選,而阿魯特氏自然就是慈安太后心目中的最佳人選了。除此之外,這阿魯特氏和慈安太后還有親戚關係,阿魯特氏的母親是慈安太后的表姐,慈安太后向著阿魯特氏也就不足為奇了。
既然兩宮太后意見不統一,那就皇帝自己選,結果同治皇帝選了阿魯特氏,將那柄象徵皇后的金如意交給了阿魯特氏。在這看似“公平”的兩宮太后博弈之中,顯然慈安太后勝利了,慈禧太后能爽嗎?其實,同治皇帝選擇阿魯特氏很正常,因為阿魯特氏當時是19歲,長同治皇帝兩歲,長相咱沒見過照片不敢說,但是受過良好教育的她氣質上絕對是群芳之首。而且19歲正是女子最佳年華,而富察氏當時才十三四歲,還是個沒長大的小女孩,從生理角度來說,同治皇帝的選擇沒毛病。但是,正所謂“選者本無心,看者卻有意”,對於阿魯特氏來說,這登級人生之巔之時,也是她悲慘命運之始,可惜此時的阿魯特氏還渾然不知。
圖5 同治皇帝的婚禮
三、被惡婆婆慈禧太后記恨
敗興而歸的慈禧太后自然心生記恨,她不敢把慈安太后怎麼樣,這股惡氣就得撒在兒媳婦阿魯特氏身上。像很多“中國式”惡婆婆一樣,經常出來挑撥兒子和兒媳之間的感情,慈禧太后經常阻止皇帝兒子與皇后之間有夫妻生活,總之阿魯特氏進宮之後生活並不如意。
從小養尊處優,如今又活在母親陰影之下的同治皇帝,生活對他來說,似乎失去了目標。於是他開始胡作非為,竟然跟著堂兄載澄跑出皇宮去尋花問柳。一來二去,原本身板就不太結實的同治皇帝,再經過這頓折騰,親政不足一年就翹了辮子。而且,同治皇帝很可能是染上了花柳病而不治身亡。
圖6 愛新覺羅·載淳 (1856年—1875年),即同治皇帝
四、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同治是一死了之,可是苦了他那些年輕的遺孀們了,首當其衝的必然是皇后阿魯特氏。
同治皇帝死的時候,有種說法指阿魯特氏已有身孕,但是大清皇位不可能給一個未出世的孩子留著,所以關於皇位繼承,當時宮廷出現了一段討論。最後,還是以慈禧太后的套路收場,醇親王奕譞的長子載湉以文宗咸豐皇帝過繼子身份,繼承了穆宗同治皇帝的皇位,即光緒皇帝。其結果就是,兩宮太后還是皇太后,可以繼續垂簾聽政掌握實權。
那麼最尷尬的就是阿魯特氏了,此時的她是個什麼身份呢?只要阿魯特氏存在,她就是慈禧太后的隱形政敵,而且此時阿魯特氏若已經懷孕,要是生下來一個阿哥怎麼辦?要是節外生枝,阿魯特氏的兒子繼承同治皇帝的皇位,載湉再回去當他的醇親王世子嗎?那慈禧的日子可就不好過嘍。經歷無數宮廷鬥爭的慈禧太后,絕對不會讓這一切發生。
圖7 慈禧(1835年—1908年)即孝欽顯皇后
在二次垂簾之後,慈禧太后就開始逼迫阿魯特氏,目的就是將其逼上絕路。慈禧太后對待這位兒媳婦是百般凌辱與刁難,可想而知,此時阿魯特氏的生活境地。迫於無奈的阿魯特氏寫信給自己的父親崇綺求救,年輕的阿魯特氏哀求父親將自己接回家,自己不想當這大清皇后了。但是,身居朝廷之中的崇綺知道,自己是根本不可能,也更不敢救自己的女兒。在給女兒的回信中,崇綺只寫了一個“死”字,不難想象崇綺作為一名父親此時的無奈與悲痛。
就這樣,走投無路的阿魯特氏,在同治皇帝去世70多天之後,也跟著她的夫君去了,那一年她只有22歲,諡號孝哲毅皇后。
在殘酷的政治鬥爭中,阿魯特氏被迫草草地了斷了一生,真正是大清王朝命運最悲慘的皇后了。
文:王金百
-
7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同治帝可以稱之為清朝最可憐的皇帝。他6歲就失去了父皇咸豐,因為他是咸豐帝的“獨苗”,因此隨及繼位當了皇帝。因為他還是一個兒童,咸豐帝臨終時給了安排了八位輔政大臣。然而,同治帝即位當年,咸豐帝的貴妃也就是同治帝的母后——慈禧,心狠手辣的慈禧就聯合咸豐的正宮皇后——慈安以及恭親王奕發動了“辛酉政變”,將八位輔政大臣一窩端了。
從此,兩宮皇太后慈安和慈禧以“垂簾聽政”的方式,代替同治帝來處理朝政。慈禧和慈安面和心不和,兩人在咸豐帝活著時就開始爭寵,守寡以後鉤心鬥角爭權力,傀儡皇帝同治帝只能在兩位太后之間充當電燈泡,其可憐的之處可想而知。
就這樣,同治帝經過十的“苦熬”,在他16歲那年迎來人生第二春——娶媳婦。皇帝娶媳婦當然馬虎不得。當然要在全國弄一次“選秀”大賽。但事實證明,選秀只是過程,而結果早已被兩宮太后掌控。當然,明爭暗鬥的兩位太后又各懷鬼胎,開始角力,慈安支援自己的姑表外甥女阿魯特氏,而慈禧當主張以富察氏為皇后。
結果這場暗鬥以慈安的勝利告終。一來當時的慈禧和慈安的權力一分為二,她沒有一票否決權。二來同治帝明確表示更喜歡阿魯特氏。
就這樣,阿魯特氏成了同治帝的皇后——孝哲皇后。
大婚之後,同治帝明義上開始開始親政。然而,實際上朝中的權力依然被兩宮太后把持。再加上慈禧一直不喜歡和拓壓孝哲毅皇后,甚至幾度要廢掉這個兒媳婦。而作為“夾心餅”的同治帝對這個“婆媳”關係的處理也傷透了腦筋。
同治帝長期受兩宮太后這兩個女強人的壓迫,而娶的媳婦也處處受制,兩年後竟然來了個突然死亡。同治帝死後,留下22歲的寡婦皇后阿魯特氏。
如果說同治帝是清朝最可憐的皇帝,那麼阿魯特氏就是清朝最可憐的皇后。同治帝活著的時候,她一直被慈禧虐待,毫無尊嚴可言。同治帝死後,阿魯特氏被繼位的光緒帝封為嘉順皇后,慈禧更是視她為眼中釘肉中刺。
2個多月後,在遭遇巨大的精神壓力阿魯特氏便一命嗚呼了。相傳當時的阿魯特氏已經懷有同治皇帝的孩子。
3年後,同治皇帝與皇后阿魯特氏被葬入清惠陵。
回覆列表
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1854-1875),蒙古正藍旗,清狀元戶部尚書崇綺之女,同治十一年,迫於壓力,慈禧封她為皇后。因她是"辛酉政變"中被賜死的鄭親王端華的外孫女,以及她不順從逢迎慈禧,使慈禧視若寇仇,時常刁難她,同治死後不滿百日,她憤然自殺於儲秀宮。1879年與同治帝同葬於惠陵。
阿魯特氏自入宮以來,處處小心謹慎,毫無失禮之處,但慈禧見到她,總是氣不打一處來,事事找茬。同治帝有病,阿魯特氏心中著急,但不敢去侍奉,慈禧責怪她“妖婢無夫婦情”。同治病勢垂危之際,阿魯特氏偷著去看望,並親手為同治帝擦拭膿血,慈禧又罵她“妖婢,此時爾猶狐媚,必欲死爾夫耶?”阿魯特氏左右為難,怎麼做也討不出好來。據《崇陵傳信錄》載,一次阿魯特氏去探望同治帝病,流著眼淚傾訴獨處宮中、備受虐待之苦。同治帝安慰她說:“卿暫忍耐,終有出頭日也。”小夫妻的這些話被尾隨而來、在外偷聽的慈禧聽到了,勃然大怒,立刻闖進宮來,抓住阿魯特氏的頭髮,一邊打,一邊往外拽,並揚言要備大杖伺候。病床上的同治帝欲救不能,眼睜睜看著皇后慘遭凌辱,又急又氣又害怕,竟昏了過去。慈禧這才饒了阿魯特氏。崇彝寫的《道鹹以來朝野雜記》載:一次,慈禧萌發了要廢掉阿魯特氏皇后位的想法。於是將擔任宗人府宗令的咸豐帝的五弟敦親王奕譞召來,商議此事。敦親王說:“欲廢后,非由大清門入者不能廢大清門入之人,奴才不敢奉命。”慈禧欲廢阿魯特氏之心才作罷,但卻由此深恨敦親王奕譞。
阿魯特氏性格耿直,不善逢迎。她認為自己是堂堂正正從大清門迎娶的皇后,只要自己行得端,做得正,沒必要阿諛奉承,溜鬚拍馬。而且,她有意無意地幾次刺激、激怒慈禧,致使矛盾更加尖銳。一次,阿魯特氏陪慈禧看戲,“演淫穢戲劇,則回首面壁不欲觀,慈禧累諭之,不從,已恨之”。一來阿魯特氏表現得不聽話,不順從,二來反襯出慈禧好淫樂,格調低俗,從而加深了對阿魯特氏的怨恨。阿魯特氏身邊的人勸她要處處討慈禧歡心,要善逢迎,只有和皇太后搞好關係才能保住自己的位子,否則於己不利。阿魯特氏則表示:“敬則可,則不可。我乃奉天地祖宗之命,由大清門迎入者,非輕易能動搖也。”慈禧是透過選秀女進入皇宮的,最忌諱別人提從大清門而入,大清門是她心頭永遠的痛。有人將阿魯特氏的話偷偷地告訴了慈禧,慈禧勃然大怒,認為是故意蔑視自己,因而對阿魯特氏“更切齒痛恨,由是有死之之心矣”。
關於慈禧為什麼不喜歡阿魯特氏,最後將她逼上絕路,還有其他一些說法。有人說因為阿魯特氏是鄭親王端華的外孫女。端華是咸豐帝臨死時任命的贊襄政務八大臣中的主要成員之一,是慈禧的死對頭,後被朝廷賜死。慈禧因而遷恨阿魯特氏。
還有人說,慈禧聞知阿魯特氏懷了孕,怕生了皇子,立為嗣,阿魯特氏就成了皇太后,自己就不能垂簾聽政了。
還有的說,慈禧怕阿魯特氏把自己違背同治帝遺詔立皇子的秘密揭發出來,故將她置於死地。
同治十三年(1874)十二月五日,同治帝英年早逝。14天后,兩宮皇太后發出懿旨:“皇后作配大行皇帝,懋著坤儀,著封為嘉順皇后。”光緒元年(1875)二月二十日寅刻,阿魯特氏崩逝於儲秀宮,年僅22歲,距同治帝死僅7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