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史墨客

    一、肩章的作用在影視劇中、在國慶閱兵上,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肩章(領章),那麼,肩章的作用是什麼呢?

    軍隊的職能是用來打仗的,是透過武力、暴力來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成,維持國內、邊疆穩定的組織。雙拳難敵四手,所以,古羅馬時期的奴隸起義領袖斯巴達克斯最後被羅馬軍隊團團圍住時,即便他在單挑過程中殺了兩名羅馬久經沙場的軍官,但最後仍舊被訓練有素的軍隊群毆致死。 軍隊的戰鬥力就是這樣,透過一定的組織方式、訓練過程將個人、武器的戰鬥力整合起來,形成規模不等的戰鬥單元。軍隊的這種組織方式是以嚴格的等級制度來實現的,俗話說官大一級壓死人,但是在軍隊,官大一級不僅僅是壓死人的問題,上級如果讓下級衝鋒,即便明知生存的機率微乎其微,也得一往無前,向死而生。 電影《細細的紅線》中,團長要求連長必須按照他指定的進攻路線強攻日軍陣地,在付出大量傷亡後,連長的迂迴建議仍舊被團長所駁回。那麼等級又該如何體現呢?這個時候,肩章的作用也就顯明瞭。肩章通常表示了一名軍人的軍銜,從戰士到軍官、從低階軍官到中高階軍官,因為誰的臉上也不會直接寫明誰就是誰的領導,光看面部的滄桑也不能判定誰就是誰的上級。透過對肩章的讀取來識別軍階,以基本上確定號令該由誰發,是否該服從。

    二、日軍肩章款式的發展昭五式軍服:

    1938年以前,日軍軍服是稱作昭五式的軍服,於昭和五年,也就是 1930年4月份正式穿著。昭五式軍服中的軍帽,不論是軍官還是士兵,都是大簷帽,但較之前的四五式軍服的大簷帽相比,其帽牆前端有所加高;昭五式的肩章,是採取了早期法軍軍裝的款式,肩章與肩膀垂直,即所謂的立式肩章;昭五式軍服採用立領,上衣的領子只是較厚的一個單層而不能摺疊,類似於中山裝的衣領。

    九八式軍服:

    1938年到1943年間,日軍採用了九八式軍服。九八式軍服的軍帽叫做戰鬥帽,區別於昭五式的大簷帽,戰鬥帽的邊沿不再比帽牆直徑大,而是呈收縮狀態,這樣,日軍便可以在戰鬥帽外戴上鋼盔,增強戰鬥性以及防護性,戰鬥帽還可以在後面掛上防曬的布簾子,也就是被戲稱作“屁簾子”的東西,這在很多影視劇中都可以看到;不同於昭五式的軍銜體現在肩章上,九八式的軍銜體現在領章上,不論將佐尉士兵,領章一律寬1.8釐米,長4釐米,軍官領章為平行四邊形,士兵領章為長方形;九八式軍服的衣領採取了折領,就是衣領可以折下來;九八式軍服用“M”形的胸標來區別軍種,昭五式則透過領章的顏色來區分。

    三式軍服:

    後來日軍對九八式軍服又做了修改,並於1943年下發部隊。三式軍服的軍銜領章要比九八式軍服的大,且不同級別的領章也有所不同,將官的寬3釐米長4.5釐米,佐官的寬2.5釐米長4.5釐米,尉官的寬2釐米長4.5釐米,樣式仍為平行四邊形,士兵的領章仍寬1.8釐米長4釐米;軍銜上有三顆星的軍官,如大將、大佐、大尉的五角星仍然是均勻排列,而軍銜是一顆或兩顆星的少將、中將、少佐、中佐、少尉、中尉的五角星則不是均勻排列,而是靠向一邊排列,士兵領章上的五角星和軍官類似,曹長和上等兵的三顆星均勻排列,而其餘兩顆星和一顆星計程車兵的五角星也全靠一邊排列,據說這樣做是為了使之在晉升軍銜時不用更換領章,只需在同一領章上增加五星即可;軍官上衣近袖口處增加了軍銜標識(如同海軍一般),圖案為深綠色絲帶和茶褐色圓底金色刺繡五角星組合而成。將官為三條線配一至三星,佐官為二條線配一至三星,尉官為一條線配一至三星,准尉一線無星。

    三、肩章款式變更的原因在軍事領域中有這麼一條,顏值代表戰鬥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漫蜘蛛俠彼得帕克是怎麼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