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往事如煙雲飛過
-
2 # 乙丙丁6
樊噲的結局,肚臍眼掛鐮刀——危吊險!
劉邦聽說樊噲跟皇后呂雉走的近,甚至傳言樊噲說等劉邦一死,就要劉如意和戚夫人好看!劉邦氣的咬牙切齒,要殺掉樊噲。
傳下聖旨,叫周勃陳平去斬殺樊噲,當時樊噲正在指揮部隊打盧綰。陳平心裡犯了嘀咕,皇帝跟樊噲是連襟,從前關係那麼好,如今一時生氣要殺他。萬一殺了之後又後悔,那時候他肯定要找替罪羊。到時候誰殺的找誰,皇帝會推的一乾二淨,這個事我陳平不能犯糊塗,這是一個坑啊!
陳平就跟周勃商量,這事不能按皇上的意思幹,我們只要把樊噲帶到皇帝那裡,到時候皇帝是殺是留就跟我倆沒關係了。周勃一聽,也對,再說樊噲跟他周勃也是從小玩到大的,怎麼能下的了手?於是就同意了陳平的建議。
樊噲當時就沒有被殺,被帶往京城。還沒到京城,劉邦死了。樊噲這才撿了一條命,畢竟呂雉不會殺樊噲。
樊噲跟呂雉畢竟是親戚,在呂雉收到匈奴王書信調戲時,他發聲說:"願得十萬眾,橫行匈奴中",可見樊噲是力挺呂雉的。
樊噲最後也得到了善終,但是他跟呂嬃生的兒子沒有得到善終。
呂雉一死,凡是跟姓呂的有關係的,基本上全部被處死了。其中就有樊噲跟呂雉生的的兒子,好在樊噲還有小老婆,才沒有絕後。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這個成語典故出自《史記·項羽本紀》,原句是:樊噲曰:“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之後演變為成語“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這句成語是比喻生殺大權掌握在別人手裡,自己處在被宰割的地位。
話說劉邦早項羽一步打進咸陽,見到咸陽宮的繁華、富麗堂皇后,沉浸其中不能自拔,想著之前和楚懷王的約定,自己先行攻取了咸陽,此時可以做個“關中王”,美美的過舒服日子了。
劉邦像
此時的劉邦,還沒有屠狗出身的樊噲清醒,樊噲清楚的意識到現在還不是享受的時候,天下還沒有平定,戰鬥力強大的項羽也在趕往咸陽的路上。不過,起初劉邦聽不進去樊噲的勸諫,後來張良也出面勸說,劉邦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劉邦意識到問題後,幸好及時率軍退到了灞上。同時召集當地名士,和他們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其他秦朝的苛刻法制一律廢除,這才使得劉邦獲得了一部分民眾的支援。
但不久,項羽就率領楚軍將要攻取關中,到達函谷關,不料被劉邦的軍隊所攔阻。當項羽聽說,劉邦已經早自己一步攻取了咸陽,自尊心很受傷,於是攻破函谷關,進入關中。劉邦在霸上駐軍,還沒來得及去見項羽,他手下有個掌管軍政的曹無傷就派人對項羽說:“劉邦想要在關中稱王,讓子嬰做丞相,珍寶應有盡有。”項羽聽到這個,火冒三丈,揚言次日一定要率軍攻打劉邦。此時項羽軍40萬,劉邦軍10萬,劉邦危在旦夕。
因項伯和張良是舊識,當晚就去劉邦軍中偷偷找了張良,告訴張良項羽明日要攻打劉邦的訊息,讓張良趕緊跑。張良聽此訊息後,趕緊通報了劉邦,劉邦使勁的拉攏項伯,讓項伯幫自己一把,為此還和項伯結成兒女親家。
項伯答應了劉邦的請求,但要求劉邦明日一早去項羽軍中謝罪。劉邦次日一早,帶一百多人早早的到了項羽軍中賠禮道歉,接下來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典故“鴻門宴”的場景了。起初,項羽看到劉邦頓時火冒三丈,恨不得馬上宰了他。幸虧劉邦能說會道,化解了項羽心中的怒火,接下來大家坐一起吃飯喝酒,但范增一心是要殺了劉邦,因項羽猶豫不決,范增便指使項莊舞劍,要在席間殺死劉邦。
此時的項伯已經和劉邦成了兒女親家,便挺身而出,在席間和項莊一起舞劍,用心護著劉邦。張良看著此時的情景,心裡捏一把汗,萬一項伯沒擋住,劉邦就會被項莊一刀給劈了。張良趕緊出去找樊噲,把劉邦的險境告訴了樊噲,樊噲一聽立馬捨命去保劉邦。
噲曰:“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樊噲側其盾以撞,衛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髮上指,目眥盡裂。
從史書上的記載可以看出樊噲的忠勇,威壯,聽到劉邦有危險,立刻捨命帶劍擁盾撞到守門計程車兵,瞋目霸王項羽。樊噲的到來也讓項羽吃一大驚,尤其當眾飲酒吃生豬腿的場景,項羽也有點被震住了,殺劉邦的氣氛稍微平息了一點。
劉邦見機,藉口上廁所拉著樊噲一起離開大帳,正想著怎麼脫身,項羽就派陳平去叫劉邦回去繼續喝酒吃飯。劉邦一犯愁,說出:“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樊噲曰:“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由此可見,樊噲不但忠勇,威壯,還足智多謀。在這危急關頭,劉邦還想著怎麼和項羽辭別,還是樊噲聰明,這都啥時候了,人家項羽是刀俎,我們是魚肉,還辭別什麼呀,趕緊跑吧,再回去辭別就等著被宰了。
於是,劉邦騎馬,樊噲跑著護著劉邦從小路逃回灞上,殺死了曹無傷,從此拉開了楚漢之爭的帷幕。劉邦在宴會上之所以能化險為夷,除了他自己的沉著應對,張良的出謀劃算外,樊噲的捨命護駕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說是樊噲救了劉邦一命。
鴻門宴之後,樊噲又跟隨劉邦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成為漢朝從創立到穩定的重要將領;而且樊噲和劉邦還是連襟,他的妻子呂嬃是呂后的親妹妹。但這位在鴻門宴上勇救劉邦,漢王朝的開國元勳,在晚年卻差點被劉邦給殺了。
樊噲像
公元前195年,劉邦擊敗叛軍英布歸來,創傷發作病倒了。剛到長安,又聽說燕王盧綰叛變,於是就派樊噲率軍去討伐。 但樊噲走後,一是有人告訴劉邦:“樊噲和呂后串通,想等劉邦去世後,圖謀不軌。”二則樊噲遲遲沒有平定盧綰,更讓劉邦猜疑。
此時的朝政錯綜複雜,劉邦迷戀戚夫人,想著把太子換成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但遭到呂后以及呂后勢力的強烈反對,這其中就有樊噲。樊噲是呂后的妹夫,又手握兵權,在軍中的影響力很大,所以呂雉聯合樊噲做些不軌之事在實力上是允許的,劉邦自然會對樊噲警惕萬分。
想到此,劉邦便和陳平商量好,以陳平的名義前往樊噲軍中傳詔,在車中暗載大將周勃,等到了軍營裡,才宣佈立斬樊噲,由周勃奪印代替。陳平和周勃成功奪取了樊噲的大印,樊噲被抓,不過陳平考慮到劉邦可能不久於人世,所以就沒有就地把樊噲給殺了,而是帶回去讓劉邦自己處理。
結果,陳平還沒有到咸陽,劉邦就去世了。劉邦死後,呂后把持了朝政大權,樊噲官復原職,逃過一劫。孝惠帝六年,53歲的樊噲病逝。雖然樊噲逃過一劫,但8年後他的妻子和兒子卻沒能逃過。
呂嬃影視形象
呂后當政後,作為女人的呂嬃被封為臨光侯。呂嬃顯然不是一位賢妻良母型的女人,她掌管政事十分專斷,仗著權勢耀武揚威,大臣們都很怕她。呂雉死後,已經五六十歲的呂嬃在陳平,周勃等主持下的誅除呂氏鬥爭中被拷打致死,而且樊噲和呂嬃的兒子樊伉也被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