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公元前
-
2 # 再言春秋
開門見山的說,無論趙王由誰繼承,六國都不可能翻盤。當時秦國統一天下已經是大勢所趨。這是一個無法逆轉的趨勢,不是六國出上一個、兩個較為英明的國王就可以更改的,六國與秦國的差距不止在於人上,更在於制度上。
既然問題問到了公子嘉,那咱們也就聊一聊公子嘉。這是個在《史記》中都沒有本傳的人,他出現在兩個地方,一個是《趙世家》
太史公曰:吾聞馮王孫曰:“趙王遷,其母倡也,嬖於悼襄王。悼襄王廢適嘉而立遷。遷素無行,信讒,故誅其良將李牧,用郭開。”屈不繆哉!秦既虜遷,趙之亡大夫共立嘉為王,王代六歲,秦進兵破嘉,遂滅趙以為郡。另一處就是《秦始皇本紀》:
十九年,王翦、羌瘣盡定取趙地東陽,得趙王。引兵欲攻燕,屯中山。秦王之邯鄲,諸嘗與王生趙時母家有仇怨,皆阬之。秦王還,從太原、上郡歸。始皇帝母太后崩。趙公子嘉率其宗數百人之代,自立為代王,東與燕合兵,軍上谷。大飢。二十五年,大興兵,使王賁將,攻燕遼東,得燕王喜。還攻代,虜代王嘉。王翦遂定荊江南地;降越君,置會稽郡。五月,天下大酺。從這兩處的記載中,我並沒有看到公子嘉有何特殊之處,沒有發現他的能力有明顯的突出。
秦始皇之所以能夠統一六國,雖然離不開王翦這種百戰名將,但他所依靠的絕不是一個、兩個將軍。當時即便趙王是公子嘉,不殺李牧,趙國就能抵擋住秦國的進攻麼?
趙王遷七年,秦使王翦攻趙,趙使李牧、司馬尚御之。秦多與趙王寵臣郭開金,為反間,言李牧、司馬尚欲反。趙王乃使趙蔥及齊將顏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趙使人微捕得李牧,斬之。廢司馬尚。後三月,王翦因急擊趙,打破殺趙蔥,虜趙王遷及其將顏聚,遂滅趙。這是《史記》中李牧的結局,如果就此來看的確李牧在抵抗秦國的作戰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而在此之前李牧也擊敗過秦軍。但就這麼幾次小規模的戰役能改變戰國末期的天下格局麼?能徹底改變趙國的結果麼?結果顯然是不。
趙國的滅亡與秦國的統一早在長平之戰中就已經埋下了伏筆,通史中對對長平之戰所帶來的影響有如下評價:
長平之戰中,秦軍前後共殲滅趙軍45萬人,從根本上削弱了當時關東六國中最為強勁的對手趙國,也給其他關東諸侯國以極大的震懾。這場戰爭由於秦取得全勝,由其統一的形勢已成不可逆轉,從此急轉直下。長平之役,標誌著以列國林立、兼併戰爭頻發為時代特徵的戰國一代行將終結,一個史無前例的中央集權大帝國即將臨降。其實趙國的滅亡並非是因為殺李牧而引起的,李牧只是推遲趙國滅亡的一個個人因素,早在長平之戰後趙國的有生力量就已經損失殆盡,即便後來的邯鄲之戰中秦國也遭遇了大敗,但經歷了商鞅變法後的秦國,人人都樂於當兵,希望當兵以獲得功勳,其所蘊含的兵源絕非是趙國所能相比的。而且秦國在此之前就滅了巴蜀,相當於有了一個強大的糧食基地。這兩點綜合看來秦國當時所擁有的戰爭潛力是相當強大的。
在趙國滅亡之前,秦國已經滅亡了南韓,不僅滅亡了南韓,秦國經歷了多年的對外誇張,逐步的蠶食趙國、魏國的領土,早在他們滅亡之前就已經無法組織出強有力的部隊來與秦國抗衡。即便在小範圍內,趙國可以取得一些勝利,但戰爭是一個全方位的比較,比的是綜合國力,趙國的綜合國力與秦國相差之大絕非公子嘉一個人就可以彌補的。而且趙國所處的地理環境,與秦國也不同,秦國有函谷關作為屏障即便失利也可以退守函谷關。可趙國缺少這種屏障(雁門關的存在與秦趙之間的戰爭關係不大)來固守。就是李牧不死,他所做的依舊只有防守,以趙國的力量無法組織有效的反擊,即便能堅持的時間長久一些,可對局勢又能有什麼影響呢?
咱們回頭看看公子嘉個人的作為。第一個在趙國滅亡的時候逃到了燕國,建立了代國,最後隨著燕國一起滅亡了。這個作為看不到公子嘉的個人能力與貢獻。另一個就是逃到燕國之後給燕國出主意殺公子丹,以緩和秦燕之間的矛盾。這個主意其實很愚蠢,秦燕之間的矛盾無法緩和,秦國想滅燕國根本不是因為公子丹策劃的荊軻刺秦王。想儲存燕國的唯一辦法就是抵抗,聯合齊楚與秦國抗爭,在我看來以公子嘉的幾次露面與表現,他也不過就是一個避戰主義者,無論是從威望、能力根本不足以對秦國構成威脅。至於聯合楚國,消滅王翦,這不是一個避戰主義者能夠完成的,因為即便是趙國與楚國毫無嫌隙的合作,這兩個國家國力的綜合也不足以對秦國構成威脅。秦國的統一不是一個人的能力就可以阻止的。
之所以有些人對公子嘉報以幻想,拿公子嘉做假設,其實不是因為公子嘉強,是因為他運氣好,沒和秦國面對面碰撞,給後人留了這麼一個假設的空間。
回覆列表
自長平之戰後,趙國一蹶不振,後來的趙國君主一個比一個昏庸無能,最終被秦國吞併。戰國末期的趙國,有一位公子嘉,曾是趙悼襄王時的太子,後來不知為何被廢掉,但他在趙國被秦軍攻佔後,收攏趙國殘軍舊部,克服重重困難,堅持抗秦六年之久,唱響了戰國後期一曲悲壯悽美的英雄讚歌。
公子嘉,原本是趙國太子嘉,曾經在秦國作人質,趙悼襄王趙堰之子,由於趙悼襄王寵幸公子遷的母親,所以廢了公子嘉的太子之位。
下面我們講述一下公子嘉是一個怎樣的人?一、公子嘉失去太子之位公子嘉,又稱趙代王嘉,是趙悼襄王趙偃的長子,其母親是趙悼襄王的王后。在他的母親去世之後,趙悼襄王廢掉了他的太子之位,立公子遷為太子。
趙遷被立為太子之後,趙悼襄王又任命郭開為趙遷的導師,陪伴在趙遷的左右。
郭開,曾是趙悼襄王做太子時的導師,趙悼襄王即位後他十分得寵。所以在趙國,郭開和春平君是趙悼和趙遷的大力支持者。據歷史記載春平君是秦國的奸細。
本來就應該屬於公子嘉的王位現在失而復得,儘管形勢逼人,但是,公子嘉仍然努力振興國家。
他即位之後,立即派使者出使燕國,與燕國議和結盟,聯合抗擊秦國。他還將所有的家產變賣,組建抗秦軍隊,並選賢任能,團結所有可以團結的力量,盡己所能復興趙國。
三、國亡被俘公子嘉雄心勃勃的要振興國家,收復失土,但是上天並沒有給予他多少機會。燕王在亡國之際,竟然派荊軻刺秦王。此事震怒了秦王,派秦軍大舉進攻燕國。作為燕國的盟友,公子嘉責無旁貸的帶領趙軍殘部同燕軍會師於易水之西,共同抗擊秦軍。可惜的是,這一戰,兩國聯軍被秦軍擊敗。公子嘉率殘軍狼狽逃回代郡,王翦率大軍,一路追擊,勢如破竹攻下燕國國都薊城(今屬北京市)。最後代王嘉被秦軍俘虜。
公子嘉兵敗被俘後最終結果如何,歷史上沒有明確記載。後世有人傳說,公子嘉被俘後被押往了咸陽,迫於無奈他在途中自殺了。還有人說,秦王佩服他的氣節,封他在秦朝為官,只是他不願做亡國奴,最後還是自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