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跨鬥

    什麼是中鋒?

    一、毛筆的筆尖在一個筆畫當中,儘量居中,才叫中鋒。

    二、因為筆尖在中間了,毛筆在運動中的兩個邊才會受力均勻,所以才會都很平滑。

    三、如果筆尖在筆畫的一邊,受力不均勻,才導致一邊出現鋸齒。

    四、在大馬路上開車,轉了一個彎,進入直行線前就開始慢慢打方向,上了直行線以後必須把方向調正,正衝前方,方向不能偏,一偏就斜行了,對吧?

    五、毛筆的方向盤在筆桿上,大拇指和食指捻動筆桿就等於開車打方向。

  • 2 # 千年蘭亭

    寫字毛邊多,術語中叫“賊毫”多。出現這種情況,有兩種可能的原因:

    一是蘸墨方法不對,一是運筆方法不對。

    蘸墨方法

    有的人寫字時,往往拿起一支幹淨的毛筆,蘸上墨就寫,這樣十有八九會出現毛邊,甚至分叉。

    正確的方法是,先將筆在清水中浸透,擠去水分後再蘸墨。如果直接蘸墨,因為墨有粘性,毛筆不容易濡透,筆的中間部分沒有蘸上墨。

    運筆方法

    出現毛邊,運筆方法不對是主要原因。書法講究中鋒運筆,如此能將筆鋒聚攏在一起,形成萬毫齊力的現象。

    所謂中鋒,即毛筆的主毫在筆畫正中,副毫在筆畫兩側。

    這裡要糾正一個錯誤觀點:關於中鋒行筆時的筆桿,有人講應該是垂直的,這是不準確的。

    中鋒行筆,筆桿可以垂直,但更多時候,應該是筆桿略向後傾,與運筆方向相反,以筆桿推著筆頭向前行,也即我們常說的“逆勢澀行”,如此方能將墨殺入紙中,從而入木三分。

    中鋒行筆的關鍵,是要懂提按。筆鋒在紙面上的運動是平面運動,但平面運動是不能調整筆鋒以保證中鋒的,需要我們透過提按這種上下運動來鋪開或者聚攏筆鋒,以調整筆鋒,從而達成中鋒行筆。

  • 3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正常書寫狀態下,應該有澀感。如果筆畫某一邊緣出現毛刺兒,比如橫的下邊緣、豎的右邊緣、撇的下邊緣,說明筆鋒著紙力度過於輕浮,筆鋒彈力沒有用上,或者筆桿斜度不對(沒有立直),導致筆鋒折彎處虛貼紙面了,行筆沒有節奏,速度過慢,手抖,也會產生毛邊兒。

    有人認為: 只要是中鋒行筆就好了,出現毛邊兒是側鋒的緣故,因此,特別反對用側鋒。殊不知,這樣的觀點是荒謬錯誤的!

    精通書寫技法的人都知道,古帖中楷書、行書,多數是用側鋒寫的,哪個有毛邊兒? 除非是特意表現金石味道。其實,與是否中鋒、側鋒沒有直接關係,主要原因是,運筆技法動作要領不正確,不會控制筆鋒狀態造成的!可透過畫寫各種各樣的線條,強化控制筆鋒能力,熟練掌握正確的執筆法、運筆法動作要領等基本功,懂得什麼叫“椎劃沙”。

    ▲圖為本人教學示範——側鋒筆法寫楷書

    書寫技法、訓練方法是永恆的主題,書法實驗尤為重要,凡事不要憑空想象

    密切關注書法與寫字教育發展動態,潛心專注書寫技藝方面的課題研究,努力推廣實用型硬筆書寫技法,做有良心的書法家 ——潘茂生•寄語

  • 4 # 檀紙間

    毫無疑問,你遇到的問題是沒有正確處理好紙張的洇墨。

    這肯定不是筆的問題,也不見得一定是墨或者紙的問題,我想主要原因是在於“個人要求”與“紙墨搭配形成的效果”二者出現差異。

    其根源在於紙墨的選擇以及個人控制技術方面。下面我就試著說下“為什麼”。

    在此之前,得找出“筆畫出現毛邊的原因”,否則的話,原因不知道是沒有辦法解決的。

    而一旦找到了原因,解決起來那就太簡單了。

    1】寫毛筆字時筆畫出現的原因首先在於所選擇紙張的特性。

    我們都知道宣紙是個好東西,其好在於變化豐富的暈墨效果以及層次分明的墨色變化。

    然而,寫毛筆字的時很多時候不需要這種暈墨的效果,甚至有些字型,墨跡“暈”一點點都會給線條造成巨大破壞。

    於是,我們大可以得出結論,筆畫暈墨的原因,有可能出在紙張的選擇上,那麼,你試著在使用的紙張上試一下塗點水或者唾液,看看墨跡會不會發散開,如果是,那就是選擇了“具有一定暈墨效果的非熟宣宣紙。”

    (生宣暈墨暈出“毛邊”區域性放大圖↑)

    假如你對這種暈墨感覺非常暈頭,已經不可接受了,建議:

    解決辦法:

    到市場找來熟宣紙試試,

    或者到市場重新找一種7分熟的宣紙試試,

    或者用熨斗將紙熨燙一下,令其變得更乾燥一點試試。

    上述幾種,必有一款能搞定。

    2】墨用得不好也可能導致暈墨

    經驗表明,較濃的墨更不利於暈墨(幅度和速度),那麼墨磨得不到位的話,也可能形成暈墨的現象。

    磨墨到位的標準是:將墨條劃過硯面後會形成一條“墨路”,當“路”2邊的墨形成的“坎”緩慢向中間蠕動的時候,才是磨好了(如下圖)。

    當然了,墨沒用好導致的暈墨,肯定是指在使用非熟宣的情況時才會出現,對於純生宣,濃墨也會出現一定程度暈墨現象的,但這種暈是可以控制在理想範圍內的,比如書寫較大的字,適當暈開一點,幾乎對作品沒有多大影響。

    解決辦法,將墨的濃度控制在適中的程度。

    注意事項,墨液不可過濃,否則不僅可能感覺“拉不動筆”,甚至會導致行筆稍快大批枯筆現象(如下圖,半熟宣紙書寫,“寒”字墨液過濃)。

    3】毛筆含墨量及行筆速度對暈墨的影響。

    這點基本不需要解釋,所有寫字的都會知道,毛筆蘸墨太多甚至沒寫就滴下來的情況經常出現,毫無疑問,筆毫蘸墨太飽必然加速暈墨。

    (筆毫“吃太飽”暈成“墨豬”↑)

    同理,行筆速度慢也是類似的原因。

    解決辦法便是,筆毫蘸墨太飽之後,反覆在硯邊緣或者筆添之上多刮幾次,以令筆毫保持適當的含墨量。

    同時可根據字型需要,保持穩定的行筆速度——當然這是技巧方面,需要鍛鍊的。

    4】總結一下

    上述原因中,紙張的選擇原因是主要的,如果選擇了“遇水不擴散“的”熟宣宣紙,便會立即解決掉“書法筆畫出現毛邊”的問題。只是損失掉一點點有可能的“宣紙墨韻效果”而已。

    其次,對於一定要追求極致效果而堅持使用熟宣或者半熟宣紙的話,則需要按照前述,進一步掌握“紙墨筆”搭配的要領,經過一些時間摸索、感受之後,可慢慢熟練掌握。

    (半熟宣紙書法↑)

    我之所以如此肯定原因在於“紙張暈墨”這地方,是因為你所說得是“筆畫出現毛邊”,而不是“毛刺”(筆毫分叉、逆毫出現造成)、也不是筆畫不勻(手抖,運筆不穩原因)。

    試試吧,你會成功!

  • 5 # 故事謎語劉書立

    寫毛筆字出現毛邊的事,在排除筆的因素時,就是自己功力不夠,加強練習,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有人宣揚書法速成純屬忽悠。踏下心寫好每個字。

    在執筆手法一定要正確,並加強懸腕,墊腕書寫練習,也可以在練習這字以前練習劃筆道,畫圈⭕。對書法也很有幫助。

    多學習,多互動,多交流,一定會有好的效果的。

  • 6 # 書法有云

    寫毛筆字時為什麼老是筆畫出現毛邊?這個問題是用筆出現了問題,按照術語來說,你是使用偏鋒在行筆而非中鋒運筆。只要使用中鋒用筆就可得到改正。

    一、偏鋒

    偏鋒是指在書寫中,筆鋒處於一側,筆肚處於一側,其實際書寫狀況如下圖:

    偏鋒用筆出現的現象有如提問者所描述的,筆畫的一邊會出現鋸齒狀,呈現凹凸不平。

    偏鋒用筆在學習書法過程中,特別是書寫正體字,如:楷書、隸書、篆書等需要去改變它,這種運筆的結果算是“敗筆”中的一種。

    改變偏鋒用筆可以從執筆法的學習來改正。

    我們現在的毛筆執筆法一般是“五指執筆法”。指實、掌虛、腕平是五指執筆法的要求,出現偏鋒用筆的現象一般是腕部做不到平齊才會發生的。

    因此,改進執筆法,在書寫過程中,使筆桿跟紙張成90°,如此去運筆書寫再加以運筆技巧即可改正之。

    二、中鋒

    中鋒用筆是指在書寫過程中,筆鋒出於筆畫中間位置,其實際書寫狀況如下圖:

    書法學習的過程中有技巧和神采兩大部分,其中筆法和筆勢就是屬於技巧,而筆法的核心就是中鋒用筆,因此,養成中鋒運筆是寫好字的基礎。

    中鋒用筆的學習方法可以透過小篆的書寫來達到目的。

    綜上所述

    筆畫的書寫出現單邊凹凸不平呈現鋸齒狀的是使用了偏鋒運筆,將偏鋒用筆改為中鋒用筆就可以改正這種書寫現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街頭象棋中,業7可以稱霸嗎?有何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