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穿越再現彼岸
-
2 # 逆流的魚L
影視劇自然要改編,清朝末年赫赫有名的僧王被一個無名之輩殺了,這樣的死法引不起影視效果,相反死於黑旗軍,可以表現黑旗軍的勇猛和僧格林沁被正義處死的結局。
僧格林沁是蒙古人,他博爾濟吉特氏,,這個姓氏不一般,是蒙古族中的貴族,並且大多數和成吉思汗有關係。僧格林沁確實是成吉思汗的弟弟的後人。不過出身高貴但是命運不濟,他這一支淪落到了要給他人牧羊為生。
不過僧格林沁最後時來運轉,他的同族叔叔科爾沁左翼後旗扎薩克郡王索特納木多布齋無子,而這位郡王是道光的妹夫。道光帝不忍心讓妹妹絕後於是下旨為為妹夫挑選繼承人,於是僧格林沁被選中,從一個窮小子一躍成為皇帝的外甥,堂堂郡王。
僧格林沁是清朝後期少有的還能帶兵打戰的滿蒙將領,因此倍受道光咸豐的重用。
咸豐五年,僧格林沁帶兵擊敗太平天國北伐軍,後來擊退英法聯軍,立下大功。
此時山東直隸河南一帶捻軍起義非常嚴重。朝廷特意調僧格林沁前往鎮壓。僧格林沁率軍多次打敗捻軍,不過自己損失也很嚴重。同治四年,僧格林沁中了捻軍圈套,被引到山東曹州高樓寨捻軍的埋伏中,經過血戰,僧格林沁逃出重圍,但是人困馬乏,在曹州的吳家店受傷最後被捻軍的一名士兵張皮綆殺死,時年五十五歲。
僧格林沁的戰死,令清廷上下一片震驚,從此清朝失去了最後一塊國之柱石。
電影總歸是電影,和歷史事實不太一樣。1955年拍攝電影《宋景詩》的時候,對於捻軍、黑旗軍、宋景詩等的研究尚未有細緻深入,因此電影和歷史事實有一定的偏差。
《宋景詩》是在歷史的基礎之上進行編劇、拍攝的電影,不能完全和歷史真實重和。(《宋景詩》中僧格林沁劇照)
捻軍、黑旗軍消滅僧格林沁蒙古騎兵部隊的高樓寨之戰。1864年11月,太平天國失敗之後,賴文光、邱遠才等人率領2000-3000人馬北上於捻軍張宗禹等部匯合,組成新的捻軍,推賴文光為首,張宗禹等人為輔助,在河南、湖北邊界聚集被打散的太平軍和捻軍部隊。
1864年,僧格林沁率軍進攻捻軍,捻軍在擊退清軍之後,由河南境內向山東境內轉移,僧格林沁一路尾追不捨。
1965年1月28日,捻軍渡過河南魯山的沙河後回頭猛烈進攻僧格林沁的先頭部隊,僧格林沁部損失慘重,他本人也幸虧部下救出。2月中旬,僧格林沁的先頭部隊又被捻軍伏擊。經過兩次伏擊之後,僧格林沁在思想中形成了一個概念,就是捻軍的力量不可怕,每次伏擊都對他的部隊損失較小,此後的軍事行動越來越大膽起來。
捻軍其實想進入陝西,被清軍阻隔,在1865年1月底到3月底的這兩個月中一直在河南兜圈子,捻軍一直被清軍窮追不捨。有鑑於此,捻軍在三月底進入山東境內,僧格林沁的騎兵部隊緊急尾追到山東境內。(《宋景詩》中宋景詩劇照)
其實清軍一直認為,不斷進攻捻軍使得捻軍不能召集更多的民眾參加,在清軍的不斷進攻下,捻軍的勢力會逐漸縮小,從長遠來看,捻軍必定被消滅。
1865年5月10日,捻軍渡過運河到達山東、河南交界地帶。1855年,黃河在河南考城(屬於蘭考縣,蘭考縣是由蘭封和考城合併而成)決口,在河南濮州、範縣、山東鄆城一帶形成河叉地帶。經過十年的沉澱,此地聚集了很多流散的農民,也有很多被打散的捻軍也在此討生活,沒有活路的農民太多了。(《宋景詩》中清軍聘請了洋槍隊對付黑旗軍,歷史確實如此,黑旗軍慘敗於清軍和洋槍隊的配合上才投奔捻軍)
捻軍到達此地之後,該地的流散捻軍、農民有幾萬人參加了捻軍大部隊,捻軍的整體力量一下子到達了一個新的高度,這是清軍僧格林沁是沒有想到的。
在張宗禹的率領下,決定在高樓寨設伏痛擊僧格林沁的部隊。此時宋景詩帶領的黑旗軍本來和張宗禹率領的捻軍匯合了,由於形勢,再度分開各自發展。1865年初,宋景詩的黑旗軍從江蘇入境山東,配合捻軍作戰。宋景詩的黑旗軍和部分捻軍誘使僧格林沁進入捻軍大部隊的包圍圈。
1865年5月18日,僧格林沁的部隊7000多人全部進入包圍圈,捻軍以及配合的黑旗軍全軍出擊。作戰東中午開始,在短短兩三個小時內,僧格林沁的三路人馬幾乎被全殲,他率領自己的督戰隊和殘餘兵力退到高樓寨南面一個土牆圍起來的村莊,此地早就已經沒有人能居住了,他企圖固守待援。
捻軍知道僧格林沁的騎兵部隊移動迅速,為了防止他逃跑,開始在周圍挖掘壕溝,困死僧格林沁。
5月19日晚上,僧格林沁率領自己親衛騎兵突圍,突圍之中被擊傷落馬,自己爬到麥田之中躲避。此時正值麥子長高的季節,再有半個多月就要成熟了。
捻軍開始四處搜尋逃跑的清軍,少年張皮綆發現了僧格林沁,並斬殺了他,將他的官服、朝珠等帶回了捻軍大營。捻軍首領最終確定僧格林沁確實被殺了,捻軍獲得全殲僧格林沁率領的騎兵部隊7000人的大勝利。
僧格林沁死在了清朝腐敗的國情之上,太多老百姓在死亡線上掙扎了。他根本沒有料到捻軍在河南濮州、範縣和山東鄆城一帶一下子增加了幾萬人的部隊,宋景詩的黑旗軍也從江蘇趕來增援,聚殲僧格林沁部隊的時機已經成熟。
高樓寨之戰中捻軍指揮者是張宗禹,宋景詩黑旗軍是配合部隊,清軍是僧格林沁的主力騎兵部隊。因此電影說黑旗軍殺死僧格林沁也是有情可原的,黑旗軍參與了圍殲僧格林沁的戰鬥。(張宗禹像)
張皮綆到底是捻軍還是黑旗軍?其實黑旗軍和捻軍是一個性質的農民起義。黑旗軍1861年3月29日起義,1862年前後投降了清軍勝保的部隊,宋景詩做了一個參將,跟隨勝保的部隊進攻捻軍。黑旗軍不願意進攻捻軍,企圖拔營起義,結果沒有成功,宋景詩被免去了官職。後迅速復職,被清軍調往陝西鎮壓回民起義,調離山東、河南地界。
1863年12月,宋景詩率部返回山東聊城老家,繼續起義。多次擊敗清軍部隊,清軍此時調來了洋槍隊對付黑旗軍,黑旗軍損失慘重,被清軍尾追,最後於捻軍大部隊匯合。(黑旗軍最後和捻軍賴文光部匯合劇照,這也是符合歷史原貌的)
張皮綆是安徽渦陽人,和捻軍首領張宗禹是一個地方的人,現在的安徽亳州,也即是曹操的故鄉。張皮綆是被張宗禹收為捻童,應該屬於捻軍,黑旗軍的主力人員大都是山東聊城及其附近一帶的農民。
張皮綆殺了僧格林沁不久之後就脫離了捻軍大部隊,他的父親、哥哥都陣亡了,他要回家繼承香火。但張皮綆的名聲太大了,自然不敢住在自己老家,而是搬遷到附近,改名換姓生活,娶妻生子。
1873年的一天,也就是距僧格林沁被殺八年後,張皮綆一次酒後失言說出了自己殺死僧格林沁的這件事。清政府山東巡撫丁寶楨於是派人尋訪張皮綆,張皮綆因此被抓,在他的家中搜出了僧格林沁的朝珠為證,在濟南被凌遲處死。
《宋景詩》中,清軍將黑旗軍的家眷全殺了,宋景詩為了報殺母、殺妻之仇,親手斬殺了僧格林沁,有些昇華的意味在裡面。1955年拍攝的電影《宋景詩》是無限接近歷史原貌的,其中一些細節有演繹的成分。
西捻軍首領張宗禹、黑旗軍首領宋景詩到底是怎麼死的是一個謎團,兩個人幾乎都在失敗之後銷聲匿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