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新知傳習閣
-
2 # 河東硬漢
蒙毅家族有秦朝最大的野戰部隊,在政治上是支援扶蘇的而趙高是支援胡亥的。很明顯立場方向不同,又有數十萬精銳部隊臥榻在側,如果發生政變九原的野戰部隊旬日便可抵達咸陽,取趙高腦袋如探囊取物。所以使得趙高視蒙毅為首的集團為眼中釘肉中刺,不擇手段要搞垮蒙毅家族。
-
3 # 聶作平
兩個原因。
其一,直接原因。蒙毅深受秦始皇信任,經常隨侍出行。有一次,趙高犯了錯,秦始皇令蒙毅處理。蒙毅決定判處趙高死刑,後來,秦始皇覺得趙高平時做事還不錯,決定免其一死。但趙高對蒙毅的憤恨可想而知。
其二,間接原因。蒙毅的哥哥、名將蒙恬也深受秦始皇信任,被派到西北與始皇的長子扶蘇一道防守匈奴,而扶蘇是被秦始皇視作接班人來培養的。此後,隨著秦始皇暴死,趙高串通李斯偽造遺詔,立胡亥為君,令扶蘇自殺。蒙恬是扶蘇系的重要人物,而蒙毅則是他的親弟弟,因而趙高既要殺蒙恬,也不會放過蒙毅。
-
4 # 三生有畫
那是因為,別的家族遠離政治中心,而蒙氏家族,介入到了皇位繼承的政治鬥爭漩渦之中,威脅到了趙高的計劃。
秦國武將世家,到了秦始皇時期,主要是王翦家族,蒙恬家族,都是三代將門。還有一個,李廣的祖先李信。
1、王翦家族
王翦,王翦系周靈王太子晉之後,是太子晉的第十八世孫。起步稍晚於白起,崛起後,成為白起蒙驁後,秦國第一號名將,打遍天下無敵手。虎門將子,他的兒子王賁,孫子王離,都是秦國後期朝堂上的名將。
剷除呂不韋和嫪毐後,秦王嬴政正式親政,秦國統一天下的戰爭開始了。這場統一戰爭以前236年秦軍伐趙拉開序幕,前後持續15年。期間,除了最先的滅亡南韓王翦沒有參與外,其他五國,要麼為王翦帶兵所滅,要麼為其子王賁攻克而亡。更是秦滅六國的主要干將之一。之後孫子王離,和章邯,更是秦二世所鍾愛的大將。
王翦這個人,不僅是兵家勝者,更是深諳政治的玩法。秦國發兵滅楚,第一批二十萬大軍被項羽的爺爺,楚國大將項燕打的大敗。秦國不得不請出退休的老將王翦,帥兵六十萬滅楚。
王翦身為四朝元老,歷任多位相國,無論是范雎、蔡澤,乃至呂不韋,都對他十分尊重。當他攻下燕都之後,迅即上表告老還鄉,此時統一大業已經完成一半,但重頭戲還在後頭,但他向秦王推薦由其他將領來完成。而當他再度出山滅楚後,無論秦王怎麼勸都要徹底隱退,從而得以善終。滅楚國最後一戰前,王翦特意在秦國購買大量田產,以安秦王之心。
王翦老謀深算,所以其家族,一直都是世代武將,不做文官,不參與朝中機要,避免了陷入朝堂之爭。王翦的後人,一直受到重用,胡亥繼位後,王離,章邯,趙佗,分別都是統兵大將。最後,王離被項燕的孫子項羽滅了。真是一報還一報啊。
2、蒙恬家族
蒙恬的祖先,他的爺爺蒙驁,是與白起同一時代的有名戰將。在白起的時代,秦國不只是只有白起,還有蒙驁這個猛將。只是蒙驁被白起的光芒,給罩住了。歷史,永遠都只會突出那些最傑出的將領。
蒙驁(?—公元前240年),蒙驁本是齊華人,後來投靠秦國,官至上卿。蒙驁歷仕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秦始皇四朝,數次率軍出征,屢立戰功。蒙驁之後,有蒙武,蒙武之後才是蒙恬。三代為將,只有蒙武的功勳,稍微弱點。到了蒙恬手上,蒙氏家族突然受到了秦始皇的重用,家道達到了頂峰時期。蒙恬當年跟著王翦打過楚國,滅國燕國,後來就獨當一面滅了齊國。
而後蒙恬帥兵30萬北擊匈奴,拿下河套地區之後,就留在了秦長城一線,修築長城,防禦匈奴,成為守邊大將。他的弟弟蒙毅,因為沉穩剛毅,被始皇所信任,成為心腹秘書長,跟隨左右。
此時的蒙氏家族,一個駐外,一個主內,內外兼修,備受恩寵,達到鼎盛。
蒙氏家族介入朝堂之爭,這就註定了蒙氏家族,將面臨很大的風險。壓對了,繼續風光無限,壓錯了,萬劫不復。偏偏蒙氏家族,拿著軍人那一套剛直不阿的性格,來玩政治,不懂得收斂脾性,站在了長子扶蘇一邊,還和趙高、李斯有過節。
當趙高團伙要擁立自己的代表人胡亥上位時,自然就會把蒙氏家族,看做攔路虎必除之而後快。所以在秦始皇一死,就利用偽詔,先把掌握兵權的蒙恬兄弟解決了,這樣胡亥就可以順利繼位,坐穩江山了。
3、李信家族
李信,滅燕之戰中,立有首功。不過後來滅楚失敗,從此沒落。在秦始皇死時,已經沒有江湖地位了,自然輪不到他了。
-
5 # 史學達人
蒙毅是大將蒙恬的弟弟,他們兩人也是蒙家在秦國第三代人中的傑出代表。
蒙毅是文官,最受秦始皇信任的重臣,甚至秦始皇對他的信任比對宰相李斯還要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樣的人在秦始皇面前紅色發紫,本來就很容易引起小人的嫉妒,更何況趙高又是十足的小人。
可是這時候趙高的地位根本和蒙毅是沒法比的,趙高只是秦始皇的大臣,而蒙毅是重臣,大臣怎麼可能和重臣相提並論呢?
再加上這時候的趙高很不爭氣,他竟然犯了法。
秦始皇就把趙高的案子給了蒙毅來審理,蒙毅本就是一個比較耿直的大臣,他對這個事進行了嚴格的排查,結果得出的結論就是趙高按法當斬,就這樣趙高被蒙毅給判了死刑。
到了執行死刑的這一天,這份死亡名單拿給秦始皇過目的時候,秦始皇看到了趙高的名字,他就告訴蒙毅,趙高這個人也算是個人才,殺了有點可惜,不如留著好呀,就這樣秦始皇把趙高從死亡的邊緣給救了回來。
趙高死裡逃生,他能不恨蒙毅嗎?
可是這時候他又沒有辦法。因為他人微言輕,根本不是蒙毅的對手。
到了秦始皇死於沙丘,趙高篡改詔書的時候,趙高的地位就明顯提高了,因為秦始皇死了,繼位的二世胡亥是他的學生,他擁立胡亥稱帝有功,胡亥肯定會重用他的。
再加上秦始皇死於沙丘之前,蒙毅被秦始皇派去祭祀河神去了。
這更是給了趙高公報私仇的機會。
趙高和李斯篡改遺照,擁立二世當皇帝后,他就寫了一封讓扶蘇自殺的信。
結果扶蘇毫無懷疑,接到信他就抹脖子了。
扶蘇一死,蒙氏兄弟就倒黴了。
當時二世只是下令把蒙氏兄弟給抓了起來,但是,並沒有處死他們的想法。
趙高就向二世進言,說蒙氏兄弟是扶蘇的死黨,這兩個人必須除掉,否則後患無窮。
二世告訴趙高,扶蘇都死了,他們兄弟二人也根本沒什麼無關緊要的了,不殺他們也罷。畢竟他們蒙家對我們秦國有功。
可是,趙高不這麼想,他非要置蒙氏兄弟於死地。
趙高開始在二世面前說謊了,他說你知道嗎?其實之前先帝是想立你為接班人的,可是在關鍵的時候,就是蒙毅說了你的壞話,導致你錯過了被立為儲君的機會。
二世果然上當了,還有這事。蒙毅竟然敢當我的路,那就殺了他吧。
就這樣關在牢獄裡的蒙毅被殺害了,至於什麼罪名,他不知道,執行的人只說是皇帝的意思。
蒙毅死後,也就輪到蒙恬。同樣蒙恬被殺,也是不知道什麼罪名,他是被逼服毒自殺的。
至此蒙氏二人本趙高殺死了。
-
6 # 漩渦鳴人yy
確實對於秦國來說他的武將家族有很多比如說李廣的祖先李信,他是出身武將家族,還有王翦一族,王翦,王賁,王離,以及蒙氏一族,問題就來了,李信由於征討楚國的失敗,早已離開權力的中心,王離還能夠最後掌管蒙恬的30萬長城兵團,為什麼,蒙恬,蒙毅會死無葬身之地?趙高有多恨他們?
首先趙高這個人,就是一個小人,她不喜歡有人比她好,也不喜歡有人比她強,只要看見有誰比他厲害的他立刻就生氣,嫉妒得心裡想要把他搞下去,這個人手裡如果沒有權利或者是。控制他的人能夠心裡留個底,小心的這個人的話,這個人翻不起什麼風浪,但是如果說控制他的那個人過於信任他,那麼這個人必將腥風血雨的搞一大堆事情。
你比如說後來秦二世胡亥上臺以後,趙高看著李斯不順眼,順手就把他給殺了,一點都不顧曾經都是同一條戰壕裡面的戰友,而且還將他滿門抄斬。
蒙氏兄弟是秦始皇身邊最大紅大紫的兩個人,這一點連李斯都感覺自愧不如,秦始皇相信這兩個兄弟相信到什麼程度,敢把自己的繼承人,也就是大公子扶蘇安安心心的交給蒙恬去處理,無論秦始皇心裡是怎麼想的無論他怎麼討厭扶蘇扶蘇作為大公子的身份將來肯定有大機率繼承位子的,這個時候,你把他推到大臣的那一邊,如果這個大臣有異心,那你的江山將來姓什麼,你都不知道!秦始皇這一手,可以說體現了對於蒙恬的百分之百信任,並且,秦國盛行法家思想,注重法律,誰能掌握秦國的法律,誰才是真正的握有大權的人,這個法律的執行者是誰?蒙毅!
這兄弟兩個等於把秦國當時最重要的兩個權力搞到了手,軍權跟法律執行權,你說這兄弟兩個得不得到秦始皇的信任?
與此同時,蒙毅,曾經得罪過趙高,趙高犯了一件事情根據秦國法律,趙高是要死翹翹的,蒙毅肯定沒得說,遇見這種情況,按照秦國法律,你肯定是死刑。這個時候,秦始皇看趙高辦事兒辦的認真,出來替趙高說了兩句好話,趙高這才免去死刑,趙高懷恨在心。
最後,最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這兩個兄弟跟扶蘇子的太精了,趙高能夠上位靠的是誰?秦二世胡亥,如果說扶蘇登上了這個位置,那就永無他趙高出頭之日了,對於任何一種能夠威脅秦二世胡亥位置的情況都不能讓它發生。
那麼深受秦始皇信任的蒙氏兄弟,在接受扶蘇這個人的時候,是不是秦始皇跟他們說了些什麼?而且只要這兩個人,握有秦國至高的兩項權力的兩個兄弟湊在一起,整個秦國即便不死也得脫層皮,到時候,即便趙高沒有篡改詔書,他也是篡改詔書的罪臣,他也得千刀萬剮。
所以,趙高得勢,必須要殺死蒙恬,蒙毅,但是蒙恬,蒙毅如果還活著,趙高必須得死。
-
7 # 劉一千五
沙丘之謀,是三個人篡詔幹成的。去掉任何一個人都幹不成。
那麼,幹成了有什麼好處呢?胡亥可以當皇帝,李斯可以繼續當丞相。趙高是主謀,他把牌都亮出來了,你兩個是木頭人也經不起這皇位,丞相位的誘惑力吧。至於趙高,他自有打算,攫取最高權利,把鬱悶全都發洩出去。他要報仇。所以,幾句話一插破那層紙,這詔就篡成了。
可是,要把這"理想"的一切順利實行,得首先解決公子扶蘇,他不能活,他活著,胡亥沒希望,蒙恬必受重用,那倉鼠李斯的丞相位也保不住。趙高自己的夢想也難實現。所以,他們又合計一夜,讓使者帶了秦始皇詔書,責備扶蘇不孝,並讓他"好自為之″,又把蒙恬牽進去,"宜知其謀"就是知情不報的罪名。
秦國的武將可是一家一家的出,這不奇怪,春秋戰國時,周天子及諸侯各國都遵循"世卿世祿制″,官位和俸祿是世代相傳的。所以,將門就代代相傳,相門也父子相謎,比如張良家就有六世相韓的結果。這是大體情況,也有例外,如蒙恬的弟弟蒙毅做了內史,搞司法的。
秦始皇滅六國,有王家,李家,蒙家。而王翦,王賁,在建國後不久就死了,留下王離在蒙恬手下作副將。秦始皇崩於半路上,由於訊息封鎖,全帝國都不知道帝位空虛了幾個月。看看這篡詔三人邦的厲害,也確實有才幹的,要不幹不了這事。
蒙毅兄弟及其家族的能力才幹忠心深得秦始皇的歡心。蒙毅剛外出,秦始皇就死了,這非常反常呀?但是,蒙毅不曉得,扶蘇不曉得,蒙恬不曉得。這幾個都不曉得,死時也不曉得,冤不冤?
趙高攛掇李斯,胡亥做成了這件事,收拾了曾經治他死罪的蒙毅。秦始皇救了他一命,他恩將仇報,間接地把秦帝國推向深淵,一劫不復。
蒙恬死了,沒人爭李斯的丞相位了。
扶蘇死了,胡亥上太子位,當上皇帝。
胡亥,李斯,趙高皆大歡喜,各得其所。
-
8 # 歷史哨聲
一、形勢
這個問題的答案,在《史記 秦始皇本紀》中胡亥自己就說明了:
“大臣不服,官吏尚彊,及諸公子必與我爭”趙高給出了對策:
“今上出,不因此時案郡縣守尉有罪者誅之,上以振威天下,下以除去上生平所不可者。今時不師文而決於武力,原陛下遂從時毋疑,即群臣不及謀。明主收舉餘民,賤者貴之,貧者富之,遠者近之,則上下集而國安矣。”大臣不服,官吏尚彊,這就是胡亥為什麼要殺蒙毅、蒙恬等大臣的原因。如果不殺蒙毅、蒙恬,胡亥無力控制秦朝朝廷。出於穩固統治的目的,胡亥不得不殺蒙毅、蒙恬。趙高的對策很簡單——“郡縣守尉有罪者誅之”,把不服從的但又有犯罪行為的郡守嚴格按照法律處死,然後“收舉餘民,賤者貴之,貧者富之,遠者近之”式的建立自己的勢力。蒙毅蒙恬被處死,都是胡亥以他們所犯的罪名處死,並非隨意處死。
蒙毅、蒙恬一文一武,掌控秦朝朝廷和精銳軍隊,成為了胡亥穩固自己皇位必殺之人。這是就是這個問題的第一個角度:形勢。
二、政敵
扶蘇和蒙恬監軍多年,蒙毅和蒙恬都是支援扶蘇即位的最大支持者。以下兩處記錄可以 看出蒙毅蒙恬支援扶蘇即位:
1、“道病,使蒙毅還禱山川,未反。”秦始皇一生病,就打發蒙毅去祭祀山川,不給他繼續跟隨;
2、“先主欲立太子而卿難之。今丞相以卿為不忠,罪及其宗。朕不忍,乃賜卿死,亦甚幸矣。”這立太子的事情,很有可能是發生在扶蘇被貶上郡之後。蒙毅反對秦始皇在扶蘇在外監軍時立太子,足以說明蒙毅支援扶蘇即位。
三、大臣權鬥。
北大漢簡《趙正書》記載:
“其謹微密之,毋令群臣智(知)病。”——這應該是《史記》記載秦始皇一生病就打發蒙毅去祭祀山川的記錄,可見秦始皇不想讓蒙毅得知自己生病。
“今道遠而詔【15】期宭(群)臣,恐大臣之有謀,請立子胡亥為代後。”
控大臣之謀,指李斯擔心蒙毅繼續支援扶蘇即位的謀劃。可見李斯和蒙毅是兩個不同派別的大臣。李斯一派是支援胡亥處死蒙毅、蒙恬的。
總結下,胡亥處死蒙毅蒙恬的原因:一、鞏固統治需要,處死權臣;二、蒙毅蒙恬是扶蘇的支持者;三、李斯和蒙毅的權鬥。相比起這三大原因,趙高和蒙毅那點小爭執算得了什麼呢。
回覆列表
一
當時秦國武將世家,白家孟明家李家都已沒落,王家手中還有部分軍隊,而秦國最主要的軍隊掌握在蒙氏手中。
蒙家又是扶蘇的鐵桿,除掉扶蘇就必然與蒙家結仇。
與其被動挨打,不如主動出手,趙高控制了秦國中央,必定會選擇滅亡蒙家。
二
可參考如下史實:
蒙毅禱告山川回來後,趙高就趁此機會,為了向胡亥表示盡忠,便要消滅蒙氏,就對胡亥說:"我聽說先帝要舉用賢能,冊立你為太子已經很久,蒙毅卻進諫說不可。如果他知道你賢能而逾久不立,那是對你不忠而且迷惑先帝!依我愚昧的看法,不如把他殺了。"胡亥聽從趙高的話,就在代郡囚禁蒙毅。而在此之前,已先在陽周囚禁蒙恬。等到車駕回到咸陽,發喪安葬秦始皇,胡亥即位,是為秦二世。趙高最受秦二世寵信,日夜誹謗蒙氏,尋找罪名加以彈劾。
子嬰向秦二世進諫說:"我聽說以前趙王遷殺良臣李牧,而改用顏聚;燕王喜暗用荊軻的計策,而違背秦國的條約;齊王建殺他的先世忠臣,而用後勝的謀議。這三位君王,都各自因為改變舊規而喪失國家,殃禍降到自身。現在蒙氏一族,都是秦國的大臣和謀士,君主卻要在一時之內捨棄他們,除掉他們,我私下認為這不可以。我聽說輕於思慮的人不可以治理國家,不能廣納眾智的人不可以保全君王。誅殺忠臣而任用沒有節操品行的人,這是對內讓群臣不能相互信任,對外讓戰士的鬥志分離!我私下認為不可以這樣。"
胡亥沒有采納子嬰的建議,卻派遣御史曲宮乘坐驛車前往代郡,命令蒙毅說:"先王要立太子,而你卻加以阻攔。現在丞相認為你不忠,判決你滅族之罪。我不忍心這樣,只賜你一死,也算是很慶幸了。希望你自己打算一下。"蒙毅回答說:"假如以我不能博得先主的歡心,那麼我從年輕開始做官,順意蒙幸,直到先主去世,可算是瞭解先主的心意。假如以我不知道太子的才幹,那麼太子能獨守寵幸,陪侍先主,周遊天下,比起其他諸公子來,相差絕遠,我還有什麼可疑的。先主要舉用太子,已經有好幾年的積心了,我還敢進諫什麼讒言,還敢出些什麼計策呢!我不敢找藉口來求全苟活,只是為了怕羞累先主的聲名,所以希望你替我費點兒心思,讓我能夠為實情而死。何況古有明訓:順意成全,是正道所尊貴的;嚴刑殺戮,是正道所鄙賤的。從前秦穆公用子車氏三位良臣殉葬。處罰百里奚不當其罪,因此立號為"繆"。秦昭襄王殺武安君白起,楚平王殺伍奢,吳王夫差殺伍子胥,這四位君王,都犯了大過失,使得天下人批評他們的不是,說他們的君王不夠賢明,因而這四位君王的惡聲,都被記載於諸侯的史籍上。所以說用正道治國的人,不殺害無罪者,刑罰也不加到無辜者的身上。希望你細心地想一想!"使者知道胡亥的心意,沒有聽蒙毅的話,於是將他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