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百分百值得

    作者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爾斯泰寫的。托爾斯泰的地位基本上就跟莎士比亞是並列的(個人認為)。

    主要內容就是安娜和沃倫斯基的愛恨糾葛。還有列文的故事對於宗教的個人思考。

    安娜線

    安娜是有夫之婦,她的丈夫是卡列寧,是沙皇俄國政府的高官。是那種我們經常在網路小說中寫貴族的那種虛偽面孔。卡列寧對於安娜的愛,只是對於妻子的義務。安娜和沃倫斯基是真愛。沃倫斯基非常迷人,是有點兒不學無術的高富帥形象。他有自己的行事準則,卻不太符合當時社會的道德規範。安娜和沃倫斯基ad瘋狂了,以後回家跟卡列寧說自己出軌了,而且已經受不了自己的丈夫了。後來沃倫斯基和安娜偷情的時候被卡列寧撞見了,然後卡列寧就下定決心要和安娜離婚。安娜懷上了沃倫斯基的孩子,而且有了產前抑鬱症。這個差點要了安娜的命。安娜在彌留之際懇求卡列寧原諒自己。卡列寧也寬恕了安娜和沃倫斯基。這一寬恕挽救了安娜的命。但是我倫斯基自慚形穢想要自殺,幸虧子彈沒有打中心臟。然後安娜放棄了兒子的撫養權,同沃倫斯基一起出國過生活。但是因為安娜沒有離婚就和沃倫斯基出國。這在當時是被上流社會所唾棄的,所以安娜只能抓住自己和沃倫斯基在一起的幸福,這就是她全部生活的意義。這樣沃倫斯基的自由就沒了,沃倫斯基就不幸福了。卡列寧這邊卻因為自己的虛偽和老好人落下一個形單影隻的下場。他的兒子也不願意親近他。這也說明了安娜嫁給卡列寧是對於雙方的不幸。安娜和沃倫斯基回到俄國,當時的社會對沃倫斯基是接納甚至歡迎的,但是對安娜卻是拒絕和唾棄的。安娜偷偷見了自己的兒子以後,卻發現自己這是見兒子最後一面了,這樣她就越來越憎恨沃倫斯基,因為是他給自己帶來這樣的遭遇。這樣安娜就在愛與恨中不斷的刺激沃倫斯基。(虐吧?現在的網路小說情節,人家幾百年前就玩過了。)安娜為了挽回沃倫斯基的心,想要和卡列寧離婚。在這種心態的刺激下,她變得越來越神經質,在這個時候,安娜和列文碰面了。安娜一眼就看出列文也是有敏感的內心的,所以她使出渾身解數可以勾引裂紋,以此來證明自己魅力不減。列文對此毫無抵抗力。這時由於安娜當時的歇斯底里的神經裡有著令人恐懼的魅力。但是她卻沒有辦法贏得沃倫斯基的心。卡列寧拒絕離婚。沃倫斯基開始尋找一切外出的機會,以詮釋自己的自由,但是安娜被社會輿論所迫,她就不能出去,所以她很痛苦嫉妒仇恨。最後在吸食過量鴉片以後,安娜臥軌自殺。安娜在火車從他背上碾過之前的那一刻,才突然一驚,問自己:”這是在哪裡,這是在做什麼?到底為什麼?”這也是對整個社會的拷問。

    列文線

    列文線不好玩兒,所以我就不說了(嘿嘿,打我呀)。基本上就是代替作者介紹背景和分析困境產生的原因,還有他對於生活的理解。

    一般來說,我們要是非要給一個小說列出一箇中心思想的話,那麼基本上就把這個小說糟蹋了。讀小說主要是為了讀作者和小說主角的遭遇以此來提高自己的同理心。也就是說和主角在那個環境中一起哭一起笑一起糾結一起虐,這才是讀一本小說的正確姿勢。

  • 2 # 醉愛李花香

    八卦小一先生:我沒看過這部托爾斯泰的名著,但很早就知道它的名氣。因為作者托爾斯泰是大名頂頂的文豪,但我還是沒有找這本書來看。大概和這部書沒緣吧。

    你要是想了解《安娜卡列尼娜》這部小說的思想,建議你自己親身去閲讀一下,就全部瞭解啦。別人的視角只能是別人認知的想法,會和你體驗的完全不同。

    我聽過〈安娜〉的電影,書藉簡介,大概意思是,主人公安娜是一個美麗的少婦,老公也不錯,她們有個可愛的兒子。她,卻愛上了另一個男人,並且不顧一切的,拋下她的家庭,她可愛的兒子,跟這個男人私奔了,追求她心中理想的愛情。然而現實無情摧毀了她的愛情信念,她所託非人。於是她非常後悔,她很想念她可愛的兒子,也曾有從新迴歸自己的念頭,但是她是個執著自己信念的倔強女人。既然在愛情裡失落,活著還有什麼意義呢?於是安娜選擇自殺。我記得的就是這麼個大概,太多的細節真不太瞭解。有什麼深奧的思想就更不清楚了。這你的去問托爾斯泰本人啦

    我看過關於這個文章的寫作軼事,這是托爾斯泰先生反覆修改,精心設計,投入好大精力寫成的一部偉大作品。關於它的思想,仁想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但安娜這個人在當時社會,在現代人眼中,人設大概不會太好吧,能理解她的人,同情她的人不會多吧,有時間,有心情時,我也想找來這本名著好好讀一讀,我想肯定又會有新的思想提升,新的情感振撼,對安娜也會公正的看待。

    但我覺得安娜是個悲劇人物,愛情,在這個世界本來就很虛幻,用整個生命來追逐它,無異於飛蛾撲火,自然要恢飛煙滅。一味追求純粹愛情的傻女人,看了這部小說,大概就會清醒了。

  • 3 # 誰和蒲公英有約定

    《安娜卡列尼娜》的思想內容主要在兩個關鍵點上,一個是愛情與婚姻,另一個就是有關農奴制的改革。

    在愛情與婚姻方面,作者托爾斯泰用了安娜與沃倫斯基,列文與吉蒂這兩條線索來說明了不幸與幸福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愛情。

    安娜和沃倫斯基之間的愛情是失敗的,最後安娜臥軌自殺,沃倫斯基受到良心的譴責,希望自己能到戰場上去求得一死。

    安娜是有夫之婦,只是她和卡列寧之間是沒有什麼感情的。年輕的沃倫斯基對安娜的追求,點燃了安娜心裡埋藏的愛情之火。安娜是認真的,但這在上流社會是不被認可的,在宗教上也是不允許安娜和卡列寧的離婚的。

    如果安娜能夠做沃倫斯基的情婦,或者是兩人始終保持著戀人的身份,這在上流社會看來是可以的,甚至還會成為一樁美談,但他們追求的是真摯的愛情生活,想要獲得真正的婚姻,這就不會被眾人認同了。

    最後,安娜被社交界拒絕,而沃倫斯基也對她逐漸的冷漠起來,安娜只好自殺了。

    正如小說的前面那句名言所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列文與吉蒂的婚姻就是前面所說的那一種,普通而又幸福。

    列文與吉蒂的婚姻是完美的,雖然中間也有一些小插曲,可最終列文難以抑制自己對吉蒂的感情,選擇了再次向吉蒂求婚,最後兩人終於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十九世紀的後半期,法國的自由,平等的觀念被傳到了俄國,這也引起了人們對愛情和婚姻自由的嚮往,但是封建的思想道德,以及宗教的勢力還是很強大的,安娜的追求——自由的戀愛,是註定會失敗的。

    作者托爾斯泰一生都在探索之中,尤其是對於俄國的農奴制的改革,究竟該如何開展起來,這也是他的作品裡一個最常見的話題。

    小說中的列文,是托爾斯泰的作品中最像托爾斯泰本人的一個人物了,作者對列文與吉蒂的愛情的描寫是比較簡略的,它僅僅是在對安娜的愛情做一個對照而已,列文這一形象的主要作用,就是來表現作者對農奴制改革的一個探索的過程。

    列文時常地研究農業,研究勞動力與生產關係,甚至還和他的農奴們一起勞動,完全不像是一個貴族老爺。列文還自己發明農具,但是卻收效甚微。

    列文想要給自己的農奴以自由,可是對於這樣的好事,他的農奴卻認為其中必定有詐,根本就不同意列文的提議。這些事情,都是曾經發生在作者自己身上的。

    當時的俄國,有很多的進步貴族都在思考對俄國的農奴制進行改革的問題,但是究竟該怎麼去做,卻都沒有一個好的答案。托爾斯泰是溫和的改良派的代表人物,他不願意透過流血的革命來進行改革,而寄希望於貴族們的良知,所以他就一直在生活中,在自己的作品中探索這個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vivoX60為什麼能成為市場上最受消費者歡迎的頂級影像旗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