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何以笙丶丶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此段為老子的《道德經》第七十三章的內容,意思是:

    勇於堅強就會死,勇於柔弱就可以活,這兩種勇的結果,有的得利,有的受害。天所厭惡的,誰知道是什麼緣故?有道的聖人也難以解說明白。自然的規律是,不鬥爭而善於取勝;不言語而善於應承;不召喚而自動到來,坦然而善於安排籌劃。自然的範圍,寬廣無邊,雖然寬疏但並不漏失。

    注:

    老子認為,自然的規律是柔弱不爭的。他說,勇氣建立在妄為蠻幹的基礎上,就會遭到殺身之禍;勇氣建立在謹慎的基礎上,就可以活命。勇與柔相結合,人們就會得到益處,勇與妄為相結合,人們就會遭受災禍。同樣是勇,利與害大相徑庭。老子的主張是很明確的,他以為自然之道,貴柔弱,不貴強悍妄為;貴卑下,不貴高上貴重。而自然之道是不可違背的。有人認為老子只注重自然規律,而忽視人的主觀因素,不講人的主觀努力的作用,是在宣揚退縮,膽小怕事的生活態度和命定論的思想。我們不同意這種觀點,因為老子所宣揚的是自然規律,人們立身處世不可以違背自然規律,勇而敢是不遵循自然規律的肆意妄為,並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勇敢堅強的含義。勇而不敢是順應自然規律,不以主觀意志取代客觀實際,並不是懦弱和軟弱的代名詞。我們同意老子的觀點,人類的行為應該是選擇後者而遺棄前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孕後期水腫是要生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