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百味寫春秋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這兩句話在《紅樓夢》第一回和第五回中出現,是警幻仙子太虛幻境的一副對聯。

    書中說,甄士隱閒坐書房,正值炎熱的夏天,不覺入睡。恍惚隨一僧道,來到一個地方,上寫著四個大字:“太虛幻境”,並寫著這一副對聯。

    曹雪芹創寫《紅樓夢》時,本就採用了以假求真、真中求假的藝術手法,所以第一回就有“將真事隱去”,用“假語村言”。就是提醒讀者,注意辨別書中的“真”與“假”。

    上聯:

    假作真是真亦假

    意思是說,當假的東西被當作真實的時候,真實的也就成了假的了。

    下聯:

    無為有處有還無

    意思是說,當沒有的事情被當作有的時候,有的也就成了沒有的了。

    一般起初讀《紅樓夢》,只注意到了賈寶玉的多情和林黛玉、薜寶釵的美麗。書中的詩詞、對聯大多都是一知半解或跳過去不讀,難以理解其中的蘊意。如果反覆再讀幾遍,才會明白,那些詩詞、對聯的一字一句,其實都是在寫人生。

    說起真假,讓我想起一位哲人說的話,一般人難以看透是非真假,多是人云亦云,以訛傳訛;聰明人能看透了是非真假,卻無處不說,以顯高明;智慧人看透了是非真假,卻不說透,大智若愚。

    人生於塵世好像一直都是活在一個探索真相、破除假象的過程之中,然而,這個探索真假的過程,卻註定沒有終點。所以,就有人說了:“人生在世,真真假假”。

    這使我想起了《增廣賢文》裡也有幾句關於“真”“假”的話:

    假作真時真亦假,真作假時假也真。真真假假難分解,假者自假真自真。回憶事情般般假,借假修真破迷津。

    看來曹雪芹的“真假論”還真複雜、糾結。本人才疏學淺,也只能到此而罷了。

    不過,我覺得,作為現代人可以鑑古,但不必“效古”,更不必糾結做什麼一般人、聰明人、智慧人等等,也不用把自已偽裝成哪類人。讓自己的雙腳踩實大地,把自已的心沉在肚子裡,無論是非真假,堅信自己的目光,淡定處世,活一個真實的自我,才是人間正道。

    解答至此。

  • 2 # 芬芳隨筆

    在當時姑蘇城門外十里街仁清巷葫蘆廟旁住一戶鄉宦叫甄士隱的,過著悠哉悠哉的小康生活。

    一天午睡,夢見一僧一道(即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不知不覺隨他們到“太虛幻境”見到石牌坊上這副對聯。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又見到這二位出家人手中那塊頑石既通靈寶玉。

    就這副對聯來說,個人認為它隱含的是把假的誤認為是真的,把真的反當成假的。

    把虛無誤認為實有把實有反而當成虛無。曹雪芹是有意讓和尚與道士同行。

    用“太虛”“渺渺”,“茫茫”,字眼告訴讀者這是憑空虛擬的“假語村言”。

    同時這副對聯又反映了一種祟尚虛無的理論。但是這種虛擬似乎有它的根據。

    佛道兩教都對社會人生抱有虛無否定態度,認為世人對物質精神生活的追求。

    以及由此導致的紛紛爭爭,全是虛幻無意義的,只有清靜無為,靠精神力量去尋求精神的解脫。

    成仙成佛,才是有意義的,這副對聯就是反映了這種崇尚虛無的理論。

    佛家的觀點認為,世上萬事萬物,就其現象說似乎是真,是有。就其本質說是假,是無。

    前者是世俗人的看法,所以稱為“俗諦”,後者才是真理,所從稱為“真諦”。

    這副對聯就是本著這種唯心的理理論來嘲笑世俗人的。它隱含的意思是:社會上的人們慕富厭貧。

    為名為利,勞力勞心,強爭苦奪,就是把假的誤認為是真的,把真的反而當成假的。

    把虛無誤認為是實有,把實有反而當成虛無。

    但是我們要特別指出一點,作者曹雪芹並不是要透過小說《紅樓夢》來宣揚宗教教義。

    而是根據他的需要把某些宗教觀念拿來為我所用。塑造了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等一批藝術形象。

    作者耗費心血,增刪十載,寫出了一部曠世恢宏的鉅著,紅樓夢傳世於後人。

  • 3 # 小水滴213269177

    紅樓夢它就是一部小說,不要當真。如果你把它當真,那你就真的會陷進去,不能自拔。最終會像賈瑞一樣得了夢疑!我認為看小說和看電視劇一樣不過是一種娛樂,消磨時光,是一種生活調節劑,當然如果你細心可從中學到一些知識——或文學的或歷史的或地理的等等。

  • 4 # 詩詞曲精品庫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這是太虛幻境大石牌坊上的一幅對聯,在《紅樓夢》第一回中便已經出現,等到第五回賈寶玉遊太虛幻境時,又再次出現。

    兩次出現,根據曹公的寫作習慣,是為了著意給讀者以強調,這肯定是想要告訴讀者一些東西了,那麼,曹公想要說明什麼呢?我們便來簡單看一下。

    一、兩次出現

    這幅對聯第一次出現,是在第一回中,說,甄士隱在夏天打盹,夢中見到一僧一道帶著“通靈寶玉”下凡,他上去搭話,想要看一下這塊寶玉,剛到手中只看了“通靈寶玉”四個大字,還沒來得及細看,就被奪回,說是已經到幻境了。

    這裡有一座大石牌坊,上面有“太虛幻境”四個字,兩邊有一副對聯,便是: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這是這副對聯第一次出現。

    第二次出現,是賈寶玉在秦可卿房中睡覺,夢中來到太虛幻境中,看到幻境牌坊上,仍舊是這一幅對聯。

    二、意思

    所謂“太虛”,是空寂玄奧的境地,因此,太虛幻境,是曹公假託的仙境,是虛幻之地。

    這副對聯的意思是:把假的當作真的,真的也就成了假的;把沒有的當作有的,有的也就成為沒有的了。

    意思很簡單,但卻充滿了辯證思考的味道。

    三、評說

    不同的地方兩次見到同樣的內容,這在《紅樓夢》絕對不是可有可無的等閒之筆,顯然是曹公為了強調,最簡單的理解,是他用高度概括的、哲理性的語言,暗示讀者:(1)看書時要分辨清楚什麼是真的、有的,什麼是假的、無的,這樣才不至於被假象迷住了真意;(2)藉助甄士隱的遭遇,暗示賈寶玉一生的道路,甄其實是賈人生道路的縮影

    正如曹公在小說中,用甄士隱、賈雨村的名字,暗示“真事隱”、“假語村言”等等,他為了避禍,有些東西不能明說出來,只有藉助於語言文字,暗示在自己的心血之作中,讓讀者認真去搜尋,去體會,方才不辜負他的一片苦心。

    當然,合理的推測和理解,值得歡迎,也是閱讀《紅樓夢》的趣事之一,但如果在辨別真假的道路上走上了歧途,只去想著怎樣去牽強附會,主觀臆斷,那就點得不償失了,也中了曹公在這幅對聯中對世人的嘲笑。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幻滅以來,多不在假中見真,而在真中見假”,這話同樣充滿了理性的思考。

    當然,跳出小說,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又有多少以假為真,以真為假的事情,無論哪種,都不是認識事物的好態度,因此曹公也是在奉勸讀者,分清真假很重要,小說中如是,現實中更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健美和健身可以混為一談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