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鐵面人解讀歷史人物

    2012年1月,有名紅學家馮其庸的一套由三十五本書組成的大型文集正式出版發行,這套浩繁鉅製代表著這位耄耋老人一生的成就。

    他個人就是想把幾十年來自己寫的東西能夠整理一下、集中一下,不至於太散,有一些呢要修改的,還有機會可以修改,然後呢,讓讀者讀起來不至於找不著。

    馮其庸的這套文集,由《馮其庸文集》、《馮其庸批評集》和《馮其庸輯校集》三部分組成》,包括了他平生寫作的詩詞、回憶錄、散文、《紅樓夢》研究文章和他編輯校訂的古書,不過,這部內容洋洋灑灑的文集卻有個讓外人不大懂的名字《瓜飯樓叢稿》。

    “瓜飯樓”因為他小時候貧困,沒有飯吃,吃南瓜,年年這樣,不是一次兩次,每到秋天來了沒有糧食了,這樣的過程很多年,不是一次兩次,所以就忘不了當年的這個南瓜當飯吃的那種生活,所以他給自己起了個名稱叫“瓜飯樓”。

    馮其庸的“瓜飯樓",其實就是他在北京郊區的家,而每一個第一次到馮其庸家的人印象最深的都會是他家裡滿屋無處不在的藏書。

    以前還算過,後來無法算了,就是幾萬捲了。除了他睡覺的房間以外全是放書,因為沒辦法這個到樓上去,邊上是他們的臥室兩間房間,其它房間全是放書。還無法放,地上都堆滿了。另外不斷地進書,他還不斷買書,因為知識沒有學完了的,永遠是不可能終止的。

    馮其庸的愛書,在文學界是出了名的,儘管當時他年事已高,眼神也不好了,可收藏書籍的熱情卻不減當年,而在他收藏的這些書籍中有關《紅樓夢》的古典文獻相當豐富,作為中國紅樓夢學會名譽會長,馮其庸堪稱國內《紅樓夢》研究的泰斗級人物,但很多人並不知道,起初,他卻並不喜歡曹雪芹的這部傳世名作。

    他因為喜歡寫詩,那麼有一位他們的染制科的一位老師叫範光鑄,這位老先生呢書法好,古典文學修養也很好,他就說《紅樓夢》裡都是講作詩的,你去找《紅樓夢》讀吧。他找了《紅樓夢》一讀,他以為是講怎麼作詩,他一看是講故事的,而且都是女孩子的故事。當時他看《三國演義》、《水滸傳》都是英雄豪傑,他看這個都是女孩子,婆婆媽媽的,不感興趣。

    初讀《紅樓夢》的時候,馮其庸還是一個二十來歲的小夥子,當時他正在無錫工業專科學校學習印染,只是浮光掠影地讀了《紅樓夢》的一小部分,直到新中國成立後的1954年,馮其庸到華人民大學教書,機緣巧合之下,才開始認真研讀《紅樓夢》,從這時起,他才真正進入了曹雪芹和《紅樓夢》的世界。

    仔細讀,就有一種體會,感覺到曹雪芹一輩子的辛酸,因為他十幾歲就被抄家了,抄家以後過的日子,那就是艱難困苦的日子,所以後來記載也很少了,因為他的家庭沒落了,不像他祖父時期紅極一時啊,記載很多,到他的父親一輩已經開始家庭衰落,他祖父一死家庭衰落了,到抄家以後整個不行了,所以有關的記載就很少,那麼因此,他想這部《紅樓夢》,太珍貴的一部曲典文學。

    《紅樓夢》的巨大藝術價值和歷史研究價值令馮其庸開始痴迷於這部鉅著,在十年動盪期間,為了保護乾隆時期出版的珍貴版本,他還親手抄寫了全本《紅樓夢》。

    他偷偷地託一個同學,到圖書館借了一部庚辰本《紅樓夢》,那是乾隆時期的庚辰年,乾隆二十五年的一個本子,借來以後那是抄本,那時候曹學芹還沒去世呢,這個本子,所以他借來以後,他就偷偷抄,每天夜裡人家睡了他就抄,他抄了,他先藏起來,萬一真正《紅樓夢》(庚辰本)被他們毀滅,他這裡還抄了一部,所以他照那個《紅樓夢》,那個庚辰本原樣、原款式,包括它的批字、錯別字、空行都照樣都抄,目的是想保留這部書。

    到了1974年,馮其庸發表了他的第一篇有關《紅樓夢》的學術文章《曹雪芹的時代 、家世和創作》,第二年,國務院文化組成立了《紅樓夢》校訂組,馮其庸任副組長,主管校訂工作,就在這個時期,馮其庸把自己的研究方向定在了研究曹雪芹的家世上面。

    因為你校訂了《紅樓夢》,你一定要了解作者是誰,他是怎麼個狀況,你不瞭解這個光讀這本書怎麼知道這個書的背景。所以必須要知人能事,你要了解這個書的作者的身世,所以他就開始研究曹雪芹的家史。

    在當時,紅學界公認的曹雪芹的祖籍是河北豐潤,但馮其庸透過自己的研究,卻覺得這種說法有待商榷。

    當時就覺得把所有的有關資料拿來看,結果一看,想不到他找到的原始資料都不是豐潤。為了查詢有關曹雪芹的家世的線索,馮其庸通讀了整部《清實錄》,並找到了曹雪芹的高祖曹振彥生活在遼東的史書證據。就有一條記載曹振彥、高祖,曹振彥是曹雪芹第四代的老祖宗,他曹雪芹祖父的父親的材料,是多爾袞手下,原文是墨爾根戴青貝勒、多爾袞手下,旗鼓牛錄章京、曹振彥,因有功,加半個前程,這一條材料太重要了,一個是那個時候都在瀋陽遼陽那一帶,這個他曹振彥的上司是多爾袞,他因為有一個功,他又加半個前程,他自己現在的職務是旗鼓牛錄章京,漢語叫佐領,帶三百個士兵這樣的一個官職。

    與此同時,馮其庸又聽說在遼寧的遼陽有三塊石碑,上面也有關於曹雪芹的先祖曹振彥的記載。馮其育他就到遼陽去實地調查,看到了這塊碑,他就提醒遼陽的人,查查有沒有別的碑,結果很快又查到一個叫玉皇廟碑,已經碎了,但是還能夠拼得起來,上頭也有曹振彥的名字,正是這一次,他工作人員說還有一個小學校門口有一塊很高的碑,也不知道什麼內容,你要不要看看,他說那一定要看,他就到了那個學校門口,但是碑體太高看不見,就借了兩張課桌壘起來,他站上去一看一數,這個名字裡頭有三個姓曹的,一查這三個姓曹的,都是曹雪芹堂房老祖宗的名字,跟曹家也有關係。

    不久後,在同事的幫助下,馮其庸又找到了兩篇寫作於不同時代的有關曹雪芹先人事蹟的《曹璽傳》,這兩篇《曹璽傳》連在一起,整個歷史都記載進去了,這是一個大大發現,而且在這個上頭明確寫著是遼陽,著籍襄平,襄平就是古代遼陽,正是靠著科學嚴謹的研究,馮其庸為探尋曹雪芹的家世做出了突出貢獻,也為後人深入研究《紅樓夢》提供了一個科學而系統的高起點。在學術界,馮其庸對《紅樓夢》的痴迷鑽研,是出了名的,他當時的家“瓜飯樓"就與他當年親自考證的曹雪芹家族的墓地距離不遠,這個地方有曹家的家產,這個是有檔案的,就是曹雪芹的父輩寫給康熙皇帝的報告,說張家灣有佃地六百畝,當鋪一所,沒有講到墳墓這些,但是有多次他家裡死了人奏摺裡頭都講到出城營葬,沒有說,這個文字說的比較簡單就是什麼時候出城營葬了,那麼如果要出城很遠的地方,我什麼時候要出城到某個地方去,他說出城營葬那個看起來就是離城不遠,所以沒有說具體的地名,而這裡有個曹家大墳,規模很大,這個曹雪芹的墓室,就在曹家大墳挖出來的。

    或許對許多人來說,很難想象,馮其庸對《紅樓夢》的如此鍾愛,而同樣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位著作等身、學富五車的學術大家,早年卻因家境貧寒、幾度失學,只是憑著對書本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求,馮其庸才能有今天的成就。

    馮其庸1924年出生在江蘇無錫,自幼家境貧寒,全家五口人,全靠母親操勞家計,而馮其庸也早早地就失學在家,下地幹農活了。他當時十來歲就在地裡,他的脊樑骨上面兩節是連在一起的,醫生說你未成年的時候挑了重擔,壓成這個樣子,後來也不成問題了,它已經自然長成這樣了,所以他是十歲不到他就開始種地,一直在南方的,這個農村的活他全能做,插秧、水稻的種植、小麥的種植,還養蠶,他全會、他全經歷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ios10.3.3升11會不會卡,值不值得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