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靜心180998199
-
2 # MaQienth
要我說君士坦丁堡,得先聊聊羅馬帝國。作為一個從沒留過學的華人,對於羅馬帝國的認識我想大部分人都與我一樣來自於有限的世界歷史書刊與一些純粹當作故事看的記錄片。我們都清楚,羅馬帝國至於環地中海地區有著怎樣的影響,經過400年的發展與擴張,羅馬帝國的疆域與人口已經讓當是的管理手段很難治理。我們也都知道,漢人是一個在管理上極具天賦的民族,殷商的先民不斷的遷都,周天子除了犒京為了管理中原還建了洛邑,漢代在要不要廢除分封的問題上糾結到死,哪怕到了唐代有了舉世無雙的科舉制還是搞了個陪都。我天朝尚如此,羅馬人更是焦頭爛額。於是羅馬人的便採取了相對簡單粗暴的解決方案:就是不斷遷都+軍閥執政官。
君士坦丁堡是君士坦丁大帝於324年起在歐亞之交興建的一座羅馬新都城,以與元老院的羅馬對抗:推進政府和軍事改革,加固帝國的邊防。後來羅馬分裂為東西兩個羅馬帝國,東邊的東羅馬帝國稱為拜占庭。而西羅馬帝國則於410年被滅,君士坦丁堡便和以其為首都的拜占庭帝國一起延續著羅馬的印記直到被一千多年後被奧斯曼帝國攻陷。寫到這裡忽然覺得君士坦丁堡還挺像落居江南的東晉都城南京,那會中原不只是漢族人,連絕大多數少數民族很長一段時間還認為南邊那個遠離中原腹地的司馬家朝廷才是中原正統。而中西的歷史也正是從這個時期開始由及其相似的兩個舞臺,同一齣戲。走向了兩條不同的道路。
-
3 # 關東俠客
395年強大的羅馬帝國分裂成東西兩個國家。以現在義大利首都羅馬為中心的叫西羅馬,信奉天主教。西羅馬皇帝登基要由羅馬教皇加冕。東部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叫東羅馬。信奉東正教。東羅馬另一個稱呼叫拜占庭帝國。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人攻佔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滅亡,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誕生。土耳其人把君士坦丁堡改名為伊斯坦布林。是地跨歐亞兩洲的城市。
-
4 # 行雲流水1437995
首先要說的是君土坦丁堡和拜占庭是同一個城市,現在為土耳其的最大城市一伊斯坦布林。它位於黑海與地中海的通道土耳其海峽(達達尼爾海峽、馬爾馬拉海、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兩岸,是一個地跨兩大州的城市。公元前658年始建城稱拜占庭,公元330年羅馬帝國的君土坦丁大帝重修改稱君士坦丁堡。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成東西兩個帝國,東羅馬定都君士坦丁堡,又被稱為拜占庭帝國。西羅馬帝國還在羅馬定都。西羅馬帝國信仰基督教,東羅馬信仰東正教。君士坦丁堡一直做為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首都到1923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被打敗的奧斯曼帝國分裂,其主幹土耳其遷都安卡拉。
-
5 # 辰州觀海
是的。
羅馬帝國後期,羅馬帝國分裂成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兩部分。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人滅亡,而東羅馬帝國幽冥拜占庭帝國,其名稱,就是因為東羅馬帝國的首都是拜占庭,後來拜占庭改名為君士坦丁堡,在中世紀世界歷史上,也是十分有名的城市。
君士坦丁堡後來由於東羅馬帝國被奧斯曼帝國吞併,奧斯曼帝國將君士坦丁堡改了名字,就是現在的伊斯坦布林。
-
6 # 斯里蘭卡小妞
答案是肯定的,它現在還擁有一個全新的名字——伊斯坦布林!
拜占庭的由來關於伊斯坦布林這座城市,還要從公元前6世紀說起。當時,位於伯羅奔尼撒半島東北科林斯灣的麥加拉人發動了獨立戰爭,並開始向外擴張,開闢殖民城邦。公元前685年,麥加拉的移民來到小亞細亞,在博斯普魯斯海峽東岸、亞洲的一側建立了一座城市,並以古代腓尼基城市迦太基的希臘名字命名,稱為卡爾西頓。十幾年之後,又一支麥加拉人來到博斯普魯斯海峽,發現卡爾西頓對面的金角灣地理位置優越,是天然的良港,於是在歐洲大陸一側又建立起一座新的城市,並用他們的領袖拜佔斯的名字為新的城市命名,即“拜占庭”。現在,卡爾西頓已經成為伊斯坦布林市的一個名為Kadıköy的地區。
君士坦丁堡名字的由來由於地理位置極其重要,此後的幾百年時間,拜占庭起起伏伏,經歷了被佔領、被摧毀、被重建,直到君士坦丁大帝重新統一羅馬帝國,拜占庭也獲得新生。324年,君士坦丁大帝決定建都拜占庭,並調集全國各地的建築大師和能工巧匠,按照羅馬城精心設計,大規模擴建古老的城市,並更名為“新羅馬”。不過,人們不喜歡“新羅馬”這個名字,而是用希臘語稱它為“君士坦丁建的城”,也就是“君士坦丁堡”。
在新首都落成七年之後,君士坦丁大帝辭世。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再次分裂,君士坦丁堡成為東羅馬帝國的首都。逐漸君士坦丁堡成為希臘文化和基督教的中心,整座城市也開始繁榮發展,建立起眾多偉大建築,其中包括修建於537年的著名建築——聖索菲亞大教堂。在中世紀大部分時間裡,君士坦丁堡都是世界上最大、最富有的城市之一。
伊斯坦布林名字的由來隨著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的衰落,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的摧殘,君士坦丁堡不再是牢不可破,來自東方的征服者賓臨城下。在十四世紀中葉,奧斯曼土耳其人開始逐漸侵佔拜占庭帝國的領土,逐步切斷君士坦丁堡的供給路線。1451年蘇丹穆罕默德二世掌權,隨即開始征戰君士坦丁堡。1453年,奧斯曼帝國利用先進的大炮和持久的海上圍攻,最終佔領君士坦丁堡,蘇丹默罕默德二世宣佈君士坦丁堡成為帝國新的首都。
關於“伊斯坦布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伊斯坦布林”是古希臘語“進城去”的意思,當土耳其人聽當地人說“進城去”,就誤以為這是城市名字,所以把它叫做“伊斯坦布林”;還有一種說法是“君士坦丁堡”的名字演變而來,在奧斯曼時代這座城市被稱為“科斯坦丁尼耶”,但一直與“伊斯坦布林”共用。直到1930年,“伊斯坦布林”成為這座城市的正式名稱。
奧斯曼時期的伊斯坦布林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立即著手重建伊斯坦布林。重建過程中,奧斯曼人寬容的保留下很多拜占庭時期的建築,並允許因戰亂逃離城市的原居民迴歸,並大量遷入來自安納托利亞其它地方的穆斯林、猶太人和基督徒。穆罕默德二世及他的繼任者,不斷的修復城市受損的基礎設施,修建皇宮、清真寺、大巴扎,隨著奧斯曼帝國的發展壯大,伊斯坦布林也逐漸成為這個新的國家的政治、經濟、商業中心,匯聚了全世界的人民,因而獲得了“東方巴黎”的美譽。不過,這座顯赫一時的城市,也隨著奧斯曼帝國的沒落而衰敗。
土耳其時期的伊斯坦布林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英軍佔領伊斯坦布林。1922年,蘇丹的統治權被廢除,穆罕默德六世離開土耳其,奧斯曼帝國推出歷史舞臺。1923年,《洛桑條約》的簽署,同年土耳其共和國宣佈成立。土耳其“國父”凱末爾為了避免海上武裝的威脅,決定將首都遷往內陸的安卡拉,伊斯坦布林失去了首都的地位。之後,伊斯坦布林經濟也開始衰退,各種基礎設施也得不到改善。
20世紀90年代,伊斯坦布林開始復興,不僅交通系統得到很大改善,城市也逐漸擴大,各種新的建設工程開展起來,逐漸成為一座5343平方公里、擁有1500人口的國際化超級大都市。現在,伊斯坦布林仍然雄心勃勃,城市還在不斷的擴大、很多地鐵在規劃、號稱世界第一大的機場在建,伊斯坦布林逐漸在恢復“世界最偉大城市”的地位。
回覆列表
拜佔廷,君士坦丁堡,伊始坦布林三者是一個城市,拜佔廷最早,是羅馬帝國的首都,伊斯坦布林是現在的名字,君士坦丁堡時,是十字軍東征與伊斯蘭教爭奪的主要城市之一,歷史古蹟眾多,天主教,東正教,伊斯蘭教的都有,1054年東正教與羅馬天主教分裂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