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兩山堂

    ● 本文所談漢碑和漢簡指的是漢代“碑刻隸書”和“簡牘隸書”。著重從比較典型的漢碑隸書和漢簡隸書來看其異同。

    ● 二者的相同點在於有比較典型、完備的隸書筆畫形態和結構體勢。

    ● 二者藝術風貌的不同特點:漢碑隸書端嚴莊穆;漢簡隸書率意奇放。(本文主要談談二者的不同)

    ——漢碑隸書(這裡不包括摩刻隸書)主要顯露出一些廟堂之氣。樹碑祭祀孔廟、神靈 , 紀念功德 , 容不得草率馬虎。碑石可以精選、打磨光潔 , 慢慢地細緻雕刻。書刻完成的石碑安放在寺廟、墓地等地。這些都決定了碑刻隸書的莊重、肅穆、端整、精密的基本風貌。

    ——在這種總體審美意味基礎上 , 不同的碑刻隸書也有各自的特點:

    《禮器碑》精嚴勁挺,堅利清超。筆劃瘦勁為主 , 似鐵畫銀鉤 , 又間以粗重之筆。瘦勁顯出挺利之姿 , 粗重給人以沉實之感。結構精密嚴整而又奇宕多姿。寓奇險於平正 , 寓疏秀於嚴密。清超卻又遒勁 , 以為遒勁卻又肅括。

    《曹全碑》明麗俊秀,清健暢達。筆畫圓勁,書寫流暢。極盡曲致,轉側、凹凸、向背之勢完備。中宮緊收,主筆舒展。結體疏密變化,收放得當。婀娜多姿,體態窕窈。雅靜端莊,意氣靈和。秀而不俗,秀而尤清。

    《張景碑》平和舒展,莊正精密。筆畫既簡約又完備。橫、波、豎、折、撇、捺、鉤、點各種筆畫規範。肥瘦適度,不做過度的提按對比。用筆方中帶圓,圓中有方。筆勢左右開張,疏朗從容。結體莊正大方,體勢收放得當。勻稱嚴謹,典雅端莊。

    《乙瑛碑》端莊妍雅。筆畫渾潤 , 骨肉停勻 , 波磔完備 , 在微曲的筆道中顯露靈動之氣、流麗之姿 , 方圓結合 , 轉折互用 , 端穩中有欹宕, 肅穆中有妍秀。

    《史晨碑》遒實莊重。筆畫圓勁遒實 , 雖波挑分明 , 但不失樸質凝緊之意 , 結體嚴整而不板滯。沉穩含蓄 , 收放有度。 修飭緊密 , 矩度森然,肅括宏深,沉古遒醇,顯現一種古厚之氣。

    ——漢簡隸書疾勁爽快,率意奇放。書寫的文字內容或是記事,或是報告,不拘形跡,往往草率急就。寫在竹木簡上,隨意揮灑,流暢輕鬆,靈動多姿。

    ——具有明顯見筆的起入、爽勁銳利的出鋒、肥瘦懸殊的波捺鉤、果斷圓暢的轉折、勢態呼應的引帶、誇張對比的伸縮、錯落欹側的結體等藝術特點。

    ——書寫迅暢但行留、輕重節奏分明。起筆、行筆中見逆、斬、提、按的痕跡,突出露鋒、出鋒的外耀精神之美。

    ——具有行草書意,可見牽絲引帶之跡,呈現起勢、送勢、借勢,筆勢更加連貫。

    ——字形斜中取正,有仰俯、轉側、大小、寬窄、長短的變化,擺脫平齊一律、狀如運算元之病。

  • 2 # 使用者振華

    漢碑從漢簡而來,二者無論在筆法、結構和章法上都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絡。而這種聯絡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蠶頭燕尾”作為隸書成熟的典型標誌,從西漢中晚期出土的竹簡中我們可以看出,蠶頭燕尾這一特徵性的書寫方式已經運用的十分嫻熟。它與東漢中晚期成熟時期的漢隸名碑如《乙瑛碑》等中的寫法已十分相似。在用筆上,隸書上承篆籀,繼承了篆書圓筆的用筆方法。圓筆給人的感覺是含蓄、內斂的,正如古人所說的“君子藏器”。它體現出一種優雅、柔和之美。除了繼承篆書圓筆的用筆方法外,漢字在“隸變”過程中,還出現了方筆。從現在已經出土的大量漢簡來看,書寫者已經能夠靈活自如地運用方筆,這無疑增加了它在用筆上的豐富性。到了東漢中晚期,漢隸名碑對方筆的運用更是殆達極頂。方筆給人的感覺是雋利、方整,絕不拖泥帶水,體現出一種陽剛之美。方筆與圓筆相結合,豐富了書法用筆之技巧,打破了篆書中圓筆一統天下的局面,使書法中的用筆技巧變得更加絢麗多姿。秦代篆書中,筆畫粗細比較均一,基本上沒有多大的提按變化。隸書脫胎於篆書,它在“隸變”的過程中除了繼承篆書中平動的用筆方法外,還逐漸出現了提按頓挫、輕重徐急的用筆,尤其到了東漢,隸書達到鼎盛時期,對於提按的運用更加自覺。這對於書法用筆來說,是一大進步,它直接導引了楷行草筆法的產生與發展。在字形上,漢碑和漢簡中比較典型的隸書字的體勢大都趨於扁平,清晰地體現出橫向的延伸和縱向的收斂。漢隸之所以會採用這種體勢,一方面是和早先在竹簡上書寫有著很大聯絡,另一方面也是出於美感的需求。

  • 3 # 書法雅賞

    漢碑就是漢代碑刻。碑文字型主要以隸書為主,碑額文字多用篆書。漢碑流傳非常多﹐著名的有《張遷碑》﹑《乙瑛碑》《華山廟碑》﹑《禮器碑》﹑《史晨碑》﹑《曹全碑》等。

    漢隸不僅僅包括通常意義上的漢碑,還包括大量的漢簡。漢碑只是漢隸中的一種形式,僅僅以漢碑來代表東漢的書法,似乎有失偏頗,東漢的書法在漢碑之外還另有一番天地。漢碑和漢簡共同構成了汪洋浩瀚的漢隸世界。漢碑和漢簡因為是同一時代的產物,兩者之間在審美上既存在著一些共性,又具有著各自不同的藝術特色。

    漢隸不僅僅包括通常意義上的漢碑,還包括大量的漢簡。漢碑只是漢隸中的一種形式,僅僅以漢碑來代表東漢的書法,似乎有失偏頗,東漢的書法在漢碑之外還另有一番天地。漢碑和漢簡共同構成了汪洋浩瀚的漢隸世界。漢碑和漢簡因為是同一時代的產物,兩者之間在審美上既存在著一些共性,又具有著各自不同的藝術特色。

    在一般人的印象裡,一提到漢隸,他們就會自然而然的想起諸如《乙瑛碑》、《曹全碑》等等漢隸碑刻,這些都是我們比較常見的東漢時期的豐碑巨碣,它們被認為是漢隸中的典範,並代表了漢隸的最高成就。但是漢碑還只是漢隸中的一種形式,僅僅以漢碑來代表東漢的書法,似乎有失偏頗,東漢的書法在漢碑之外還另有一番天地。近現代出土的大量漢簡就向我們展示了這番天地中精彩的一部分。漢簡因為是漢代人的手書墨跡,因而能更清晰地體察到漢代人精妙的筆法,比漢碑來的更加真切。漢簡的出土,為人們學習漢隸開闢了一片嶄新的天地,與漢碑一起,成為人們學習、取法漢代隸書的物件。對於二者的關係,打個不甚恰當的比方,漢碑如一位正襟危坐的儒士,而漢簡則如一位瀟灑自在的散仙,形成鮮明的對比。漢碑和漢簡因為是同一時代的產物,兩者之間既存在著一些共性,又具有著各自不同的藝術特色。

    漢碑從漢簡而來,二者無論在筆法、結構和章法上都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絡。而這種聯絡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蠶頭燕尾”作為隸書成熟的典型標誌,從西漢中晚期出土的竹簡中我們可以看出,蠶頭燕尾這一特徵性的書寫方式已經運用的十分嫻熟。它與東漢中晚期成熟時期的漢隸名碑如《乙瑛碑》等中的寫法已十分相似。在用筆上,隸書上承篆籀,繼承了篆書圓筆的用筆方法。圓筆給人的感覺是含蓄、內斂的,正如古人所說的“君子藏器”。它體現出一種優雅、柔和之美。除了繼承篆書圓筆的用筆方法外,漢字在“隸變”過程中,還出現了方筆。從現在已經出土的大量漢簡來看,書寫者已經能夠靈活自如地運用方筆,這無疑增加了它在用筆上的豐富性。

    漢隸和漢簡相比,畢竟是經過刻手二次加工的字跡,已經不是書寫時的原貌了。由於刻工不可能完全地傳達書寫的筆意,再加上漫長歲月中飽受風雨的洗禮,漢碑因而顯得更加蒼茫、渾厚,古意盎然。雖少了幾分巧妙,但卻多了幾分金石意趣。漢簡由於一直深埋於地下,沒有受到太大的侵蝕,因而得以保留了書寫時的原貌,種種用筆之變化,纖毫畢現,清晰可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花卉綠鑽怎麼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