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看鑑

    關於打噴嚏,咱民間俗話說“一想二罵三嘀咕”,打個噴嚏還得計數,是不是有點累感不愛?

    其實這都是簡化版了,人家古人更講究——宋代的《百怪斷經》有一則《嚏噴佔》,就記載了打噴嚏的終極攻略:能辨吉凶!

    子時:主酒食。丑時:主女思。寅時:主女相和。卯時:主財喜。辰時:主酒食。巳時:主人來財。午時:主有客來。未時:主有酒食。申時:主驚不利。

    酉時:主文人來求。戌時:主和合。亥時:主吉利。

    看到沒,打噴嚏這事,除了“想、罵、嘀咕”,還與“酒食、相和、財喜、來財、客來、和合”等操作都有關係。

    簡言之,這哪是在打噴嚏,這一聲“阿嚏”分明是在未卜先知!

    當然,從現代科學的角度看,辨吉凶是沒什麼依據的,那麼,“一想二罵”呢?

    為什麼說打噴嚏是有人想你?

    您還別說,其實打噴嚏這事,確實就是咱先祖們戀愛、談情、互撩之必備。

    《詩經·終風》有語“寤言不寐,願言則嚏”,意思就是:“我想你想得睡不著,如果你也想我,那就發我個噴嚏過來唄”。

    只不過,萬一這小夥一宿都沒打噴嚏,第二天沒準就會喜提熊貓眼一雙,正所謂“為伊消得人憔悴,只因沒有打噴嚏”!

    噴嚏的傳說,也就是從此開始,不斷走向“思念的巔峰”:

    蘇軾過元旦,打了個噴嚏,就寫:“白髮蒼顏誰肯記,曉來頻嚏為何人。”翻譯過來就是,誒喲,一把年紀了,誰還在想我這個老頭子呢?會是我心心念唸的王弗嗎?

    梅堯臣想媳婦了,就寫:“我今齋寢泰壇下,侘傺願嚏朱顏妻。”這話的意思是:漂亮媳婦兒,你想我沒?打噴嚏沒?

    辛棄疾看風景無聊了,就寫:“山共水。美滿一千餘里。不避曉行並早起。此情都為你。不怕與人尤殢。只怕被人調戲。因甚無個阿鵲地。沒工夫說裡。”

    這意思夠明顯:好孤單,好寂寥,沒人想寶寶,寶寶不開心。

    不過,特別值得一提的還屬《牡丹亭》。

    話說杜麗娘出現在柳夢梅的夢中,柳書生一夢成痴,二人從此開始了驚天地、泣鬼神的精神交流。

    可惜,杜麗娘先一步魂歸地府,只留給柳書生一張類似於《蒙娜麗莎的微笑》的美人畫像以供思念。

    柳書生看著心心念唸的畫中人,卻說“美人,美人……向真真啼血你知麼?叫得你噴嚏似天花唾。”

    柳夢梅啊,柳夢梅,思念成疾咱理解,讓自家美人噴嚏不絕,這實在是有點狠!但也幸虧柳夢梅下了這等“狠手”,最後才能喚回美人魂。

    有如此功勞,噴嚏君這也算是“勝造七級浮屠”了。

    別管準不準,從《詩經》到宋詞、元曲,都認定:打噴嚏就是想我了。

    打噴嚏是有人罵你,又是怎麼來的呢?

    如果被人惦記而打噴嚏,那無疑是幸福的,可是打了兩聲噴嚏,那有可能就是有人在罵你了。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古人很相信:

    漢代的經學大師鄭玄給《詩經·終風》做註解的時候,連連搖頭:“我其憂悼而不能寐,汝思我心如是,我則嚏也。今俗人嚏,雲‘人道我’,此古之遺語也。”

    誒,我們這風俗變了呀,現在的俗人們打噴嚏,都成了有人罵我。

    宋代名家洪邁在《容齋隨筆》中記載"今人噴嚏不止者,必噀唾祝雲:‘有人說我。’婦人尤甚。"

    這意思就是,如果有人不停地打噴嚏,這個人一定會一邊吐口水,一邊咒罵“有人竟然說我閒話!”女人尤其如此。

    總之,打噴嚏這事,在演變過程中,逐漸就從“有人想我”,變成了“有人說我”或者“有人罵我”。

    尤其,如果突然打了不止一個噴嚏,那麼極有可能被小人惦記上了,悠著點。

    而如果想要當下就破除來自“小人的詛咒”,那就要“以法破法”,具體做法就是狂噴口水,最好一邊噴,還要一邊罵:“好人說我常安樂,惡人說我牙齒落”,以加大反擊殺傷力。

    “一想二罵三嘀咕”大概就這麼回事了,可如果您突然連打十幾個噴嚏,嘿,那就要恭喜你了:你一定從大腦到鼻孔都體驗了極致的酸爽。

    同時,你大機率已經喜提感冒。

    為什麼打完噴嚏要說吉祥話?

    時至今日,我們很多地方的人,打完噴嚏都還要說一句“長命百歲”,尤其是小孩子,突然打了噴嚏,長輩就會一邊撫摸他的腦袋,一邊在嘴裡唸叨“歲歲平安,長命百歲”。

    這又是為什麼呢?

    這主要是源於佛經故事,古天竺人以為,打噴嚏的話,精氣就會被近處夜叉給吸走,被吸了精氣的人,則會得病衰老。

    想要破解,就必須有人在旁邊祝願打嚏者“長壽”,這樣才能去兇化吉。

    這種說法後來傳到中國,雖然版本有所改變,但大體上還是認為打噴嚏是不吉利的象徵。

    《毛傳》裡邊就把“嚏”字解釋為事情不順利,打噴嚏是別人在利用咒術咒自己,是自己將有不祥的事情發生的前兆。

    在河南林縣等地,還有人認為,新年五更起床時打噴嚏是最不好的事,也是凶兆的徵兆。

    因此,除夕夜大人要囑咐孩子,五更起床時要趕緊下炕(床),腳一踏地再打噴嚏就不怕了。

    鄂溫克族認為打噴嚏或是有人在思念,或是有鬼在思念,人思念無妨,鬼思念會有災。

    因此,鄂溫克族在聽到有人打噴嚏時就說:“祝想你的人活一百歲,願想你的鬼掉進火裡燒死。”以此來破除打噴嚏可能帶來的厄運。

    這些自我寬慰的做法,反映的正是逢凶化吉的心理。

    說吉利話這種操作,其實不光咱中國有,在歐美文化裡面,不但也有,而且更甚。

    歐洲人遇到打噴嚏的夥計,都會“優雅”而“紳士”的來一句:“上帝保佑你!”

    打個噴嚏都要驚動上帝——這又是什麼操作呢?

    如果真要問這邏輯咋來的,那得從橫掃歐洲的瘟疫說起——那場大瘟疫幹掉了歐洲三分之一的人口,也就在這當口,有“磚家”做出了一道驚世駭俗的統計題:凡是打噴嚏的,都死了。

    再加上當時神學的渲染,打噴嚏甚至是“靈魂出竅”的前奏,總之就是:真相不重要,噴嚏要背鍋!

    而死於打噴嚏的查理二世,更將打噴嚏的“傳說”推向了極致:

    公元1685年,復辟了斯圖亞特王朝的查理二世,正躺在“龍床”上呼吸他在人世間不多的“寶貴”空氣,可是突然間“老頭子”開始打噴嚏,一個接一個,根本停不下來。

    然後……他死了。

    老查理用自己最後的時光證明,噴嚏打多了真會死人!

    所以打噴嚏的分量,必須驚動上帝——而那句“優雅而得體”的“上帝保佑你”,這基本就是對噴嚏主人最後的祝福了!

    打噴嚏代表被人唸叨,是一種歷史超過3000年的古老習俗。

    很長一段時間裡,打噴嚏這一行為本身,有著許多無法解釋的神秘性。

    作為中國本土的道教,還曾把打噴嚏作為一種“養生之法”。

    道家典籍《雲笈七籤》中有"向日取嚏法:"晴朗之日,待日出二丈,面向太陽,用鼻子吸氣,此為得日精,吸氣吸到"得噎便止"。

    說白了,就是早上起來對著太陽打噴嚏,道家認為這樣可以補足精氣,使人返老還童。

    時至今日,各路好漢和醫學專家,早就給噴嚏君正了名:打噴嚏,其實是我們的鼻子驅趕外來異物的一種自我保護行為。

    噴嚏,打出去的不是我們的精氣神,而是外來“侵略者”,也不能使人返老還童,而是當你連續打了十幾個噴嚏時,提醒你:是否感冒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風雲》漫畫第三部,連城志為什麼一定要打敗大魔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