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唐醫生AT雲筱堂
-
2 # 厚德漢方集團
需要祛溼的人:
1、眼皮容易月中、出汗少、面板較厚、膚色暗、頭沉沒有精神的人群。
2、睡不醒,每天睡再多,還是覺得很困,睡覺流口水的人群。
3、起床之後如廁,大便溏稀不成形,或者隔三差五便迷的人群。
需要祛溼時間:
長夏,一般指的是夏末秋初之時,或指夏季中高溫、多雨、潮溼的特殊時段,空氣中溼度大。
主要是因為夏季悶熱潮溼,陰雨連綿,更容易感受溼邪。此外,因夏季飲食不注意,過度進食生冷或誤食發黴變質的食物損傷脾胃也會導致溼邪內生。
祛溼方法:
1、適量運動
適當的運動幫助我們燃燒身體脂肪,醋進體內代謝,還能夠排溼去寒,醋進身體運動,讓身體動起來,加速溼氣的排出。
2、泡腳祛溼
泡腳有助於加速我們體內的血液迴圈,醋進面板的代謝,足貼可以幫助帶走體內的垃圾,起到祛溼排讀的作用。
-
3 # 中醫減肥瘦身記
一、溼氣重的身體反應如下7個方面
1、頭髮愛出油;
2、面板油光,滿臉起痘
3、口乾,口苦,異味,嗓子發炎;
4、排便粘稠(不易沖掉)且多便;
5、小肚子大,虛胖;
6、耳內溼(耳禪溼);
7、身體疲憊,當身體當中溼氣比較重的時候,會經常感覺到字頭暈頭疼,四肢疲勞的感覺。
二、長期體內溼氣得不到祛除,容易引發痤瘡、肥胖,更嚴重的產生溼毒,引發臉部、背部溼疹、瘙癢、糜爛等的面板病(大家要引起重視)三、如何祛除身體裡的溼氣呢?(從飲食和生活習慣上來治標治本 共六點)首先,我們要知道溼氣是怎麼形成的:體內溼氣的形成有兩種情況:
1、外溼侵入,主要居住的環境潮溼,經常穿潮溼衣物、鞋襪
2、內溼積累,主要是飲食習慣造成的溼氣
其次,我們就知道如何祛溼和避溼1.穿著乾爽衣物和鞋襪,尤其是貼身衣物,更要保持乾爽,因為潮溼的衣物、鞋襪容易讓身體吸收溼氣,造成體內溼氣積聚。
2.床上被子、床單等要保持乾爽,人大部分時間都在床上睡覺,如果被窩裡潮溼,身體更容易吸收溼氣。
3.飲食調整,體內溼氣的產生還跟飲食有很大關係。飲食過於辛辣和油膩;夏天長時間待在空調房間、吃雪糕、喝冷飲;還有啤酒;這些食物都是增加溼氣的食物,應當少吃少喝。
4.少量多次喝水,促進體內的血液迴圈以及新陳代謝的速度,可以把堆積的溼毒隨尿液和汗液排出去。此外,充足的水分還能滋養和沖刷體內的器官,這樣人體的精氣神才能快速恢復。
5.平時喝的排溼茶,一天一袋,2-3杯的量,保健身體又祛溼。
注意:大家在選擇祛溼茶的時候,一定要含:紅豆、薏米和芡實這三種食補材料,紅豆和薏米有健脾祛溼,清熱解毒功效;芡實能健脾、除溼、止瀉,既能減肥,還能健脾胃,改善面部色斑,令你神清氣爽,全身輕鬆。
(薏米性寒,紅豆作為緩解,所以女性例假和孕婦不建議飲用)
6.適量運動,運動幫助人體加快體內新陳代謝的速度,這樣也有利於身體溼毒之氣的排出。
做到以上6點就基本上可以保持一個比較好的身體狀態了
-
4 # 中醫科陳醫生
人體溼氣重可以透過中藥或者中成藥配合飲食起居進行調理;常用的中藥有茯苓、白朮、豬苓、黨參、陳皮等;常用的中成藥有參苓白朮散、清熱祛溼顆粒等。另外飲食上忌食生冷食物和冷飲;多吃一些薏米、糯米、綠豆、赤小豆等食物;生活上注意休息、避免潮溼環境。
回覆列表
溫膽湯出自宋《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是中醫十大名方之一,主要用來治療“大病後虛煩不得眠”。原方由竹茹、枳實、半夏、生薑、陳皮、甘草六味藥組成。到了宋代,在陳無擇所著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中,又在溫膽湯原方中加上茯苓、大棗二味,但目前臨床上一般不用大棗。
從溫膽湯的藥物組成來看,本方屬於化痰清熱,和肝膽,除虛煩,定驚悸的方劑,作用在於清而不在於溫,與溫寒暖膽的方劑明顯有別。
中醫認為肝屬剛髒,性喜條達而忌抑鬱,膽喜寧靜而惡煩擾。《備急千金要方》說:“膽腑者,主肝也。肝合氣於膽,膽者中清之腑也”,可見肝膽在生理上是相互溝通的。由於肝膽之氣具有生、升的特點,以舒暢條達為平,古人將肝膽之氣比類如春氣之溫和,溫則膽氣乃能條達。如果痰熱邪氣客於肝膽,則肝膽失其溫和則發病。欲復其性,必先去其痰熱,痰熱去則膽氣自和而溫,因此用“溫膽湯”作為方劑的命名。
為何溫膽湯能去痰溼?首先來看痰是怎麼形成的。
中醫認為,一方面,人體容易受外部溼邪入侵,另一方面,從內部來講,脾胃負責食物的運化,當它運化不利的時候,首先會形成溼。這些內外因素影響下聚集的溼,會慢慢凝結形成水,水再和人體中的一些代謝產物結合,形成粘稠的痰。
我們咳嗽的時候有時能吐出一口痰來,這種看的見的叫有形之痰,另外還有一種痰是看不見的,它存在於我們的身體中,阻礙氣血經絡執行,也咳不出來。因此,我們說痰是溼氣的升級版,危害比溼氣更大。
如何來判斷自己體內是不是有痰?
我們說氣虛水溼重,就會出現齒痕舌、舌苔滿布等舌象,那麼當溼氣凝結為痰,這個時候在舌象上也會有明顯的表現,溼氣重的舌苔會鋪滿舌頭,當凝結為痰的時候,這個時候,舌苔就會變的非常厚膩,注意看這個“膩”,舌苔看上去不清爽,很黏膩的感覺,就說明體內的溼氣已經凝結為痰。
溫膽湯就是專門祛溼化痰的一個方子,不僅僅祛溼,還可以將黏膩的痰化開,排出體外。
我們來看一下溫膽湯的方子:
配方:茯苓、陳皮、法半夏、竹茹、枳實、炙甘草、生薑
溫膽湯裡面的藥物除了一個竹茹是涼性的,其它基本都是溫性的,因為溼的最初形成原因基本都是因為寒,裡面配一個清熱的竹茹,是因為痰溼堵塞經絡執行,時間久了就會鬱而化熱,所以配一點清熱的竹茹,同時竹茹也有祛溼化痰的作用。
溫膽湯裡面的半夏、枳實、竹茹除了祛溼化痰的作用,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是把氣往下降的,溼要往下走,從小便排出,中醫認為,人體的氣機是從左邊升,從右邊降,形成一個圓,迴圈往復。
半夏、枳實、竹茹就是把右邊的肺氣、膽氣、胃氣往下降,茯苓、甘草、陳皮都有補中益氣、燥土去溼的作用,可以幫助脾氣左升,於是就推動人體的這個小圓圈開始正常運轉。這就是溫膽湯的作用,它不僅僅是單純在祛溼化痰,同時還調暢氣機,讓身體的氣機恢復正常運轉。
對於痰溼重的朋友,可以試試溫膽湯,有很多痰溼困脾的朋友,可能口服效果不好,建議大家可以試試用溫膽湯直接來泡腳,早晚各一次,每次20分鐘,很多朋友反饋泡腳比喝藥效果還好。這就是因為我們現代人脾胃虛弱的情況很嚴重,很多藥吃下去不起作用,都是因為脾胃吸收能力太差,這種情況泡腳從經絡直接吸收反而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