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點微言

    據報道,近段時間以來,各地發生多起路怒症事件:某市,一輛越野車司機拿著一把短刀追砍一名計程車司機,好在司機跑得快,並迅速報警處理;某酒吧附近,因挪車事情與他人發生爭執後,一駕駛員用匕首將對方刺傷後駕車逃離現場,致人死亡;某市,一車主嫌公交車不讓道,追打公交車司機,該男子被拘留20天……

    可以說,這類由於路怒症引發的事件甚至案件層出不窮,幾乎天天發生。何謂路怒症?無非就是駕駛員行車過程中在心理上瞬間產生的變化。在行車過程中,駕駛員受來自各種壓力的影響,如交通擁堵、車輛事故等,再加上個人的壓力,聚集起來瞬間爆發從而導致喪失理智而失控。

    相信有車一族都會有同感,在開車過程中,我們都生氣過、抱怨過、爆怒過,都或多或少地患有路怒症。如果不懂得節制或控制,便會在某個節點瞬間爆發出來,即所謂的典型性路怒症。

    君不見,在行車路上,很多駕駛員看到車長時間被堵在路上,心態從剛開始的著急變為焦躁,甚至破口大罵。這時候,汽車的鳴笛聲、機車的轟鳴聲、司機的謾罵聲彼此交織,加之有斷有加塞行為,有閃燈行為,還有個別女司機啟動較慢,如此等等,使得不少駕駛員情緒逐漸失控,容易變得衝動起來。如果稍不留神,導致車輛剮蹭或相撞,很容易誘發路怒,相互鬥氣,衝突加劇,最終甚至變成治安案件甚至刑事案件。

    對於路怒症這類事情,我想了很久,一直在想它所產生的根源和解決之道,但一直也沒找到一個更好的辦法。不過,倒是想到了莊子一個著名的理論——“空船理論”。

    《莊子·山木》篇這樣說的:方舟而濟於河,有虛船來觸舟,雖有惼心之人不怒。有一人在其上,則呼張歙之;一呼而不聞,再呼而不聞,於是三呼邪,則必以惡聲隨之。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虛而今也實。人能虛己以遊世,其孰能害之!

    其大意是說:當你划著一隻船在河中游走時,如果一隻空船撞到了你,那麼就算你脾氣不好也不會生氣,頂多嘟囔一句,發發牢騷罷了;但如果那隻船上有人的話,你肯定大聲呵斥他,如果對方不理會,你會氣急敗壞地大喊大叫,甚至口出惡言。之所以會產生不生氣和生氣的區別,是因為前者是空船而後過程中船上有人。——這就是莊子的“空船理論”。

    我們完全可以設想一直,當你正划著一艘船在河中,突然迎面一條船徑直朝你撞來。你怎麼喊都沒用,它就是不管不顧地撞上了。此時你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怒氣,恨不得把船上的人揪出來大罵一頓方能解心中怒氣。但是,正當你準備了一大團怒火和一大堆氣話找人發洩時,你卻發現,原來這是一條空船……由於這條船上沒有人,所以你的怒火、你的氣憤根本無處發洩,所以只好慢慢平復自己,最終沒事一樣。。——這就是莊子的“空船理論”。

    莊子的“空船理論”告訴我們,人就是太自私、太自以為是。一個人如果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太把自己當回事,那麼就很容易與別人起衝突。

    在生活中,就有很多以自我為中心、容不得別人的例子。馬路上被人碰了一下,張口就是一句“你瞎啊!”開車時認為別人影響到自己,不是強按喇叭就是罵罵咧咧……這些行為就反映了一個人的自以為是。

    由於我們有時太看重自己,所以往往就容易無視別人,以自己為中心,從不設身處地想事情,就很容易與別人發生爭執。如果弄懂明白了什麼是“空船心態”,遇到事情時不是總是責備別人,而是反躬自省一下,這樣既會減少矛盾糾紛,也能讓自己少生閒氣,利他利己,多好的事?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說:“針對別人的行為動怒,就跟向一塊橫在我們前進路上的石頭大發脾氣同等的愚蠢。”抱怨,是將自己的不良情緒轉嫁到別人身上的過程。抱怨,會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使小事轉變成糟糕的結局。

    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換言之,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們無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卻是我們能掌控的。你控制不了前面的10%,但完全可以透過你的心態與行為決定剩餘的90%,這就是著名的“費Stinger法則”。這與莊子的“空船理論”講得是一個道理。

    人在大部分情況之下,並不是糟糕的狀態影響了心態,而是先有了糟糕的心態才導致了糟糕的狀態!人們往往習慣於遷怒別人,卻忘記了審視自己,忘記了捫心自問,忘記了反躬自省。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人都有一本難唸的經。在現實生活中,常常聽人抱怨:“我怎麼就這麼不走運呢?”“誰能幫幫我?”其實,這都是一個心態問題。如果瞭解並能運用“空船理論”為人處事,我想一切問題就好解決了。

    莊子曰:“人能虛己以遊世,其孰能害之!”意思就是不要太自我、太自私、太把自己當回事了。一個人如果總是以自我為中心,總把自己當回事,那麼就很容易與別人發生利益衝突。一個人如果不把自己當回事,不以自我為中心,放下自己為是、放下偏見和麵子,那結果自然會完全不同。

    比如說,在路上,你碰了某人一下。如果你開口就是,“你瞎呀?”勢必會瞬間引爆雙方的怒火,如果對方也是一個與你一樣性格之人的話,因為對方對你的自私自利和不可理喻勢絕不軟弱,就像被一艘有人的船撞傷。

    如果你開口是,“對不起,您沒事吧!”。我相信其結果多數會完全相反的。因為這種時候,對方感覺到的是一條空船,船上沒有一個自私自利、不明事理的人,所以即使對方有火也不好意思爆發,容易“熄火”,自然就不會有爭執,更不會有傷害。

    所以說,太看重自己,容易與別人發生爭執,如果有“空船心態”,則人生會少些紛爭,人就少生閒氣,從修行修養的角度看,就是莊子所說的“虛己以遊世”的境界。

    回到路怒這個話題,路怒症不僅對駕駛員的心理造成不良影響,更威脅到駕駛安全。所以,我們駕駛員在駕車過程中保持良好的開車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我觀察後發現,很多人平日溫文爾雅,一旦握上方向盤,就像換了個人似的,很容易被莫名地激怒,甚至做出非常極端的違法行為,哪怕是一次加塞、一個鳴笛、一回別車什麼的,都能觸發情緒的爆發。這種人,可能是家庭有問題,可能是工作壓力過大,可能是上下關係緊張,如此等等,由於一直受壓抑,一旦集聚太多太久,一旦引爆,一發不可收拾。尤其是那些平時易急躁、爭強好勝、對別人要求較高的人更容易成為路怒者。對於這種人,除了要學會調節控制個人情緒之外,可以透過打球、跑步、談心、聽音樂、嚼口香糖、進行深呼吸等方式進行排解,不要長期讓精神和身體處於緊張和勞累狀態,讓路怒“熄火”。

    總之,如果拿莊子的“空船理論”來說,就是要以“空船心態”為人處事,凡事不以自我為中心,學會審視自己,尊重他人,做到虛己、外己、忘己,忘掉自己的私慾、忘掉偏見,這樣才能不被傷害,也不害人,不害物亦不害於物,不傷人亦不傷於人,以謙虛的心態,面對生活,笑對人生。

  • 2 # 洋蔥圈之體

    一個車撞你了,灰常生氣,一看無人駕駛,你也就沒氣了,哈哈哈,所以說人啊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呢,反正一樣的結果,又何必大發雷霆呢

  • 3 # 汽車愛好者小范

    空船理論就是假如說您開一個船在海上正在行駛,對面來一個船向你撞過來,假如說船上有人,你會非常生氣,這個人是怎麼開船的,假如說船上沒有人,你會發現,噢,原來是一隻空船,你的怒火就會消失。對於開車人來說,就是說咱們平常開車,路怒,碰到刮蹭或者各方面的話,不要上去就說怎麼開車的,怎麼弄的,怎麼搞的,退一步海闊天空,溝通理解。

  • 4 # 茂名鍾六六

    《空船理論》來自古代一篇文言文,也是一篇帶寓意和教導意義的故事,是古人以折學理論虛構而成,透過故事可折射出:人之德性品行,善與惡盡顯於一言半語之中,人之處事優與劣也盡在一舉一動之間。

    原文:[方舟而濟河,有虛船來觸舟,雖有諞心之人不怒;有一人在其上,則呼張歙之,一呼而不聞,再呼而不聞,於是三呼邪,則必以惡聲隨之,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虛而今也實,人能虛己以盧遊世,其孰能害之]!

    意思是:當划著小木船在河道上穿行時,忽然遇一艘沒人把槳的空船向小木船撞上來,小船無故被撞,這情形是誰都會不樂意也會發下脾氣,但基於是一艘沒有人持舵把槳的空船,於是並無半點怨氣也沒半點情緒激動,但換種情形要是發現撞來的船有人,肯定態度會亢奮,隨即會向對方大聲吆喝,令其把控好船,防止碰撞發生,當一次二次都沒奏效時,第三次就會用嚴詞惡語責罵了,而之前那種胸懷寬闊能容則容的心境心態也就頃刻無存,說句老實話,如果做人能夠以虛懷若谷,泰然自得的心態活於世上,什麼事情都可大化小,小化無了。

    這故事起到了給世人警示作用,意思是凡事不必要太過偏激,也不要盛勢凌人,人生一世,時間漫長,難免有時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人生道路也並非全原平坦,偶爾也會出現上坡或下坡,那麼這種理論也勸告於每位駕駛車輛的司機也是忍一秒能風平浪靜,讓一步可海闊天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耳機怎麼防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