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無止境
-
2 # 聊坐南書房
戚繼光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民族英雄,他帶領“戚家軍”抗擊倭寇的故事婦孺皆知,在民間傳說中流傳著戚繼光為了嚴明軍紀,甚至將自己的兒子處斬的故事。但是也有人對這件事的真實性提出了質疑,在經過一些史學家分析後,認為這是一件以訛傳訛,子虛烏有的事情,也就是說“戚繼光斬子”只是一個傳說的故事,並不是真事。
“戚繼光斬子”傳說的來龍去脈在清代乾隆時期的《寧德縣誌》有一段記載:
公(戚繼光)既平連江,移兵寧德,以其子為前鋒,傳達退縮者斬,其子登白鶴嶺,見倭勢甚盛,回首欲有關白,立斬以徇,三軍股慄,臨戰無不以一當百,於是盡殲群倭,遂平福寧路,寧人感而傷之,因並塑其子之像於廟,配祀無疆。
意思說,戚繼光在寧德白鶴嶺與倭寇作戰時,其兒子為前鋒,因為看見倭寇氣勢較盛而出現畏懼,被戚繼光斬首,戚家軍將士們見狀無不害怕,在與倭寇作戰時都是以一敵百,全殲了倭寇。當地百姓塑了戚繼光兒子的像,放在廟裡供奉祭祀,以感念戚繼光的功勞。
此外在福建連江、莆田、閩侯和浙江義烏、台州等地也有“戚繼光斬子”的傳說,其中《仙遊縣志》中也有記載:“戚公至莆田,將出師,煙霧四塞,其子印為先鋒,勒回馬,且求駐師,公怒其犯令,殺之。”這裡說的和上邊意思差不多,而且說戚繼光的兒子名叫戚印。
“戚繼光斬子”的真相對於戚繼光斬子的真實性,有人提出了質疑,也有人對其進行了分析。這件事的記載只存在與寧德、仙遊、連江等地的縣誌上,而在《明史》、《孟諸戚公墓誌銘》、《戚繼光傳》等這些正史中對這件事都沒有記載。就連後來戚繼光後人編著的《戚少保年譜耆編》中也同樣沒有這件事的記載。
記錄的這件事的《寧德縣誌》竟然是抄錄《連江縣誌》的,而在《連江縣誌》記錄這件事的時候,開頭有“更聞”二字,也就是“聽說”。追根溯源追到《連江縣誌》時,這件事竟然變成了道聽途說,由此可見,這件事的可信度不高。
根據《戚繼光墓誌銘》的記載,戚繼光的正室夫人姓王,野史上說她"威猛,曉暢軍機,常分麾佐公成功" 。看來也是個厲害角色,據說,戚繼光非常害怕她,戚繼光比較有名的“懼內”,說的就是戚繼光比較怕這個王氏。王氏的一生只有一個女兒,她早年生的幾個兒子都在幼年就夭折了,也就是說傳說故事中,戚繼光斬殺的兒子戚印不是王夫人所生。
由於戚繼光“怕老婆”出名,曾有個故事說戚繼光被部下知道戚繼光怕老婆,就用激將法激戚繼光,讓親兵接老婆入軍營,其手下將士盔明甲亮,手執利刃,一派殺氣騰騰,想給王氏一個下馬威。不一會兒,王氏到了營帳,見了這等陣勢,卻毫無恐懼之色,反而目光威嚴,對著戚繼光喝道:"喚我何事?"戚繼光聞言,膽戰心驚,撲通一聲跪下說道:"特請夫人閱兵。"雖然只是一個故事,但戚繼光懼內倒是比較出名的。
由於王氏沒有為戚繼光生下兒子,戚繼光暗地裡納了三個小妾,這事被王夫人知道後,她拿了一把刀找戚繼光算賬,戚繼光跪在王夫人面前號啕大哭,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最終將王夫人的心也哭軟了,最後,戚繼光將小妾陳氏所生的二兒子戚安國過繼給王夫人,這樣,王夫人才算饒了戚繼光。
說這件事是為了說明,由於他的正室王夫人沒有為他生下兒子,而他偷著納的小妾為他生的兒子,在戚繼光在抗倭期間,這幾個兒子年紀都還很小,有的甚至還在襁褓之中,也就是說,戚繼光當時根本沒有能夠有擔任先鋒的兒子,也就沒有斬子一說了。
我們看戚繼光有五個兒子,分別是長子戚祚國、次子戚安國、三子戚昌國、四子戚報國、五子戚興國。長子、次子、四子是小妾陳氏所生;三子為沈氏所生;五子為小妾楊氏所生。 戚繼光的幾個兒子除了次子戚安國幼年早夭外,其他幾個都活到成年,而且都蒙蔭擔任了官職。
戚繼光的長子戚安國繼承了祖上的職位為登州衛指揮僉事,後升濟南府掌印都司,上邊說的《戚少保年譜耆編》,就是由他編撰的。另外的三個兒子,其中三子戚昌國蒙祖蔭錦衣衛指揮、都督府都督同知,贈驃騎將軍;四子戚報國蔭錦衣衛百戶,贈驃騎將軍;五子戚興國蔭錦衣衛指揮僉事,贈昭勇將軍。這也說明,戚繼光的幾個兒子並沒有因為違反軍令被其斬殺。
不過,也有人說戚繼光斬的是他早年收的義子,對於這種說法,也沒有什麼令人信服的證據,即便他斬殺的是他的義子,那麼在《明史》、《戚繼光傳》等正史中也應該有記載,這並不是什麼需要避諱的事情,但所有正史資料對這件事都沒有記載,所以說“戚繼光斬子”這件事,應該是不存在的,也許是個以訛傳訛的烏龍事件。
對於為什麼會有這種傳說,有人分析應該是由戚繼光所著的兩本書引起的,戚繼光在《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中都有過“若犯軍令,就是我的親子侄,也要依法施行,決不干預恩仇。”,這只是戚繼光表明的,在軍紀面前人人平等的治軍態度,也許被人們以訛傳訛,變成了“戚繼光斬子”了。
故事不是真的,但是戚繼光治軍嚴謹倒是確有其事,他要求士兵對他絕對服從,在他的指令下,前面就是刀山火海也要往前衝,不得後退,違令者定斬不赦。也正是如此,戚繼光才能組建起一支能征善戰、紀律嚴明的抗倭隊伍,取得了令倭寇聞風喪膽的戰績。
-
3 # 青藤新樹
戚繼光斬子的故事後世演繹的成分居多,
原因有二:
一,戚繼光媳婦是將門虎女,為人強勢,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出現;
二,戚繼光為人圓滑,在仕途路上就有過送金銀,送美女的行為。
三,戚繼光斬子應是後世對戚家軍軍紀嚴明評價的投射。
但無論如何,戚繼光仍然是我們歷史中不可多得優秀將領,在維護國家統一上有不可否認的突出貢獻。
-
4 # 中孚鑑
戚繼光,字元敬,他是明朝著名的軍事家,是明朝抗倭名將。他在東南沿海抗倭十多年,從而清除了倭患,讓當時的沿海百姓得以過上安全的生活。後來他又去北方抗擊蒙古,也因此確保了明朝北方的安定。故而戚繼光可謂戰功赫赫。
而在民間也流傳著有關戚繼光的故事,比如戚繼光斬子的故事就被廣為流傳。
那戚繼光斬子的故事,在歷史上是否存在呢?
戚繼光斬子,斬的是戚印。在當初戚繼光帶領戚家軍抗倭的時候,有一次大約有三千個倭寇從沿海上岸準備搶劫為惡。戚繼光知道後,於是就讓戚印埋伏,再把倭寇引到埋伏的地點,然後在包圍倭寇,從而把這些敵人殲滅。
然而戚印卻交戰、求勝心切,還沒有等倭寇全部進入包圍圈,他就開始下令殺敵,從而讓一些倭寇逃走了。
這場戰役結束後,戚繼光以戚印違反軍令,所以就下令斬首戚印。當然雖然有很多將領給戚印求情,但是戚繼光是一軍之帥。若他的兒子違反軍令而不殺,以後又怎麼治軍呢,所以最終戚繼光還是把戚印斬了。
在戚繼光斬子的故事中,戚印又名為戚英、戚狄平,是戚繼光的長子。但是在歷史上,戚繼光的長子是戚祚國,次子是戚安國,三子是戚昌國,四子是戚報國,還有一個戚興國。而卻沒有戚印。所以戚印可能多是文藝作品中的人物。而戚繼光斬子的故事存在與否則就可想而知了。
當然戚繼光斬子的故事著重點並非真實存在與否,而且戚繼光治軍嚴格。作為一軍之帥,若因為是自己的親人而怠慢軍法,那何以服眾,以後又怎麼再以軍法命令士兵呢!治軍不要嚴,何以帶兵打勝仗。
回覆列表
戚繼光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婦孺皆知的人物,他抗擊倭寇的壯舉,將他的名字銘刻在那座永垂不朽的歷史豐碑上。戚繼光之所以抗倭寇成功,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他的軍隊有著無可比擬的嚴明紀律。正因為如此,對於民間流傳的戚繼光斬子的故事,儘管還有少數學者表示懷疑但是一般的歷史學家都對戚繼光斬子的事實予以了肯定並給出了充分的論證。
一般學者都承認戚繼光斬子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但是對這個故事發生的地點存有疑問。以這種觀點為前提,又形成了兩種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認為,戚繼光斬子的故事發生在浙江台州地區。在一次與倭寇戰鬥的過程中,戚繼光命他的兒子為先鋒,將敵人誘至仙居城外再予以反擊,以迫使城中的倭寇出援,一舉殲滅。但他的兒子戚印見到倭寇押著一些搶掠來的婦女和牛羊便再也沉不住氣,沒有按照計劃行事,結果儘管獲取了勝利,但也違背了他父親定下的軍紀,最後被戚繼光按照軍紀斬首。
然而也有另外一種說法認為,儘管戚繼光斬子是事實,但是他不是在臺州而是在其他地方與倭寇交戰過程中由於其兒子違背了軍紀而被迫斬殺的。
戚繼光對兒子違反了行軍途中不得往回跑的軍法規定的行為感到十分憤怒,於是忍痛揮淚斬子,以正軍法。
有些人總結出了一些重要的理由來論證威繼光斬子的故事,他們認為從幾個方面可以將戚繼光斬子的事實予以確認。
其一主要是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裡對繼光著效新書》評述裡有“以臨陣回顧,其長子”;
其二主要是《仙遊縣志》,裡面有“威公至莆田,將出師煙霧四塞,其子即為前鋒,勒馬回,且求駐師,公怒其犯令,殺之”的記載;
其三趙吉士有“大將軍戚公繼光其夫人威猛,時掌軍機,常分麾佐公成功,止生長嗣一人,亦善戰,置在前隊軍法反顧者,偶與敵戰敗反顧,公即斬之”的記錄;
其四是在戚繼光曾經抗擊倭寇的地方都有小將軍的祠堂,如果沒有戚繼光斬子的故事,沒必要建立祠堂來表示對他兒子的懷念。探尋歷史真實的背後必將要付出許多艱辛和努力。
其實,不論威繼光有沒有斬子都對他的英明神勇沒有任何影響,不過有了他為維護軍紀而殺親子的事實,使得他在後人心中的形象便會更加高大、更加值得人們敏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