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書家集

    家鄉的老話很多,就連我這個在外地生長的子孫,也瞭解了不少,主要是父親轉述的。

    比如“有毒的東西不吃,噎人的話不說”“見到老人笑一笑”“客客氣氣不倒醜(就是不丟人的意思)”“哥哥帶弟弟,兄弟手拉手”“不怕窮,不怕苦,就怕趴下不起來”,等等。

    然而,對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老話,就是“不讀書,變成豬。”這句話可以說代代相傳,總是記憶猶新。

    千百年來,鄉下的老人們,這句話講了一遍又一遍,簡直百說不厭,力爭做到深入人心。我覺得,這句話雖粗一點,道理卻很正確!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說的是客家人崇文重教觀念的事:客家人對子弟入學是十分看重的,他們當中非常流傳的諺語,就有很多事關於重視教育、關於讀書的重要性的,比如:“生子唔讀書,不如養頭豬”“目不識丁,枉費一生”“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貧困人家的子女本是讀不起書的,但客家人卻偏偏家貧子讀書的很多。

    因為在封建社會時,每個客家姓氏宗族都有一份學田,學田的收入為優秀的貧家子弟讀書提供了保證。客家諺語,勸學的內容隨處可見:“路不走不平,人不學不成”“撿漏趁天晴,讀書趁年輕”“天光唔起誤一日,少年唔學誤一生”,等等。

    毛澤東主席教導我們:“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愚蠢的軍隊,是不能戰勝敵人的!”要想建設強大的軍隊,全面提高幹部戰士的文化素質是第一位的,一點都不能含糊!

    當兵的在刻苦訓練、努力提高軍事技術水平的同時,必須好好學習文化,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識,做能文能武的優秀戰士,才是正道。

    以前在部隊,有些人也認為,文化水平高低無所謂,只要平時能吃苦,戰時不怕死,打仗能衝得上去,能把敵人幹掉,就是好戰士。沒有文化照樣過日子,照樣當兵打仗、保衛祖國,這純粹是扯淡。

    在地方,有些人同樣存在這種錯誤思想,總覺得自己有關係、路子野,腦瓜靈活,在外面朋友多,能賺錢,就是好傢伙,讀不讀書用處不大,上了大學,甚至讀研究生,畢業出來照樣失業。這種人目光很短淺,看不到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不管在什麼地方、從事什麼職業,只有好好學習文化知識,掌握科學技術,擁有現代社會所需要的本事,才能“路路通”,這是現代社會中生存、發展的基礎條件和實際需要。在現代社會,一個人沒有文化,的確就是“睜眼瞎”,根本適應不了社會的發展變化!

    “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書是黃金屋,書是人間寶,書是顏如玉,書是前程路。這話雖然老套,卻不無道理。

    多讀書,努力學好文化知識,確實能夠一生受益。尤其是那些無權無勢的窮人家孩子,透過刻苦讀書,學業有成,由此出人頭地,走向仕途,就可以改變貧窮的命運,成就一番事業。

    當今社會,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沒有文化就會被社會發展潮流所淘汰。治貧先治愚,很多人都說“要致富,先修路”;依我看,“要致富,先讀書。”

  • 2 # 妙勤

    我和弟弟很小很小的時候,那是個雪後沒有太陽的冬天,那天特別特別的冷,奶奶不讓到院子去玩,我們只好趴在窗臺上,透過窗上的玻璃看院子裡的光景,院子裡牆邊上有一個狗狗的窩,當狗狗趴到窩裡時,就會來一群鳥(麻雀)到狗狗飯盆旁的地上,快速的啄食吃,並不停的吱吱的叫著,我就高興地去告訴奶奶:“奶奶,奶奶你看飛來了一群鳥,還吱吱地叫著呢”!奶奶慢慢地說:“那不是叫,那是在說話”。我們睜大好奇的眼睛,看著奶奶,奶奶說:“天氣很冷,鳥凍的很難受,它們說啊:冷和和(huo),冷和和,出了太陽壘個窩。”意思是太冷了,太冷了,等到太陽出來的時候,就去壘個窩。我和弟弟就特別高興,盼著太陽快點出來,等鳥有了窩,不用挨凍了。

    到了第二天,太陽出來了,我們依然趴在窗臺上玩,我們以為鳥壘窩去了,不能來吃食了。突然聽到吱吱的鳥叫聲,抬頭向外望去,看見一群鳥就像從天上撒下來的一樣,落到狗狗飯盆旁的地上,快速的啄著食。我就趕緊告狀式的告訴奶奶:“奶奶,奶奶太陽出來了,鳥沒有去壘窩,吱吱地叫著又來了”。奶奶還是慢吞吞地說:“那不是吱吱叫,是在說,得過且過,得過且過”。奶奶又自言自語地說:“它們不會去壘窩的,以後也不可能有窩住”。“為什麼呀”我和弟弟齊聲問。奶奶繼續說“它們呀,很冷的時候就想去磊個窩,太陽出來暖和了它們就開始懶惰,只要能過的去就好,不做長遠打算,沒有遠見。打算好了(計劃)又不去做,所以就沒有窩住了。”奶奶告訴我們,不要學鳥兒,以後無論做什麼事要有打算。打算好了的一定要去做。”奶奶沒有文化,講不出大道理,但她是一位有智慧的奶奶。她的話一直記在我心裡。

    後來長大了,慢慢明白:人一定要有美好的理想,且要“言必行,行必果”。奶奶雖然離開我們很多年了,但心裡永遠記著奶奶和她的老話:“冷和和(huo),冷和和,出了太陽壘個窩” 、“得過且過,得過且過”。奶奶的話時常浮現在我的腦海,伴著我慢慢長大、慢慢成熟、慢慢老去。謝邀!

  • 3 # 破日見曉

    小時候村裡住,街坊有一位長輩,論資排輩我們叫聲會奶奶,如果還活著今年應該整八十了。

    往前數二十年她就是村裡德高望重的人物,誰家有紅白喜事,婚喪嫁娶,都會喊了她去張羅,用我們老家的話那就是頭朝外的場面人。

    以前那個年代的女子都成家早,因為家裡窮為了給弟弟娶媳婦被換親到的男方家,嫁的男人是工人,所以家境在當時算很好了,吃喝不愁,打我記事兒起,她就已經兒孫滿堂,兒子種地,媳婦兒做飯,一大家子生活的幸福祥和。

    多數放學的時候孩子們都會放家書包就跑街上玩,會奶奶會坐在門前的門蹲上看著我們一群孩子瘋玩,偶爾還會從兜裡掏出糖果用牙咬開來分給大家吃,得了糖吃的我們就會圍著吵著要聽會奶奶講故事,以前當故事聽,後來才知道那是無法追溯來歷的老話。

    小時候村裡吃水還是那種靠人力攪拌的轆轤才能打水的深井,會奶奶說的最多的就是告誡我們: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

    現在的說法是以前廟裡都有一些比較貴重的器皿,一個人進去有偷東西的嫌疑,所以“一人不進廟”;以前電還沒普及,村裡晚上還是靠點蠟燭照明,會奶奶的版本是:廟裡供奉的神佛模樣高大威武,加以彩釉彩繪,紅衣加身,不免令人望而生畏,膽小的甚至會被嚇出一身病來,所以告誡我們不要隨便進廟,當時不以為然,還以為是嫌我們小孩子偷吃上供的果子故意嚇唬我們呢。

    “二人不看井”是說如果兩個人一起看井,如果不小心失足跌入井中,另一個人就會被誤解為肇事者。會奶奶的原話是:知人知面不知心,你自認的親人也好,朋友也好,除了父母,沒人希望你過的比自己好,凡是要考慮周全,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做人要謹慎。

    小孩子總會為了能吃到大點兒的一半糖果而你推我搶的擠來擠去,一不小心給推到了,糖果掉地上髒了不能吃了,手也被地上的沙礫硌破了,會奶奶一邊扶起孩子一邊唸叨:看-看-看,貪小便宜吃大虧了吧。告誡我們將來長大了萬不可耍小孩子脾氣,不要為了貪圖眼前的一點點的好處,而失去原本擁有的東西,甚至搭上自己身邊人的利益,即害了別人也害了自己。

    孩子總是貪玩的,上樹爬牆,下河摸魚。會奶奶會笑我們:上樹磨皮,下樹跌驢。教育我們要注意形象,不能跟拉磨的驢一樣撒潑打滾,女孩子要端莊,男孩子要勇敢。

    諸如類似的還有很多:什麼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教育我們做人要學會善良;人在做,天在看,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告誡我們凡事不可做的太絕,要多留有餘地;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說老話都是過來人所經所歷總結出來的要學會總結經驗教訓;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做事一定要三思而後行;吃人家嘴軟,拿人家的手短---凡事不可讓人抓住把柄,以免以此受人要挾任任人擺佈......

    在那個沒有電視,沒有手機,沒有知識來源可供汲取的年代,會奶奶講的老話故事就是我們的精神食糧,雖然不是名人名言,沒有熱度,沒有流量,那時卻是點亮我們人生道路的一盞燈,交給我們做人的道理,指引我們少走彎路,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值得我們把先人的老話文化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亞伯拉罕是大器晚成的切爾西核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