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顏碎碎念

    IPO指股份公司將它的股份第一次向社會公眾公開出售。

    案例的話,華人壽、如上港、tcl、百聯股份、中石化、寶鋼、武鋼、本鋼、鞍鋼等都有

  • 2 # 一招媒體

    來源丨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作者丨娛美人360之後,又迎來一家中概股企業即將IPO的訊號。

    今日,博納影業釋出公告,宣佈近期已經正式向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新疆監管局報送了IPO輔導備案申請材料並獲得受理,正式進入上市輔導期,相應的輔導計劃以及實施方案,由中信證券制定。

    這意味著兩點:

    首先是,博納影業已經完全私有化,之前因為外匯管制而無法拆除VIE的擔憂迎刃而解。其次是,博納影業2016年的營收已經滿足國內IPO稽核上市的要求。

    從2010年在納斯達克上市,到宣佈私有化,到完全拆除VIE,再到現在準備IPO,從資本層面看,與其他估值漫天要價的影視公司相比,博納影業一直是一家被低估的企業。

    一個明顯的標誌是,私有化之後的7大股東在博納影業A輪中全部增持,且新進的股東數量非常少。

    不過,私有化遇上股災,拆VIE遇上外匯管制,這次博納影業能順利透過IPO大考麼?

    影視行業頭部公司中的價值窪地

    作為國內最早海外上市的影視公司,於冬曾說在美國上市導致博納市值被低估,這也是他決定在美退市回到國內A股的原因。

    2015年6月12日,博納影業決定私有化,按其當日收盤價來計算,博納影視的總市值還不到50億元人民幣,而當時華誼兄弟的最新市值為535.43億元,光線傳媒為463.07億元,分別是博納影業的10倍多和9倍多。

    在本次上市輔導前,博納影業剛剛完成了25億的A輪融資,投後估值150億。這距離從美國退市才剛剛用了8個月的時間。

    本輪融資由阿里影業、騰訊領投,中信證券金石基金、國開金融有限責任公司、中植企業集團、招銀國際金融有限公司、工商銀行、新華聯集團等機構參投。

    這是博納影業上市前最後一輪融資。於冬坦言,這輪融資不僅降低了博納的運營成本,也為博納未來排隊3年上市準備好了所需要的糧草和彈藥。

    在完成私有化這1年左右的時間裡,博納影業因為無法登陸A股而導致無法從A股市場公開發行股票募資,錯過了一些機會。

    比較明顯的機會就是,去年光線傳媒收購貓眼。鑑於曾經入股淘票票,說明博納影業也不是不重視線上購票平臺。娛樂資本論曾經分析,或許,博納也曾有過買下貓眼電影的想法,但心有餘而力不足。

    畢竟當時正在私有化的博納,得全身心投入其中,確保順利迴歸,還幾乎做出這樣大規模的資本運作。而且,按照博納當時的估值,跟貓眼換股也會是非常吃虧的做法。

    但這1年內,A股影視公司股價並不穩定。

    2016年下半年,影視股成為下跌重災區。截至12月27日,28個申萬一級行業中,傳媒行業指數區間下跌超25.38%,而影視是其中表現最差的子行業。市場曾經的幾大明星股,如萬達院線估值幾近腰斬,華誼兄弟跌幅超過40%,光線傳媒跌幅達35%……

    而博納影業則安穩地躲過了股災。

    投資人認為,如今嘉行傳媒以50倍PE完成新一輪融資,開心麻花上一輪融資估值也已經達到51億,相比而言,在一級市場的頭部影視公司中,博納確實是一塊價值窪地。

    甚至連《金融時報》也認為,博納的估值原本應該在私有化估值之上4倍。

    博納影業能否順利透過IPO大考?

    儘管已經是萬事俱備,但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快,博納能否順利IPO仍要打問號。不過,最起碼,目前開看,公司業績應該不是問題。

    作為國內傳統五大民營電影公司之一,博納業務覆蓋整個電影鏈條:製作、發行、院線三足鼎立,娛樂行銷、藝人經紀、實景娛樂等諸多板塊也做出了業績。

    在《澳門風雲3》和國慶檔的《湄公河》票房雙雙超過11億,2016年全年淨利潤超過4億,而由博納影業主投主控的影片票房超過中國產影片總票房的8%。

    在小娛看來,這些成績得益於博納製作、發行、放映三大板塊的協同發力的結果。

    在影院方面,截止今年3月31日,博納影業旗下正式運營的自營影院達到39家,另有2家計劃於今年6月開業,41家共計銀幕338張,其中包括16張中國巨幕和 5 張 IMAX 巨幕。

    同時,博納與imax簽署了重大合作協議,未來5年,將會建設30個IMAX影廳。博納已經成為還是 IMAX 在中國市場的五大合作伙伴之一。可見,博納下游影院質量上將有明顯的提升。

    2017年,博納影業主投主控的專案包括《建軍大業》、《紅海行動》、《貪狼》、《追龍》、《明月幾時有》、《拆彈專家》等多部中國產大片。

    在政策層面,近期證監會對影視上市公司再融資,以及併購重組方面監管缺失比較嚴。甚至有訊息傳出,“影視、娛樂、文化類再融資專案全部勸退,併購重組也勸退。”的訊息。

    但這一收緊政策的另一面是——當下,IPO正加速稽核,這也包括了娛樂產業的多家擬上市公司。

    “證監會現在的思路就是鼓勵更多企業IPO,加大二級市場資產供給,儘量減少過去那種上市後瘋狂圈錢的行為。” 在近期一個論壇上,泰合資本創始合夥人兼CEO宋良靜這樣表示。

    娛樂資本論查詢證監會2017年以來公佈的IPO核發數量發現,每週IPO核發數量基本都在10家以上。

    一週審批10家公司,相當於1年能有520家公司登陸A股。這是什麼概念呢?

    此前,博納影業遞交材料的時候稱,前面還有700多家在排隊,要做IPO融資,儲備3年的糧食。但按照目前IPO的稽核速度,博納影業或許用不了3年這麼久。

  • 3 # 娛樂資本論

    首次公開募股(IPO)首次公開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簡稱IPO):是指一家企業或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將它的股份向公眾出售(首次公開發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會公眾公開招股的發行方式)。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據相應證券會出具的招股書或登記宣告中約定的條款透過經紀商或做市商進行銷售。一般來說,一旦首次公開上市完成後,這家公司就可以申請到證券交易所或報價系統掛牌交易。有限責任公司在申請IPO之前,應先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

    另外一種獲得在證券交易所或報價系統掛牌交易的可行方法是在招股書或登記宣告中約定允許私人公司將它們的股份向公眾銷售。這些股份被認為是“自由交易”的,從而使得這家企業達到在證券交易所或報價系統掛牌交易的要求條件。 大多數證券交易所或報價系統對上市公司在擁有最少自由交易股票數量的股東人數方面有著硬性規定。

    香飄飄衝擊IPO成功

    就在本週二,證監會發布訊息,香飄飄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IPO獲得透過,成為A股市場的奶茶第一股。招股書顯示,2014年到2016年期間,公司廣告費用高達9.5億,甚至去年1年的廣告費就達到3.6億,超過了全年淨利潤2.7億。為了增加使用者粘度,香飄飄從2012年前後就開始做各種綜藝冠名和影視植入。2012年植入《一起來看流星雨3》,2015年植入《兩生花》;2016年植入了《歡樂頌》……在這些劇熱播的同時,香飄飄也的品牌知名度也一起走上巔峰:“香飄飄每年賣出7億杯”也成為廣告創意中的一部分。不過,一部影視劇的植入可能只需要小几百萬,明星代言費也在小几千萬量級,就算植入和明星代言都加在一起,香飄飄的廣告費也達不到3億。更值錢的是衛視的硬廣,尤其是綜藝冠名。從2011年初,香飄飄營銷路線轉至娛樂時尚時,便一直是浙江衛視各類娛樂節目的長期贊助商。《我愛記歌詞》、《臥底超模》都能看見香飄飄的影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訓練兵乓球前三板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