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梅山425

    出自“增廣賢文”,是古訓,讓後代人引以為戒。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指有道德的人想得到金錢,必須經過合理的路徑得到。

    不能走歪門邪路。不能超過做人的底線。不能損害別人的利益,不能影響別人生存,不能破壞公共環境。

    要靠自己的勞動,體力勞動、腦力勞動,得到應該得到的金錢。

  • 2 # 微蒙

    中華文明5000年的發展史,歷史以來就是一個文明型的國家,崇尚仁義禮智信,講究的是信用,上到統治階層都也要講究得民心得天下,取信於民,下到普通民眾也要講究誠信。取之有道中的道是一種方式,方法,是一種做事的原則,同時也是做人的一種標準,同時這個道也有一層道德的含義在裡面,意即做人做事也要符合道德的標準,華人還是究仁義,誠信,一但人失去誠信,就算一時的成功。到後來也不會得到善終。

        這我們可以把時間拉長了去觀察,曾經的一些成功人士,由於開始時的不擇手段失信於人,到後來沉沒於歷史的長河,所以一個人無論是從商,還是做其他職業,是要遵從道德標準,不然很難得到善終。

  • 3 # MR瑞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句話出自《增廣賢文》,《增廣賢文》又名《昔時賢文》、《古今賢文》,是一部古訓集、民間諺語集,為中國古代兒童啟蒙書目。書名最早見之於明代萬曆年間的戲曲《牡丹亭》,據此可推知此書最遲寫成於萬曆年間。後來,經過明、清兩代文人的不斷增補,才改成這個模樣,稱《增廣昔時賢文》,通稱《增廣賢文》,其內容彙集了為人處事的各類諺語,很有哲理性,釋道儒各方面的思想均有體現。人稱“讀了增廣會說話,讀了幼學走天下”。作者一直未見任何書載,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間儒生周希陶曾進行過重訂,很可能是民間創作的結晶。

    而在《論語》中也有被提到,子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貞婦愛色,納之以禮。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這段話被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說:有錢有地位,這是人人都向往的,但如果不是用“道”的方式得來,君子是不接受的;貧窮低賤,這是人人都厭惡的, 但如果不是用“道”的方式擺脫,是擺脫不了的。君子離開仁義,難道還能以惡立名?所以,君子任何時候—一哪怕是在吃完一頓飯的短暫時間裡也不離開“道”,倉促匆忙的時候是這樣,顛沛流離的時候也是這樣。

    這裡也提現了“道”的重要性。人在任何時候都離不開“道”。當然孔子在這裡也沒有給出關於何為“道”的清楚論述,但是在《荀子.榮辱》篇中卻給出了比較詳細的解釋:

    “榮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體。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榮者常通,辱者常窮;通者常制人,窮者常制於人:是榮辱之大分也。樸愨者常安利,蕩悍者常危害;安利者常樂易,危害者常憂險;樂易者常壽長,憂險者常夭折:是安危利害之常體也。”

    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榮與辱的最大區別,要看一個人對安危利害態度來判別.把義放在首位然後取利的為榮,把利放在首位而後才求義的就是辱.以義立身的就榮耀相隨,處處通達,以利立身的就恥辱困繞,困窘交加;通達順利者就可以駕馭別人,窘困者受制於人。

    這裡說的“義”就是“道”。理解過來的意思就是“道義”也是“天道”“人道”。人人都愛財,但是對於君子,古人對於有才德的人都稱之為“君子”。而今天也一樣。有才德的人追求財富都重“道義”重“天道,人道”。按照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來辦事。絕不“違背道義,逆天而行。”不然,得來的財富終不能守住。

    就像當前在“新冠疫情”爆發時期,很多人為了追求財富,透過一系列有違道義的方式來大發國難財。違背了“天道人倫”最終等待他們的將是法律的嚴懲。所賺取的不義之財也只能是隨風而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怎麼看待喜歡在網上詛咒別人家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