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地圖帝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爆發了一場重要的世界能源危機。中東國家禁運石油,不僅讓第四次中東戰爭戰局險些扭轉,更讓西方國家嚐到了苦頭。能源危機的爆發的原因是什麼,我們就在文章中來分析一下。一、美國石油需求量大1920年,美國油田佔全球石油產量的近三分之二。 1945年,美國的產量增加到三分之二以上。 1945年至1955年間,美國能夠獨立滿足自身的能源需求,但到20世紀50年代後期每年進口3.5億桶,主要來自委內瑞拉和加拿大。從1969年開始,美國石油產量無法跟上需求增長的步伐。1973年,美國的產量下降到全球產量的16.5%。當時在中東生產石油的成本足夠低,儘管美國對石油進口徵收關稅,美國的石油公司仍可以獲利。第一批利用中東低生產成本的美國公司是蓋蒂公司、印第安納州標準石油公司、大陸石油公司和大西洋裡奇菲爾德公司。1959年,美國總統德懷特·艾森豪威爾表示:“只要中東石油繼續像現在一樣便宜,我們就可以調整政策增加進口。”美國石油產量下降的同時,國內需求在增加,同時導致通貨膨脹和1964年至1970年間消費物價指數穩步上升。二、中東石油產量大增1971年8月15日,美國單方面退出佈雷頓森林協定。美國放棄了黃金交易所的標準,美元的價值被“浮動”(根據市場需求上漲和下跌)。此後不久,英國緊隨其後,實行英鎊浮動匯率。使得當時的貨幣預期價值在一段時間內無法預測地波動,其結果是美元貨幣貶值。由於石油以美元計價,石油生產國的實際收入減少了。1963年至1970年間,美國的石油剩餘產能從400萬桶/天下降到100萬桶/天,增加了美國對外國石油進口的依賴。尼克松在1971年對石油實行了價格上限,所以美國對石油的需求增加,產量下降,增加了美國對外國石油進口的依賴,因為進口石油的低價格促進了消費。1970年至1973年間,美國原油進口量幾乎翻了一番,1973年達到每天620萬桶。三、中東國家利用石油對抗西方歐佩克(OPEC)在石油生產中的作用也不可小覷,歐佩克由五個石油生產國委內瑞拉、伊拉克、沙烏地阿拉伯、伊朗和科威特於1960年9月14日在巴格達會議上成立。歐佩克是在各大資本主義強國大幅削減石油價格後組織的。到1970年,阿爾及利亞、印度尼西亞、卡達和奈及利亞進入歐佩克。有81家石油公司在中東開展業務,促成了中東國家石油生產業蓬勃發展。1971年9月,歐佩克發表聯合公報,稱從那時起,他們將以固定數量的黃金價格對石油進行定價。中東國家曾經考慮過運用石油“武器”來促使西方國家和以色列妥協,阿拉伯石油生產國兩次試圖利用石油作為“武器”,第一次是1956年英國、法國和以色列入侵埃及時的蘇伊士危機。在衝突期間,敘利亞人破壞了跨阿拉伯管道,中斷了向西歐的石油供應。第二個例子是1967年埃及和以色列之間爆發戰爭,禁運持續了幾個月。 第四次中東戰爭的爆發給,中東國家再一次利用石油達到戰略的機會,1973年10月6日,埃及襲擊了西奈半島附近地區,敘利亞在戈蘭高地發動了一次攻勢,這兩次攻擊的範圍都是在1967年六日戰爭期間被以色列佔領的地區。 1973年10月17日,阿拉伯石油生產國減產5%,並對以色列的盟友美國、荷蘭、南非和葡萄牙實施石油禁運。到12月份,產量已降至9月份的25%。這導致了全球經濟衰退和美國與歐洲盟友之間的緊張局勢加劇,這些盟友指責美國透過向以色列提供援助來挑起禁運。歐佩克要求以色列完全撤出1948年停戰邊界前的所有領土,來換取其取消禁運。這就是世界能源危機發生的前因後果。

  • 2 # 跳舞的山羊

    1973-1974年,在阿拉伯國家採取的石油減產、禁運、提價、在國際石油公司中增加參股權和對國際石油公司進行國有化等措施的綜合作用下,國際石油價格暴漲,導致了一場世界範圍的“石油危機”。人們通常稱之為“第一次石油危機”。石油危機在西方世界造成極大恐慌,引發了西方國家戰後最嚴重的經濟危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調音器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