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dadazhu1
-
2 # 使用者6057070978277
杞國是個小國,史書罕有記載,《史記》中雖有《陳杞世家》記載陳國、杞國兩國的歷史,但對杞國的描述只有二百七十多字,而且還特別說到:“杞國微小,其事蹟不值得記載。” 這樣的小國,在周圍強鄰的壓迫下,被迫屢次遷徙。
據《大戴禮記·少間篇》記載,商湯擊敗夏桀,滅亡夏朝後,將夏王室姒姓的一些遺族遷到杞國(今河南杞縣一帶)。杞國最初大致在今河南省杞縣一帶,後來遷到今山東省新泰,後又遷至昌樂、再至安丘東北(坊子區黃旗堡街道杞城村)。杞國的存在也得到殷商甲骨文的證實,商王武丁曾娶一位杞國女子為妃,是其六十多位后妃之一。當時,杞國的爵位是伯爵,甲骨文卜辭有“杞侯”的字樣。
杞國雖小,但也有其重要意義,那就是杞華人是夏朝王室的後裔 ,存有夏禮,與越國公族同出一脈。因此孔子曾為考察夏朝之禮而到訪杞國。但是由於杞國文獻大多散失,因此孔子感慨道:“夏朝的禮,我能說出來,但是夏朝的後代杞國不足以證明我的話;殷朝的禮,我能說出來,但殷朝的後代宋國不足以證明我的話。這都是由於文字資料和熟悉夏禮、殷禮的人不足的緣故。如果足夠的話,我就可以得到證明。”
歷史上還流傳著一些和杞國有關的故事, 《列子·天瑞》中所說的杞人憂天的故事,就發生在杞國。該成語雖說往往用來形容庸人自擾的無謂擔憂,但也有人認為,這和杞國多經磨難而造成的華人憂患意識有關。
到至今為止,共計有六塊殷墟甲骨文提到杞侯或杞地,可作為商代杞國存在的證據。而在杞縣尚未找到杞國遺存,縣城中曾有後人建的東婁公廟,祭祀杞國開國君主東婁公(杞東樓公),該建築在1949年後也已被拆毀。清朝道光和光緒年間,曾在新泰出土過一批杞伯每亡所做的青銅器。2002年,新泰周家莊又發現杞國的貴族墓葬群,證實新泰曾是杞國所在地。另外,1962年,武漢市文物商店曾收購到一件杞伯每亡的簋,1966年,山東滕縣出土了一件每亡的鼎。
回覆列表
杞國是個小國,史書罕有記載,《史記》中雖有《陳杞世家》記載陳國、杞國兩國的歷史,但對杞國的描述只有二百七十多字,而且還特別說到:“杞國微小,其事蹟不值得記載。” 這樣的小國,在周圍強鄰的壓迫下,被迫屢次遷徙。
據《大戴禮記·少間篇》記載,商湯擊敗夏桀,滅亡夏朝後,將夏王室姒姓的一些遺族遷到杞國(今河南杞縣一帶)。杞國最初大致在今河南省杞縣一帶,後來遷到今山東省新泰,後又遷至昌樂、再至安丘東北(坊子區黃旗堡街道杞城村)。杞國的存在也得到殷商甲骨文的證實,商王武丁曾娶一位杞國女子為妃,是其六十多位后妃之一。當時,杞國的爵位是伯爵,甲骨文卜辭有“杞侯”的字樣。
杞國雖小,但也有其重要意義,那就是杞華人是夏朝王室的後裔 ,存有夏禮,與越國公族同出一脈。因此孔子曾為考察夏朝之禮而到訪杞國。但是由於杞國文獻大多散失,因此孔子感慨道:“夏朝的禮,我能說出來,但是夏朝的後代杞國不足以證明我的話;殷朝的禮,我能說出來,但殷朝的後代宋國不足以證明我的話。這都是由於文字資料和熟悉夏禮、殷禮的人不足的緣故。如果足夠的話,我就可以得到證明。”
歷史上還流傳著一些和杞國有關的故事, 《列子·天瑞》中所說的杞人憂天的故事,就發生在杞國。該成語雖說往往用來形容庸人自擾的無謂擔憂,但也有人認為,這和杞國多經磨難而造成的華人憂患意識有關。
到至今為止,共計有六塊殷墟甲骨文提到杞侯或杞地,可作為商代杞國存在的證據。而在杞縣尚未找到杞國遺存,縣城中曾有後人建的東婁公廟,祭祀杞國開國君主東婁公(杞東樓公),該建築在1949年後也已被拆毀。清朝道光和光緒年間,曾在新泰出土過一批杞伯每亡所做的青銅器。2002年,新泰周家莊又發現杞國的貴族墓葬群,證實新泰曾是杞國所在地。另外,1962年,武漢市文物商店曾收購到一件杞伯每亡的簋,1966年,山東滕縣出土了一件每亡的鼎。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d1a20cf431adcbefe20e93ecabaf2edda3cc9f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