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水落石出0307
-
2 # 手機使用者51246281523
小娃撐小艇,偷採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唐·白居易
幼女才六歲,未知巧與拙。白夜在堂前,學人拜新月。唐·施肩吾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清·袁枚
籬外誰家不繫船?春風吹入釣魚灣。小童疑是有村客,急章柴門去卻關。 唐·崔道融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來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宋·范成大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高鼎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唐·胡令能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宋·楊萬里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宋·辛棄疾
-
3 # 語茗殤
池上
唐 · 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採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小兒垂釣
唐 · 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所見
清· 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夜書所見
宋 · 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村居
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清平樂·村居
宋 · 辛棄疾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宿新市徐公店
宋 · 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幼女詞
唐 · 施肩吾
幼女才六歲,未知巧與拙。
向夜在堂前,學人拜新月。
桑茶坑道中
宋 · 楊萬里
晴明風日雨干時,草滿花堤水滿溪。童子柳陰眠正著,一牛吃過柳陰西。
-
4 # 飄搖的炊煙
所見
清 · 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清平樂·村居
宋 · 辛棄疾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村居
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宿新市徐公店
宋 · 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採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詠鵝
唐.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幼女詞
唐·施肩吾
幼女才六歲,未知巧與拙。
向夜在堂前,學人拜新月。
小兒垂釣
唐·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 瑤臺鏡 ,飛在青雲端。
夜書所見
宋·葉紹翁
蕭蕭榕葉送寒聲, 江上秋風動客情 。
知有兒童捉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
5 # 井長70629721
初唐的駱賓王,在七歲時就寫下一首詠鵝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這首應該是描寫童趣的古詩吧。
-
6 # 對坐調笙
一葉小舟兩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是無雨都張傘,
不是遮頭是使風。
(作者和詩名都忘,但詩很好)
-
7 # 風雅宋
中華民族比較早熟,儒家等主流文化要求人老成持重。古人墓誌銘中,常以其人童年時不愛嬉戲為美,意在說明其人早熟,從小便與眾不同,長大後果然有所作為。
兒童的天真爛漫、心無芥蒂卻是那樣動人。最富童心的中國詩人們,忍不住歌詠童心童趣。多寫兒童的活動,而很少寫他們的靜處。當然,可能因為兒童太好動了,詩人們很少捕捉到他們安靜的時候。兒童熟睡之時,詩人又不好打擾,不敢輕易觀瞻,故而,寫兒童酣睡的詩歌少見。本文先羅列幾種頗具典型意義的童趣詩詞。
答主將在另外一篇文章中,解讀一首非常有名的描寫少女的詩歌,那首詩特別長,所以,不收於此文。
牧童: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清·袁枚《所見》
兒童的美,在其柔弱,在其天真,更在其投入。他們很容易進入新的情境中,對突發和意外有著特別的愛好。他們常常不是抗拒,而是選擇與之嬉戲。這種純粹,讓詩人們賞愛不已。
附:
唐·呂岩《牧童》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呂岩字洞賓,就是咱們常說的八仙之一呂洞賓本人,不過,他並不是仙人,是詩人,是道教全真派的祖師。他的這首詩歌,寫的是牧童,實為出塵的隱士,寄託的是對追逐名利的不屑之情。
下面一詩,與呂洞賓之作相似。
宋·黃庭堅《牧童詩》:
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採蓮: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兒童愛山,更愛水,愛吃水上的蓮子。於是,嘴饞的他們忍不住動手啦:
小娃撐小艇,偷採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唐·白居易《池上》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宋·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忽聞梅福來相訪,笑著荷衣出草堂。
兒童不慣見車馬,走入蘆花深處藏。
——唐·胡令能《喜韓少府見訪》
小孩子很少見到車馬,比較羞怯,見人便躲了起來。躲在他們熟悉的蘆花深入,估計進去片刻,便忘掉了車馬,玩其蘆花,採起野果來了。答主兒時常在半乾的蘆葦蕩中挖菜“地雷子”吃。地雷子,就是荸薺bí qi。
垂釣: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唐·胡令能 《小兒垂釣》
愛水之人,既喜水上之蓮子,水旁之野果,水中之遊魚,亦復愛之。然兒童弱小,無力撒網或下水摸魚,只能學著大人的樣子水邊垂釣了。這娃學得很認真,生怕人聲嚇怕了魚兒,對問路之人,回以手勢。可愛!
愛雨聲:松陰一架半弓苔,偶欲看書又懶開。
戲掬清泉灑蕉葉,兒童誤認雨聲來。
——宋·楊萬里《閒居初夏午睡起》其二
兒童愛水,南方多雨,南方的兒童有福了!夏秋時節,雨打芭蕉,其聲甚美,堪助人眠。孩子們特喜其聲,幻想雨來,恣打芭蕉。頗具童心的詩人,看書睏乏之際,捧泉水灑於芭蕉,兒童聽聲,歡喜不已,以為雨來矣。他們應該不會失望,應該跟著詩人,一起彭水灑芭蕉!
放風箏: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清·高鼎《村居》
捉柳花:梅子留痠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
——宋·楊萬里《閒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這裡的柳花,當指柳絮,白色輕盈的小綿絮。它們非常輕盈,稍有空氣流動,便會隨之而走。兒童捉柳絮,就像小貓學捉青蛙一樣,非常考驗耐心。從旁觀之,卻極為有趣。
撲蝴蝶: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宋·楊萬里《宿新市徐公店》
小時,在田野裡,最愛玩的事情之一,便是在油菜花盛開時節,在花中追蝶。
[本文圖片,皆自網路,侵刪]
鬥蟋蟀: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宋·葉紹翁《夜書所見》
小時,老家的玩蟋蟀玩鳥的老人,成天成夜地玩,因鳥蟲們的勝敗而絕交者,時常有之。我們小時,玩天牛和蟋蟀,有時也忘記了時間。只是沒有捉到特別厲害的,多半戰不多時,雙方的“武士”便已力竭,只能收兵了。
學種瓜: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宋·范成大《夏日田園雜興》其七
偷梨子:連雲松竹,萬事從今足。拄杖東家分社肉,白酒床頭初熟。
西風梨棗山園,兒童偷把長竿。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處閒看。
——宋·辛棄疾《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
人家小孩子偷梨吃,大老爺們辛大帥貪看其情趣,不讓人趕捉兒童。兒童偷梨,四下張望,緊張激動,而詞人之賞心,亦極其動人。
兒童貪吃,偷態可愛,詞人赤子,童心未泯。
驕兒百態:袞師我驕兒,美秀乃無匹……歸來學客面,闈敗秉爺笏。或謔張飛胡,或笑鄧艾吃。豪鷹毛崱屴,猛馬氣佶傈。截得青篔簹,騎走恣唐突。忽復學參軍,按聲喚蒼鶻。又復紗燈旁,稽首禮夜佛。仰鞭罥蛛網,俯首飲花蜜。欲爭蛺蝶輕,未謝柳絮疾。階前逢阿姊,六甲頗輸失。凝走弄香奩,拔脫金屈戌。抱持多反側,威怒不可律。
——唐·李商隱《驕兒詩》節選
李義山的這個兒子,可愛得一塌糊塗!感興趣的朋友,可在網上搜索全文。
天真爛漫: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
——李白《古朗月行》節選
小時夏夜,常在屋前的空地上納涼,時常見月懸中天,徹夜通明,如詩如畫,美不勝收。我們太愛月亮月光,不願用雨傘遮席,而家人說如果被月亮曬黑了,就沒法變白了,嚇得我們看會月亮後,趕緊把傘開啟。可是,過不了多久,又把傘推開,貪看月夜青天,星辰點點。
李白的白玉盤、李白的瑤臺鏡,也是我的童年,我的月亮,永懸心靈的原野之上。
更多人文精彩,敬請關注:風雅人文觀察。
回覆列表
舟過安仁
楊萬里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