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陶德中士

    美軍AV-8B的座艙蓋上就設有微爆索

    我們都知道戰機的座艙蓋在緊急時刻是可以被拋棄的,主要是方便飛行員在戰機出現故障等事故中不得不棄機逃生的時候,可以無阻礙的彈射出去來保證飛行員的人身安全。這個裝置就是我們熟悉的彈射座椅。

    彈射座椅就設定在戰機的機艙內,它的工作環境是要求必須有一個相對寬敞的空間能讓它帶著飛行員迅速離開飛機脫險,那麼這個相對足夠大的空間就叫彈射通道。

    彈射座椅在離開機艙之前首先要透過的就是座艙蓋,因此必須把這個座艙蓋的離開方式要設計好。

    雷鳥飛行隊的F-16C進行拋蓋式逃生

    現在主流的彈射逃生主要用的都是火箭彈射座椅,而對於座艙逃生方式來說又分兩種:一種是拋棄艙蓋式逃生,一種是穿艙蓋式逃生;拋蓋就是在飛行員被彈射出機艙之前,先把座艙蓋給拋了,給飛行員彈射留出空間,主要是透過座艙蓋的自動解鎖系統來解除與座艙蓋與機身的連結,讓彈射空間清出來,方便飛行員彈射逃生;而拋蓋也要細分為兩種方式,一種是動力拋蓋,一種是風吹拋蓋;風吹式很簡單就是座艙蓋在與機身斷開連結後,由風力將蓋吹走與座艙分離。而動力拋蓋就是座艙內部裝有燃氣、火箭等動力來主動拋蓋,目前這種動力拋蓋是現代戰機的主力拋蓋方式。因為它要比風吹式可靠,因為風吹拋蓋存在,如果風力不強就使拋蓋時間過慢,耽誤飛行員寶貴逃生時間。

    而穿艙蓋式逃生,則是直接破壞座艙蓋,然後飛行員再彈射出艙。這種方式用時時間少,反應快,不用非等到艙蓋丟擲去後再彈射。一般破壞座艙蓋主要有破蓋槍與微爆索穿蓋兩種方式。現在的艦載機、五代戰機都會使用這種方式來逃生。

    F/A-18C戰機採用動力拋蓋模式用火箭推力將艙蓋丟擲,讓飛行員逃生。

  • 2 # 狼煙火燎
    戰鬥機空戰中被導彈擊中,或者在空中出現故障的時候,這時候飛行員的選擇就是對戰機進行快速的評估,決定是棄機還是開著受傷的飛機返回迫降。如果評估戰鬥機無法達到迫降的要求,這時候不得不採取棄機逃生的方式來保證生命安全,就只能選擇拉起彈射座椅進行逃生,這需要座椅在彈射的時候有足夠人的空間使飛行員迅速悅離飛機,而座艙蓋就是這個彈射通道的障礙,而設計師額正在不斷的完善和改進,以保證飛行員彈射是的安全。彈射座椅連同座艙蓋一同彈出

    最先座艙蓋被飛機設計師們用來保護彈射飛行員的一道屏障,因為在飛行員彈出座艙後,往往經過狂風洗禮,弄不好就會全身骨折,有什麼方法能減少狂風對飛行員的損害。設計師們想到了用一個方法,那就是讓座椅與座艙蓋一起彈出,這個座艙蓋就是非常好的覆蓋和保護飛行員,用來阻擋飛行員被強勁的氣流造成的傷害,二代機大量的採用這種彈射方式,具有典型代表的就是米格21、F111.

    但是後來在實際戰場應用上,出現了一個嚴峻的問題,這種連同座艙蓋整體彈出的方式,不僅成本高,技術還複雜,而且整體重量太大,造成彈射座椅快速下墜,弄不好座艙蓋在彈射時還要二次砸在飛行員身上,造成二次傷害,因此這樣的彈射方式很快就被取代了。

    座艙蓋先拋後彈

    後來的三代機大量的採用一種先拋後彈的方式,說白了就是彈射時座艙蓋先拋離,在0.3~0.5秒後座艙的彈射火箭才工作,將飛行員送離飛機。這種方式最大好處是避免了飛行員和座艙蓋在空中相撞的危險,而且工作原理簡單,成本低,很快就普及了。

    但是這種彈射方式很快也出現了問題,高空高速突防戰術慢慢被淘汰,三代機大量採用低空突防戰術,這種彈射單座戰鬥機還好,雙座戰鬥機就涉及到誰先彈射的問題了,一般選擇都是 後座飛行員先彈射,前座飛行員在隔大約0.5秒後在離開,但是低空彈射分秒必爭,後彈射的飛行員就將面臨很大的風險,於是設計師們不得不探索新的方向。

    穿蓋彈出

    正是先拋後彈方式的不足,於是誕生了穿蓋彈射的方式,其實就是彈射是將艙蓋弄碎,彈射座椅直接彈出,這種彈射最大的好處是技術可靠,成本低,反應速度奇快,比先拋後彈快了0.3~0.5秒時間,這對飛行員生命安全的保障是非常大的。

    穿蓋彈出的方式主要有兩種,有些國家直接在座椅上安上一個衝角,彈射時這個衝角直接將座艙蓋頂碎;而更多的國家則在座艙蓋上安裝索性炸藥,我們的額殲20蓋上不就看到彎彎曲曲的東西嗎?其實就是一個爆破索,在彈射是引爆爆破索炸裂座艙蓋,然後彈射座椅彈出。

  • 3 # 狼煙火燎
    戰鬥機空戰中被導彈擊中,或者在空中出現故障的時候,這時候飛行員的選擇就是對戰機進行快速的評估,決定是棄機還是開著受傷的飛機返回迫降。如果評估戰鬥機無法達到迫降的要求,這時候不得不採取棄機逃生的方式來保證生命安全,就只能選擇拉起彈射座椅進行逃生,這需要座椅在彈射的時候有足夠人的空間使飛行員迅速悅離飛機,而座艙蓋就是這個彈射通道的障礙,而設計師額正在不斷的完善和改進,以保證飛行員彈射是的安全。彈射座椅連同座艙蓋一同彈出

    最先座艙蓋被飛機設計師們用來保護彈射飛行員的一道屏障,因為在飛行員彈出座艙後,往往經過狂風洗禮,弄不好就會全身骨折,有什麼方法能減少狂風對飛行員的損害。設計師們想到了用一個方法,那就是讓座椅與座艙蓋一起彈出,這個座艙蓋就是非常好的覆蓋和保護飛行員,用來阻擋飛行員被強勁的氣流造成的傷害,二代機大量的採用這種彈射方式,具有典型代表的就是米格21、F111.

    但是後來在實際戰場應用上,出現了一個嚴峻的問題,這種連同座艙蓋整體彈出的方式,不僅成本高,技術還複雜,而且整體重量太大,造成彈射座椅快速下墜,弄不好座艙蓋在彈射時還要二次砸在飛行員身上,造成二次傷害,因此這樣的彈射方式很快就被取代了。

    座艙蓋先拋後彈

    後來的三代機大量的採用一種先拋後彈的方式,說白了就是彈射時座艙蓋先拋離,在0.3~0.5秒後座艙的彈射火箭才工作,將飛行員送離飛機。這種方式最大好處是避免了飛行員和座艙蓋在空中相撞的危險,而且工作原理簡單,成本低,很快就普及了。

    但是這種彈射方式很快也出現了問題,高空高速突防戰術慢慢被淘汰,三代機大量採用低空突防戰術,這種彈射單座戰鬥機還好,雙座戰鬥機就涉及到誰先彈射的問題了,一般選擇都是 後座飛行員先彈射,前座飛行員在隔大約0.5秒後在離開,但是低空彈射分秒必爭,後彈射的飛行員就將面臨很大的風險,於是設計師們不得不探索新的方向。

    穿蓋彈出

    正是先拋後彈方式的不足,於是誕生了穿蓋彈射的方式,其實就是彈射是將艙蓋弄碎,彈射座椅直接彈出,這種彈射最大的好處是技術可靠,成本低,反應速度奇快,比先拋後彈快了0.3~0.5秒時間,這對飛行員生命安全的保障是非常大的。

    穿蓋彈出的方式主要有兩種,有些國家直接在座椅上安上一個衝角,彈射時這個衝角直接將座艙蓋頂碎;而更多的國家則在座艙蓋上安裝索性炸藥,我們的額殲20蓋上不就看到彎彎曲曲的東西嗎?其實就是一個爆破索,在彈射是引爆爆破索炸裂座艙蓋,然後彈射座椅彈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咸豐帝、唐肅宗、宋高宗、漢明帝四人誰治國能力最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