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華醫學科普
-
2 # 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很多影視劇中經常會出現幽閉恐懼症的情節,但很多人並不瞭解這種病症。
壓抑的工作和生活環境會衝擊人的心理防線,有人會缺失安全感就很容易造成幽閉空間恐懼症。此時是輕微的。主要表現為對於狹促空間的憤怒情緒。人類進化中經歷了從遼闊空間到狹小空間的變化,煩躁和憤怒等都加劇了這種對於密閉空間的迴避情緒。當這種情緒被觸發,就被表現為異常激烈的反應。
這需要我們在都市化的生活中,也要適當的遠離城市。在閒暇時間迴歸大自然就是不錯的選擇。在放鬆身心的同時,也可以給自己的視覺和知覺換一個環境。肌肉放鬆訓練也是不錯的選擇。諸如衝擊療法和系統脫敏等行為訓練方式來達到緩解幽閉空間恐懼症的症狀。當患者在透過心理治療後還是無法得到控制,就需要藉助抗焦慮藥物和抗抑鬱藥物的介入治療了。
-
3 # 心理醫生小蔣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人不敢坐電梯,也許你會認為這些人很奇怪,有電梯不坐,卻選擇爬樓梯,但事實上,也許這些人患有幽閉恐懼症。幽閉恐懼症是對封閉空間的一種焦慮症。
幽閉恐懼症是什麼原因引起的?1、性格因素
性格因素是人們患上幽閉恐懼症的主要原因。一般來說,膽小懦弱的人患上幽閉恐懼症的可能性比較大。比如,3歲以前表現膽小、羞怯者,成年以後往往較容易發生恐懼症。
2、成長環境
如果某人的生長環境中,所受到的教育過分嚴厲和教條化,會導致他的心理成長過程單一,對於一些社會現象難以理解,對於環境的適應力差,那麼他患上幽閉恐懼症的機率就會比較大。如果某人在成長過程中,曾經有一些心理陰影,曾遭受過粗暴或壓抑的環境,那麼,其心理往往會發生扭曲,對外界事物出現錯判或誤判。
3、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在恐懼症中的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視。當然結果並不是必然的,因此遺傳只是其中一個影響因素。
幽閉恐懼症一般來說對人體危害性較小,只是針對於特定場合才會發作,大家在生活中如發現自己有幽閉恐懼症並已經影響到了社會生活的話,還是建議要儘快求助專業人士,配合治療。
回覆列表
曾在電影裡看到過這樣一個鏡頭:一個人走進電梯裡,在電梯門關上的一瞬間,那個人就開始抱著頭尖叫……這就是傳說中的“幽閉恐懼症”吧。說起恐懼症,大家都不陌生,恐懼症即恐怖性焦慮障礙,其中幽閉恐怖症是比較常見的一種。
幽閉恐懼症是場所恐懼症的一種。一般指對一種封閉空間出現恐懼的心理疾病。當患者身處電梯、車廂、機艙等類封閉狹小的空間時就會產生焦慮和恐懼,只要在這種環境裡就會感到呼吸急促、渾身發抖、眩暈、恐慌,甚至覺得自己快要死掉。患者明知自己的恐懼與焦慮是過分的、沒有必要的、不合理的,但卻無法控制,從而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內心有痛苦感。
實際上,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恐懼”是一件好事情:它使我們在漫長的進化生涯中能夠倖免於難。可一旦我們失去對自身恐懼的控制,或者過分估計當前情況的緊急性,恐懼就變成了麻煩,會嚴重影響我們的生活,這時我們就應該主動需求治療!然而多數患者並不瞭解這是一種病,誤認為是自己過分脆弱,不能面對現實,故無需治療。更有部分患者自以為是強者而羞於求醫。調查顯示,只要接受適當治療,無論病程多長、病情多重,85%—95%的患者都可以得到明顯的改善。因此,我們需要進一步瞭解密閉恐懼症。
對於密閉恐懼症的成因,以下是幾種比較普遍的觀點:
1.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說,幽閉恐懼症的產生可能與患者童年期的心理創傷有關。另外,無論那一類恐懼症皆與心理成長過程中的教養方式有關。如:過分嚴厲和教條化的教育,會使人的心理成長過程單一,使其社會理解和適應能力相對較低,難於對客觀事物做出正確判斷;過分粗暴或壓抑的環境,也會使人的正常心理發育受到扭曲,對外界事物出現錯判或誤判。
2.從遺傳學的角度來說,遺傳及性格因素對此症有重要的影響。比如,有些人會有遺傳性性格脆弱的表現。遺傳因素在恐懼症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視。
3.從生物學因素方面來說有人推論,恐懼症患者可能存在突觸後5-HT能受體超敏感的可能。有些人天生緊張而顯神經質,他們最易產生恐懼感。
當有可能導致幽閉恐懼症的各種因素互相沖擊,患者自身又無法解決承受的精神壓力,精神壓力超過其自身的承受能力時,就會導致發病。幽閉恐懼症的治療以心理治療為主,藥物治療為輔,再加上患者的自我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