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璟潤法律線上

    中國古代數千年的歷史中,封建皇權社會的本質導致天下無數的人都在為奪得皇位而戰鬥,大大小小的戰役數不勝數,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這就是歷史定律,從而催生了一批有著卓越才能的軍事家,以多打少算不得本事,他們能夠在弱勢之下、逆境之中,憑著“天時地利人和”中的任何一個條件反敗為勝,中國歷史上多的是以少勝多的戰役,動則就是幾十萬人的戰鬥規模,氣勢洶洶,最終卻被打得落荒而逃。

    比較經典的戰役有牧野之戰、鉅鹿之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淝水之戰、鄱陽湖之戰等,這些戰爭的戰績也讓人炫目不已。在牧野之戰中,武王伐紂,是數萬軍隊,而這個戰役是八百人大戰十萬大軍,也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公元215年,此時距離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戰已經過去了七年,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孫權和劉備同漢獻帝聯合作戰,大勝曹操軍隊,這也是一次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經過數年發展,此時已經到了東漢末年,孫權和曹操再次槓上,孫權在江北濡須口建立了軍事據點,這算是東吳的軍事屏障,曹操渡重兵據守合肥、皖城,意欲攻佔吳地,雙方就在這幾個地方多次展開大戰,有輸有贏。

    好在各位將軍合力抗敵,按照曹操的指令行事,張遼當晚就在七千人中募選死士,選出了八百人,次日凌晨,張遼帶著八百死士給了吳軍一個突襲,他帶著軍隊打了對方一個猝不及防,直接殺了對方數十人,還斬殺了兩位將軍。身處軍營中央的孫權驚慌失措,不知如何,而土丘下的張遼叫喊著要讓孫權應戰,孫權不敢大意,查探後才直到張遼的軍隊不過數百人,這才派出軍隊層層包圍張遼。

    孫權帶著少數的軍隊押在部隊後面,孫權打算到達逍遙津口之時,身邊只帶著一千多人,本想著渡河南撤,可後有張遼、李典和樂進帶著守軍突然追襲。孫權感到不安,但先行部隊趕不回來,他們只能帶著幾百的兵力展開激戰,幸好有甘寧等將領拼死保衛,一時間東吳軍隊損失慘重。孫權被淩統親衛護著來到了逍遙津渡口,才發現橋已經被曹軍破壞了,中間一丈多的地方是沒有橋板的,為了護住離開,手下們想出讓孫權騎著馬飛躍過空擋,孫權這才安全離開,那邊還有三千兵馬在接應他。

    孫權是安全了,剩下的將士繼續回去拼死奮戰,一番戰鬥後,左右親兵也都戰死了,他打算回到東吳軍隊所在的地方,孫權在面臨慘重損失後,終於看到有一位活著回來的將領,非常高興。張遼這邊還不知道孫權已經安全撤退了,他問投降的東吳士兵,說:“有個紫色鬍鬚、上身長腿短、善於騎射的人是誰?”士兵回答他說:“那就是孫權”,張遼知道後,後悔不已,若是直接追擊孫權,很有可能就會抓到他。

    逍遙津之戰以少勝多,曹操大喜,因為合肥是曹魏在江淮一帶極其重要的戰略要地,而張遼成功守住合肥,如此曹操封張遼為徵東將軍,而張遼也憑此一戰奠定了五子良將之首的地位,此後十五年裡,東吳軍隊也不敢進軍合肥。

  • 2 # 饞嘴肥貓鏟史官

    張遼是呂布麾下“八健將”中的首領(與臧霸各率三將),歸附曹操以後,成為“五子良將”中的頭一位。威震華夏的關羽曾經對張飛說“此人武藝不在你我之下”,而逍遙津一戰,張遼更是大發神威,打得東吳“江南人人害怕,聞張遼大名,小兒也不敢夜啼”。

    那麼,僅論上陣單挑廝殺的武藝來說,在三國武力排行榜上,張遼能夠位列多少呢?咱們就以《三國演義》原著中對張遼的戰績描述來做些分析。

    1.濮陽之戰(張遼對陣夏侯惇)

    呂布與曹操在濮陽城外擺開戰場,臧霸搦戰,樂進挺槍出迎,“戰到三十餘合,勝負不分”,夏侯惇出馬,張遼截住廝殺。

    書中沒有交待張遼與夏侯惇的對戰回合數,但隨後有“惱得呂布性起,挺戟驟馬,衝出陣來”的情節,可以看出,夏侯惇的武藝絕不會低於張遼。

    2.西寨夜襲戰(張遼、臧霸對陣曹洪、呂虔)

    曹操率兵夜襲呂布在濮陽城西的營寨,呂布率兵趕來救援,雙方混戰,張遼和臧霸引一支人馬到來,曹操“使呂虔、曹洪戰之,不利”。

    文中沒有雙方交戰的具體描述,但“不利”兩字說明呂虔和曹洪的武藝是抵擋不住張遼和臧霸的,張遼的武藝應勝於曹洪。

    3.延津渡之戰(張遼、徐晃雙戰文丑)

    文丑率兵到達延津渡,曹操命軍士棄下器械、輜重和馬匹而走,文丑部下搶奪,陷入混亂。曹操下令出擊,張遼與徐晃“飛馬齊出”,夾擊文丑,張遼跑在前面,文丑拈弓搭箭,第一箭射掉張遼的盔纓,再一箭又射倒張遼的戰馬,張遼落馬,被徐晃所救。

    從張遼的反應來看,他的眼力和敏捷程度不如徐晃。

    4.官渡之戰(張遼對陣張郃)

    袁紹與曹操兩軍在官渡擺開戰場,曹操命張遼率先出戰,袁紹麾下“四庭柱”之一的張郃挺槍相迎,“二將鬥了四五十合,不分勝負”。

    這場回合數明確的戰鬥說明張遼的武力值與張郃基本上是在同一水平線上。

    5.烏巢之戰(張遼對戰蔣奇)

    曹操引軍突襲袁紹屯糧重地烏巢,偽裝成烏巢敗兵,路遇蔣奇,張遼突襲,“奇措手不及,被張遼斬於馬下”。

    6.冀州之戰(張遼對陣袁尚)

    袁尚是袁紹最喜愛的兒子,也最為武勇,但在冀州之戰中,張遼與袁尚交鋒,袁尚“不三合,架隔遮攔不住”,敗陣而逃。

    7.邯鄲之戰(張遼對陣沮鵠)

    袁紹死後,曹操北定四州,兵至邯鄲,敵將沮鵠來戰,張遼迎敵,“不三合”沮鵠拔馬敗走,張遼追擊“急取弓射之,應弦落馬”。

    8.白狼山之戰(張遼對陣蹋頓)

    曹操率兵遠襲烏桓,在白狼山與單于蹋頓、袁熙、袁尚所率的聯軍相遇,曹軍四路出擊,在混戰中,“遼拍馬斬蹋頓於馬下”。

    9.赤壁之戰(張遼箭射黃蓋)

    赤壁鏊兵,黃蓋率先頭部隊詐降放火,曹軍大亂,張遼救曹操突圍,黃蓋來追,張遼“拈弓搭箭,覷著黃蓋較近”,一箭正中黃蓋的肩窩,落入江水。

    張遼不但武藝不錯,箭術也很高明。

    10.葫蘆口之戰(張遼與許禇、徐晃合戰張飛)

    赤壁之戰大敗,曹操率殘兵北逃,取道葫蘆口,正遇張飛伏擊,張遼與許禇、徐晃三名猛將合力圍攻張飛,被張飛打退。曹操“回顧眾將多已帶傷”。

    看來,在這次戰鬥中眾將在張飛馬前吃了大虧,也說明張遼的武藝與張飛還是差距蠻大的,並不像關羽所說的“武藝不在你我之下”。

    11.合淝之戰(張遼對陣太史慈)

    曹操率兵北還,留下張遼駐守合淝,孫權率兵來攻。張遼出城迎戰,東吳猛將太史慈“挺槍驟馬早出”,與張遼大戰七八十合,“不分勝負”。

    太史慈代表著東吳武將的最高武力值,張遼能與太史慈七八十合戰平,屬於同一層次的猛將。

    12.濡須口之戰(張遼與淩統)

    孫權率兵北進,攻下皖城,乘勝兵鋒直指合淝,張遼率兵至濡須口挑戰,東吳猛將淩統迎敵,兩將交鋒,“鬥五十合,不分勝敗”。孫權“恐淩統有失”,命令呂蒙去接應淩統回營。

    淩統是東吳年輕一輩中的佼佼者,武藝出從,張遼與其交鋒五十合,雖未分勝負,但從孫權的擔憂來看,淩統在場面上落在下風,說明張遼的武藝在淩統之上。

    13.廣陵之戰(張遼對陣丁奉)

    吳蜀再度聯盟,曹丕率大軍徵吳,兵至廣陵,遭到東吳大將徐盛的火攻。曹丕棄船敗退,途中遇到東吳猛將丁奉的伏擊,張遼“急拍馬來迎,被奉一箭射中其腰”,徐晃救走,回到許昌後,“箭瘡迸裂而亡”。

    在張遼的戰鬥生涯中共有12次對敵廝殺,共斬殺敵將3人,造成敵將重傷1人,表現還不錯。從張遼與夏侯惇、文丑、張郃、太史慈、淩統諸將的對戰中可以推斷,張遼的武力值在文丑、夏侯惇之下,而強於淩統、曹洪,與張郃、太史慈接近,基本上在同一水平線上。

    以張遼這樣的武力值,肯定進入不了超級猛將的行列,也要低於較強的一流猛將。排在張遼之前的有:呂布、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典韋、許禇、顏良、文丑、徐晃、龐德、曹彰、夏侯惇等;武藝與張遼相當的還有:孫策、文鴦、太史慈、李嚴、張郃、夏侯淵、甘寧等。

    所以說,以張遼的武藝,在三國猛將排行榜上能夠排列到第15至第20的名次上。當然,其實在那個猛將疊出,群雄紛起的時代,能排到前20已經是非常難得了。而像張遼這樣能夠獨當一面智勇雙全的帥才更是鳳毛麟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變成一個詩人?覺得人生平庸無聊,每天都很痛苦怎麼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