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tjsjsh

    “當下”用詞準確,因為顏勤禮埋入地下800年,民國22年才出土,元明清的古人是沒見過的,他們見過多寶塔,自然寫多寶塔的也多;顏家廟最早的也是明拓(故宮有一本宋拓沒怎麼出版過),古人見的也少。麻姑現在只存世8個版本,古人所見也多不了哪去。在古代,古人推崇多寶塔是因為沒有印刷術,勤禮,家廟,麻姑見的少。現在則不同,平常人就能收集到很多版本。

    從藝術水準說,多寶塔還沒有脫離唐人寫經的風格,顏體尚未成熟,而勤禮,家廟,麻姑,自書告身,竹山堂連句是顏真卿晚年的頂峰製作,面貌古拙,雄渾,雍容各具特色。自然臨寫這些帖被奉為正宗。

    從臨寫次序上,寫多寶塔後可以進一步臨寫晚年代表作,而入手晚年作品後,極少能寫回到多寶塔。

  • 2 # 高山流水9999999

    《多寶塔》是顏真卿四十一歲左右的作品,結體比較方正,勻稱。用筆多中鋒,也比較明快。有一種整齊穩定勻稱的美感。這與作者比較年輕,社會比較安定有關。

    《勤禮碑》的寫作年代有爭議,但是,至少是六十歲以後的作品。這時候唐朝開始沒落,”安史之亂”加速了社會的動盪。作者也到了老年,人生經歷複雜豐富,書法水平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水平。所以,勤禮碑的結體偏長,大小不一。體勢雖偏長,但向左右開張。筆畫橫細豎粗。字的中心多取斜勢,正側相間。字距行距也多有變化。有一種變化多端老辣之美。

    因此,從書法藝術水平來說,大都認為《勤禮碑》要高於《多寶塔》。

    所以,初學者開始先學習《多寶塔》,比較容易入手。學習一段時間,有了基礎,再學習《勤禮碑》為好。

    先學《勤禮碑》難度較大。《勤禮碑》個性突出,學習臨寫容易出效果。但要真正學好臨好,不容易。

    《麻姑仙壇記》和《顏家廟碑》也是顏真卿晚年的作品,人書俱老,個性更加突出,變化性更大,因此也不宜作為初學者的臨本。

    如果認為臨寫《勤禮碑》等顏真卿晚年的作品為顏體正宗,是比較片面的。

    貼一幅本人的作品。

  • 3 # 旋中說玄

    當學習《孝女曹娥碑》時,個人覺得《多寶塔》的用筆是從此碑來。一個是小楷,一個是三釐米多的中楷。

    《多寶塔碑》

    唐拓《孝女曹娥碑》

    因為唐太宗對王羲之的追捧,唐代大家或多或少都會學習大王,顏真卿也當如此。

    《多寶塔碑》是魯公四十四歲所作,也是成熟字型,只是和後來的雄強書風風格迥異。此碑變化豐富,比如一個字有很多橫畫而起筆皆不同,對“書法忌諱重複”理解更深,一開始就可以樹立正確的書法審美。因是顏真卿壯年作品,露鋒多,藏鋒少,拓片清晰,更適合年輕人初學。從此碑入手,打牢基礎再上溯魏晉毫無違和感,筆法相通,期間學習《蘭亭序》讓楷書有行意可以加深對筆畫之間關係瞭解,因為一脈相承,從行理解楷再反哺楷可以和行書無縫對接,從此帖出兼具力量和雅緻。

    從《顏勤禮顏家廟麻姑仙壇記》入手,多走雄強書風,注重整體氣勢和線條力量。個人認為不太適合初學者,一是拓碑細節含糊;二是藏鋒多,和年輕人鋒芒畢露的年齡特徵不相符;三是筆畫變化不是很明顯,初學者沒有顏真卿的心路歷程,容易進入程式化,複製筆畫堆積成字;四是特點太鮮明,入帖易,一寫就像,但出帖難,並不利於向行書過度。如果成功出帖,廟堂氣象將融入筆端。

    《勤禮碑》

    《顏氏家廟碑》

    《麻姑仙壇記》

    普通人要麼追魏晉,要麼走雄強,像顏真卿能書風百變的少之又少,尤其行草也是一絕。如果能清晰的瞭解自己的性格並擬定學書方向,追魏晉的對於其後期成熟作品淺嘗輒止即可甚至不學;走雄強之風的也最好從《多寶塔碑》入手,一路走來能更深層次的理解顏真卿。

    歷史上有兩位書法大家是《多寶塔碑》打底,蔡襄和董其昌,成就斐然並有一席之地。

    蔡襄

    董其昌

    何紹基是學顏集大成者

    何紹基

    蘇東坡、黃庭堅和學遍名帖的王鐸是從顏體各個時期汲取養分。

    每個人的書法面貌不同,是因為性格、學識、修養、氣質皆不同。契合個人性格就會越寫越順手,《多寶塔碑》和其他帖並無高下之分。

  • 4 # 漢瓦書法

    學會多寶塔再寫其他顏體可以說是手到擒來,反之,先學勤禮碑,此生無緣多寶塔、九成宮等巔峰唐楷,甚至轉行書都會長時間不得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邊緣人和透明人應該如何正確在朋友圈秀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