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曉支
-
2 # 糖糖的五千年
唐太宗貞觀十四年(640年),唐朝設西州都護府,同年9月在交河城設安西都護府。安西都護府和安西大都護府乃是唐朝管理磧西的一個軍政機構的不同時期的名稱,其統轄安西四鎮,最大管轄範圍曾一度完全包括天山南北,並至蔥嶺以西至達波斯,在武周時期北庭都護府分立之後,安西都護府分管天山以南的西域地區。
龍朔二年(662年)之後,吐蕃和唐朝反覆爭奪安西四鎮,此處幾度易手。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後,大量安西都護府駐軍被調往內地參與平叛,導致安西都護府空虛,吐蕃趁機進兵安西,直到唐德宗貞元六年(790年),安西四鎮相繼完全陷落。
唐朝到底是如何丟失西域即安西都護府的?這還得提起安史之亂,唐玄宗李隆基後期,由於荒廢政治,整天寵信楊貴妃,和楊貴妃夜夜笙歌。很快就給安祿山和史思明有了可趁之機。公元755年12月,安祿山和史思明趁唐玄宗無心顧及朝政時,兩人發起了叛亂,一度空虛的唐朝,面臨突如其來的叛亂,被打得措手不及,長安城都被佔領。正是如此,唐朝只能抽取西域的兵力回來平叛。西域一下子就兵力空虛,安史之亂後,此時的吐蕃,終於找到了可以控制西域的機會。聯手回鶻,切斷了中原王朝和西域的聯絡,唐朝內部此時無法顧及西域,公元765年,吐蕃佔領河西、隴右地區。
而安祿山和史思明是胡人,但是,在《資治通鑑》的記載中,叛軍將領都是漢人的多,因此,這不是一次簡單的少數民族叛亂,而是一次爭奪唐朝大權的戰爭。此戰過後,唐朝由盛轉衰,出現潘鎮割據局面。就是如此,當唐朝平定叛亂後,實力已經被削弱,西域又被吐蕃給切斷了聯絡,慢慢的蠶食,唐朝也沒有實力和吐蕃去爭奪西域的控制權。而安西都護府就成了唐朝歷史書中出現的字眼。雖說吐蕃一度控制了西域,但是好景不長,吐蕃王朝滅亡時,西域從中脫離出來。就這樣,西域處於分裂狀態。
雖說安西都護府一度脫離了中原王朝,但是留在那裡的守軍,一直堅持四十餘年,直到公元808年,西域全部淪落於吐蕃之手。當吐蕃滅國是,脫離出來的西域又是什麼樣的呢?吐蕃滅亡時,就出現了于闐王國、安西回鶻部、西州回鶻部,後來這兩部合併新的一個國家:高昌回鶻王國。又有一部回鶻人翻越蔥嶺,與中亞的葛邏綠人融合,建立喀喇汗國。他們相繼消滅了西邊的波斯薩曼王朝,向東又消滅了于闐汗國,和高昌回鶻長期爭奪。後喀喇汗國分為東西兩部。
12世紀初,北宋北部一個大國崛起:遼國,他統一了北部草原,把勢力延伸到了西域北部,可惜沒有統一西域。西域有西州回鶻和黑汗。13世紀,蒙古帝國興起,西征成了他們的首選,整個西域都被納入版圖,不久,由於蒙哥的死,引起了蒙古帝國內部爭奪大汗的位置,最終忽必烈奪得,而忽必烈建立的元朝,也沒有把西域納入版圖內,而西域卻成了察合臺汗國和窩闊臺汗國的領土,這兩國是不支援忽必烈奪得皇位的。
15世紀中後期,中原王朝的大明王朝,把勢力伸進到西域的南部,但也沒有統一整個西域,朱棣死後,沒多久,明朝的勢力就慢慢退出西域,無法維持西域的控制權。17世紀中葉,北疆的衛拉特蒙古一支準噶爾人,建立準噶爾汗國,統一了整個西域,而且勢頭越來越猛,奪中亞,北部,東部地區,而準噶爾汗國矛頭直指中原王朝:清朝。攸關生死的局面,清朝不得不消滅準噶爾汗國,歷時70年,經過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帝王的努力,最終統一了西域,命名為新疆,意示著,新的疆土。
至此,西域再一次真正回到中原王朝的版圖中,此時時間為1758年,從756年開始,西域已經脫離重要王朝的統治已經過了上千年,如今能再次回到中原王朝的統治中,實屬不易,多虧了清朝的貢獻。不管清朝如何誤國,但在領土版圖的貢獻上,我們是不能抹去的。沒有清朝,按照明朝的版圖,經過近代史,只會縮水的更小。到時候,氣憤的人會更多。當然在擁有眾多人口的中華民族,是不可能只限制於小版圖的,數量決定這個民族的走向。
從古代起,西域就和中原脫不了干係,而現在的新疆成了中國神聖不可分割的領土。這是和歷史早已有定數的。從漢朝的西域都護府,到唐朝的安西都護府,再到清朝把新疆納入版圖內,其中兜兜轉轉,新疆還是回到中原王朝的懷抱裡。
回覆列表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之後,唐肅宗李亨調集河西、隴右、安西、北庭精銳部隊入關作戰,安西都護府1.5萬名精兵返回鳳翔,組建了鎮西北庭行營,參加了收復長安的戰爭。但駐軍與屬國精銳內調,大大削弱了唐在西域的防禦力量,吐蕃軍隊乘虛而入,佔領了河西走廊,絲綢之路被斬斷,安西與朝廷的聯絡徹底中斷,安西都護府部隊成為一支孤軍。
由上圖可以看到,北庭和安西都護府與大唐的連線通道被切斷,所以只能繞道回鶻與大唐進行聯絡,資訊溝通不可謂不艱難。
德宗貞元六年(790年),吐蕃攻佔北庭,唐朝與安西失去聯絡,不知安西存亡。《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三十三“及三葛祿、白服突厥皆附於回鶻,回鶻數侵掠之。吐蕃因葛祿、白服之眾以攻北庭……貞元六年(庚午,公元七九零年)……回鶻頡幹迦斯與吐蕃戰不利,吐蕃急攻北庭。北庭人苦於回鶻索求,與沙陀酋長朱邪盡忠皆降於吐蕃。……安西由是遂絕,莫知存亡,而西州猶為唐固守。”
此時從地圖可以看到,北庭都護府已經覆滅,安西都護府與大唐遠隔千里。此時的大唐,經衛國戰爭後元氣大傷,同時安西都護府精銳也因抽調和禦敵折損而去其大半。聯絡路途遙遠,一路殺機四伏,一趟路途就要耗費不知幾個月,信使到達長安後,安西邊防軍有可能已經全軍覆沒;而且大唐此時在邊境抵禦吐蕃尚且吃力,更不用提去救一支折損過半且年事已高的邊防軍隊。綜上所述,大唐沒有支援安西邊防軍的原因是:
大唐就算得知安西都護府送出情報時仍然堅挺,客觀條件已然不允許大唐出兵橫跨幾乎整個吐蕃領土,去救一群尚不知是否存在的白髮軍。
安西都護府此時存在的意義,更多是為大唐守衛邊疆抵禦吐蕃注入象徵性的鼓舞精神。
有學者推論,安西最後的陷落時間是唐憲宗元和三年(808年)冬。也就是說,北庭都護府覆滅後,安西都護府邊防軍靠著老兵殘將在敵國包圍圈堅持了18年之久,可謂悲壯之極。
(滿城盡白髮,死不丟陌刀。獨抗五十載,怎敢忘大唐?)
聊以慰藉的是,大唐在大廈將傾之際瓦解了吐蕃,算是為安西邊防軍報了一箭之仇。遺憾的是,將士們奉獻一生所保護的大唐,也走向了它的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