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頓圖書
-
2 # 達摩公子
一是因為防疫管控,民營醫院擔心接到發熱患者,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二是相比民營醫院公立醫院的醫療體系和醫療裝置保障更全面。
三是近階段國家對公立醫療的投入更大,更有保障。
一是因為防疫管控,民營醫院擔心接到發熱患者,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二是相比民營醫院公立醫院的醫療體系和醫療裝置保障更全面。
三是近階段國家對公立醫療的投入更大,更有保障。
隨著國內疫情的控制,近日國內醫療機構普遍開始復工,醫生們也逐漸恢復正常工作,但疫情對醫務人員收入的衝擊卻難以在短期內消散,有調查顯示,疫情期間,約九成醫務人員收入下降,甚至有民營醫療機構的從業者面臨“裁員”風險。
九成醫務人員收入下降
根據3月16日國家統計局釋出的1-2月中國五大宏觀經濟資料,疫情期間,各行各業的經濟指標增速都有所下降,醫療行業同樣受到影響。
廣州艾力彼的調查資料顯示,2月份,國內醫院的業務量和營收普遍出現下滑,其中近8成醫院的門診量同比下滑40%以上,超半數醫院住院量同比下滑50%以上,手術量下滑60%以上的醫院佔比也過半。
與醫院營收下降成正比的,是醫務人員收入的減少。“丁香人才”近日釋出的一項調查顯示:疫情期間,約九成醫務人員的收入下降,其中56.3%的醫務人員績效、獎金受到影響,基本工資沒有影響;29.4%的醫務人員基本工資、績效、獎金均受到影響;只有少數醫務人員(7.6%)的收入未受影響。
而在下降幅度上,36.4%的醫務人員表示收入下降了30~50%,還有5.7%的醫務人員工資目前還沒發。
獎金大跳水,公立醫院醫生收入斷崖式下跌
國內某大型三甲醫院耳鼻喉科醫生告訴《看醫界》,由於不少擇期手術推遲,2月份,其所在科室及其醫生的收入普遍下降了70%以上,收入呈現“斷崖式”下跌。
不僅僅耳鼻喉科,其他科室醫生的收入也出現不同程度的“跳水”。國內某公立醫院的骨科醫生向《看醫界》介紹,疫情期間自己的收入減少了一半,另一位神經外科醫生則表示,疫情期間自己的獎金和績效都減少了三分之一。
在調查中,有7.6%的醫務人員表示收入未受影響。據《看醫界》瞭解,疫情期間收入變化不明顯的主要是獎金收入佔比較少的基層醫生。相反,獎金收入佔比越大的專科,醫生收入影響越大,尤其是病情不緊急、可以延期手術的專科,由於疫情期間門診和手術全部取消,甚至有不少醫生完全沒有了獎金收入。
有些醫院至少還有保底工資,但有的醫院可能連“底薪”都在拖欠。微博大V蓮子醫生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有些醫院今年獎金減少、補貼取消,還有交通補貼和飯卡補助都沒有了,自己走路上班,自己帶飯。醫院的解釋是入不敷出,什麼都沒有,聽聞有地方的工資都在拖。”
根據國家衛建委公佈的資料顯示,疫情期間,4.2萬醫務人員馳援武漢,衝在一線抗疫的醫護更是數量龐大。
為此,國家規定給予一線醫務工作者200~300/天的補助,但實際情況是,符合補助標準且已經領到補助的醫務人員還是少數。此外根據“丁香人才”往期調查,截至3月10日,全國超八成醫務人員仍未收到補助。
運營困難,部分醫療機構變相裁員
公立醫院尚且如此,民營醫療機構的情況則更糟,一家醫生集團的創始人告訴《看醫界》,受疫情影響,2月份全職醫生的收入只有平時的五分之一。
一家民營口腔醫院負責人表示:疫情期間全職醫生和民營醫院共患難,取消了保底工資,按照等級給予員工3千、5千、8千、1萬等不同數額的工資,這位負責人表示,這樣的工資分發方式政府和法律都是支援的。
在各行各業不景氣的大環境下,“共患難”是必然的,但對於民營醫療機構來說,如果長期入不敷出,從業者面臨的不僅僅是工資減少,甚至面臨裁員風險。
某連鎖醫美機構負責人向《看醫界》坦言,已經考慮透過“降薪”來減少運營壓力。該董事長表示,在疫情導致的停工期間,機構只給醫務人員發基本工資,如今雖然已經復工,但考慮到停工期間造成的虧損,正在考慮給員工降薪,“不會主動裁員”。
醫美和口腔是在本次疫情中業務收入影響最明顯的專科,國內某連鎖齒科創始人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口腔機構的日常運轉需要每日的現金流來支撐,一旦門診關停,現金流就會出現斷檔。由於該齒科集團整個2月沒有開門營業,損失了將近上億餘元的收入,而房屋、水電、人工費等成本還要持續支出,公司現金流承受巨大的壓力。
實際上,現金流危機是民營醫療機構的普遍現象。艾力彼的調查資料顯示,疫情期間,近六成民營醫院現金流支撐不到2個月,有的甚至支撐不到一個月,這樣的大環境對於民營醫療機構的從業者來說,收入減少已經不足為奇,畢竟能撐住不失業就已經不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