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曹銳
-
2 # 榴柳柳
魯迅也倡導我們的文化要取其精華,三從四德,三綱五常早已束縛社會的進步發展,沒有任何意義。
現在的年輕人都追求獨立,自由。尤其是女孩子更是自尊自強,靠自己的努力奮鬥在社會上站穩腳跟。
所有的條條框框都將被時代前進的步伐取代。
-
3 # 不出三界外也在五行中
我也沒有什麼大道理,不管社會如何進步,我覺得非常有必要。現在這個充滿誘惑的社會缺乏的就是這些精髓的東西;在家從父、出嫁從夫、老來從子很好理解,現實上幸福的家庭基本就是具有這些元素理念。記得有一句話"取婦問德只要沚然而髮膚聲韻",婦德、婦言、婦容、婦功不就是多數明白的男人娶妻的標準?試問違反或缺乏上述四德的女人男人會喜歡嗎?夫為妻綱、父為子綱、君為臣綱,講的不就是誠信,忠誠嗎?至於五常就更好理解了,縱觀現在的國際形勢,或明或暗可以隱隱的感到我們國家不就是一直在於堅持仁義禮智信這個主抽嗎?不管社會如何變遷,朝代如何改天換地也不衝突,因為這就是中國文化。
-
4 # 豫南小平
三從四德
三從:“三從”一詞最早見於周、漢儒家經典《儀禮·喪服·子夏傳》,這裡主要說的是婦女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三從主要反應了古代婦女地位卑微,她們的行為要由男人主宰;
四德:一詞見於《周禮·天官·內宰》,本來是約束宮廷婦女的規範準則,後來與“三從”連稱,成為對婦女道德、行為、能力和修養的標準,即“三從四德”。
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制度中,婦女地位卑微,沒出嫁的時候要聽從父親的,出嫁之後聽從男人的,男人死後就聽從自己兒子的,她們沒有自己獨立自主的權利,就是男人的附屬品。古人說“女子無才便是德”,也是說一個女人不能在外面拋頭露面,要在家裡相夫教子才是符合道德標準的,才能被人讚頌。
三綱五常三綱、五常兩詞,出自於西漢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書。
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意思就是帝王如果做的不正,手下的大臣可以投奔其它國家。一個國家管理的不好,就會引起民憤。作為父親如果不慈愛,兒子就會奔波他鄉,如果兒子不仁不義,父親就可以大義滅親;做丈夫的如果作為不好,妻子就可以改嫁他人。妻子不賢惠,丈夫可以休妻。
五常:仁、義、禮、智、信。五常的核心就是仁愛,五常之道則是處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關係的基本法則。在董仲舒看來,人不同於其他生物的一個重要特點,在於人類具有與生俱來的五常之道。堅持五常之道,就能維持社會的穩定和人際關係的和諧。
古代的人們社會地位懸殊,每個人都要根據自己所處的地位來規範自己的行為,如果做出了違背自己的身份的事,就會遭遇眾叛親離,自食苦果。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要懷有一顆仁愛之心,這樣的人際關係才會和諧。
三從四德,三綱五常雖然是封建社會的產物,但是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不完全是愚昧的思想,有很多好的品德是現在人所不具備的,我們要吸取精華,棄其糟泊,學習其中的孝道、婦道、尊老愛幼,與人為善等,讓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美好。 -
5 # 走出來的哲理
就是因為沒有三從四德,三綱五常,所以現在很多人的三觀不正,道德敗壞,不知廉恥,導致現在婚不像婚,妻不像妻,夫不像夫。
傳統的道德觀念約束了為人底線,使人想事做事有操守,有原則。所以很有必要從小進行傳統教育,對其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世代傳承發揚下去。
回覆列表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先解釋一下什麼是三從四德和三綱五常
三從:是封建社會要求女子未嫁人時聽從父親,嫁人後聽從丈夫,丈夫死了要聽從兒子的做人標準。
四德:女子的言談舉止,思想品德,儀容儀表,家務勞動,都要遵守禮儀。
三綱:是告誡孩子要聽從父親,臣子要盡忠君王,妻子要忠於丈夫。
五常:做人要仁愛,講義氣,懂禮數,好學習,講誠信。
這是封建社會對人的行為規範和道德標準的要求。這些標準在當今社會還有意義嗎?有人會說,這是封建社會的東西,已經不適合當今社會了。
我個人認為應該要祛其糟粕,取其精華,裡面有很多精髓,放在當今社會依然行之有效,值得我們去學習遵守,約束自己的行為。
雖然不能用三從四德去約束現代女性,但也不至於開放到不顧廉恥,滿嘴粗話,袒胸露乳的地步。一個衣著得體,舉止優雅,端莊大方女性更能得到尊重。
有仁愛之心的人不會去做傷天害理之事,講義氣不做無恥小人,講誠信守信用是做人做事的基礎,好學習懂禮數不違法亂紀、不危害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