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色手電筒

    這種說法並不正確。液氣懸掛只不過是坦克懸掛系統的一種技術方案,而且使用的坦克並不多。

    傳統的扭杆系統是利用金屬扭力來實現負重輪的上下運動,不過一開始由於金屬材料的限制,扭杆的行程並不大,現在隨著材料的改進,扭杆的行程已經和液氣懸掛差不多了,所以扭杆系統還是現在坦克的主流懸掛系統。

    扭杆都是一組一組的,不過扭杆懸掛由於是放在車體最下邊,如果扭杆壞了,那就是要把坦克整個拆開換新的扭杆,這可是一個巨大的工程,當然這個扭杆不容易壞,但是現在坦克底盤是最容易受到地雷的攻擊,但是綜合考慮還是用扭杆懸掛系統的坦克居多。

    現代坦克在底盤上都是安裝了懸掛系統,這樣極大的提高了車輛的越野效能,如果沒有懸掛系統,那麼坦克在越野狀態下里邊的成員就會被顛散架了,就像坐汽車一樣,在車輛上馬路牙子的時候,無論你這個車的減震懸掛有多好,你都會有感覺,而象坦克這種專門走荒地的車輛,更是要有一個好的懸掛系統,不僅是坐著舒服,象坦克炮如果要精確射擊,一個穩定的射擊平臺是不可缺乏的,尤其是現在坦克經常需要在行進間射擊,穩定的射擊平臺更重要了。

    液壓缸由於暴露在車體外部,所以容易受到對方火力的毀壞,不過修起來也容易,換一個液壓缸就完了,用不著給坦克全拆了。

    利用液氣懸掛系統調整車體姿勢的90坦克,日本人由於國內多山,所以特別喜歡用液氣懸掛,從74式就開始用液氣懸掛了,對於日本來說,部隊已經熟悉了這種結構,維修保養起來更順手。

    液氣懸掛系統有點類似於過去的立簧減震系統,不過是把彈簧換成了液壓缸,由於液壓缸的行程更大這樣在透過崎嶇山路的時候,負重輪的行程更大,這樣對於提高車輛的行駛穩定性,還有行駛速度,同時由於液壓缸活塞是可以調節的,所以還可以用液壓懸掛系統調節車輛底盤的高低,這個功能是其他懸掛系統所不具備的。

    紅色的就是懸掛系統裡邊液壓油,液壓缸裡邊的密封件如果老化了,就很麻煩,從維護的角度來說,這個事挺麻煩的。

    液氣懸掛由於採用液壓系統,液壓缸裡有大量的液壓油,這種東西如果被引燃了就麻煩打了。而且由於懸掛系統中有氣體,而氣體存在一定的壓縮性,所以坦克負重輪容易位移,在坦克高速行駛的時候,有的時候履帶會甩出來,同時液壓缸很容易由於橡膠密封件的老化而產生漏油什麼的問題,這也增加了維修、保養的工作量。

    不過,任何的技術路線都是有利有弊,並沒有絕對的好壞,選擇液氣懸掛或者其他的懸掛系統都是要根據坦克的作戰地域,自己坦克部隊的人員情況以及其他的技術要求來確定技術方案。

  • 2 # 葉氏尋根問祖

    功能:坦克的行動裝置每側各有6個負重輪,採用液氣懸掛可使用坦克前後傾斜,透過調節車體俯仰角,來調節主炮的高低射界。此外,液氣懸掛的使用也提高了車輛行駛效能,負重輪行程高達500km,可以較高的車速(40km/h)在起伏地上行駛。調節車體後可越過1m高的垂直障礙。其目的都是用來衰減行駛中的震動,使坦克行駛平穩。採用伸縮性液氣彈簧懸掛裝置,水上行駛時可回縮至緊貼車體位置,以此來減少滑行阻力,彈出後又便於陸上行駛。原理:懸掛系統是指坦克車身和車輪之間的彈簧和減震器組成的整個支撐系統,可以改善乘坐的感覺。透過磁致伸縮位移感測器將採集到的路況資訊進行反饋,從而形成一個閉環的控制系統。實時監測懸掛裝置的行程來使車輛實現減震 坦克懸掛裝置是將坦克車體和負重輪連線起來的所有零件、部件的總稱。它包括 彈性元件、減震器、限制器、平衡肘等,其核心是彈性元件。按彈性元件的不同 ,坦克懸掛裝置分為螺旋彈簧式、扭杆式、液氣式及混合式懸掛裝置等。無論哪 種懸掛裝置,其目的都是用來衰減行駛中的震動,使坦克行駛平穩。 早期的坦克上沒有懸掛裝置,坦克即使以低速在野地裡行駛,也顛簸得很厲 害。後來在坦克上採用了螺旋彈簧式懸掛裝置,情況大有改善,但它佔用的車內 空間較大。二戰以來,坦克上多采用扭杆式懸掛裝置,扭杆又長、又韌、又堅實 ,是效能極好的扭簧,而且結構簡單、佔用車內的體積小,成為現代坦克採用的 主要懸掛裝置。 液氣式懸掛裝置是以油液傳遞壓力,以氣體(一般為氮氣)為彈性液氣式懸掛 裝置是以油液傳遞壓力,以氣體(一般為氮氣)為彈性元件的。其最大特點是懸掛 特性為“非線性”的。所謂“非線性”是指彈性元件變形越大時,吸收的衝擊能 量就越大,呈非線性增加,這樣就可以使坦克保持較高的平均行駛速度。目前, 已有一些國家的坦克上採用了液氣式懸掛裝置。其缺點是結構較複雜,價格較高 ,由於裝在車外,中彈後易損壞。

  • 3 # 暖心防護用品

    目前為止,距離二戰結束已經74年的時間了,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現在的武器裝備跟戰爭時期的武器裝備簡直就是一個天一個地,不管是火力上還是效能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觀,那麼既然如此,假如現在的一輛坦克在無限炮彈的情況下穿越回到二戰,能不能成為戰場上的支配者呢?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很多人都覺得沒有坦克是它的對手,但要是這麼想的話就錯了。

    原因就是現代坦克的作戰方式跟二戰時期坦克的作戰方式有所不同,現在坦克靠的是各種技術的支援下才能完成非常精確的打擊,並且現代坦克作戰講究的是配合,比如說空中支援,還有步兵的配合,在這樣的情況下才能發揮出現代坦克應該有的實力,如果在沒有完整的軍事指揮系統存在的情況下,其實像現在的99式坦克跟59式是沒有什麼區別的,在條件惡劣的情況下帥不過3秒。

    現代坦克要求的科技太多了,在二戰匱乏技術落後的年代壓根就無法做出配合,並且除了作戰方式不同之外,環境也是一大因素,現代坦克的噸位比二戰坦克要重得多,雖然可能在靈活性和動力上更強一些,但面對一些泥濘道路的時候,還是會出現被阻礙的情況發生,當時在庫爾斯戰役中,德軍就出現了50輛坦克被環境和地形限制住的問題。

    結合種種可以發現,現代坦克回到二戰作用其實是那時的坦克是一樣的,沒有任何的優勢可言,甚至在複雜的戰爭環境下,會被摧毀得非常慘,估計單單德軍的虎式坦克就可以夠現代坦克喝一壺的了,在步兵使用反坦克武器的配合下,基本上沒有坦克能夠承受得住它們的摧殘,即便是現在裝甲更厚的現代坦克也是如此。

    所以道理跟現代的2萬名特種兵拿槍穿越回到古代去挑戰20萬大軍一樣,最終的結果還是20萬大軍會贏,特種兵則是被撕碎,故而現代的東西回到古代不一定就佔有優勢,而同樣的古代的東西到了這裡也無法發揮優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生兒籍貫隨父親還是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