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cnBeta

    每年排入海洋的塑膠垃圾無疑對海洋生物造成了嚴重影響,科學家們也正在一點一點地去了解這些潛在影響的程度。現在,來自英國的一項新研究就揭示了這種汙染可能對寄居蟹意味著什麼,據悉,富含微塑膠的環境似乎會對寄居蟹在選擇安家地點的認知能力帶來影響。

    資料圖

    這項研究由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的科學家和利物浦約翰摩爾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共同展開。據瞭解,寄居蟹對穩定海洋生態系統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皇后大學生物科學學院的首席研究員Gareth Arontt表示,這些螃蟹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透過吃分解的海洋生物和細菌來“清理”海洋,“它們擁有超100種無脊椎物種--遠超活蝸牛或無生命substrates。此外,有商業價值的物種如鱈魚、狼魚會以寄居蟹為食。”

    在這項研究中,總共有64只雌性普通歐洲寄居蟹參與了這項實驗,其中約一半的寄居蟹被放置在一個裝有小塑膠碎片的容器中,另一半則被放置在未受汙染的水中。在此過程中,研究小組想要找出塑膠汙染是否影響到了寄居蟹的一種關鍵生存策略,即隨著寄居蟹變得更大、更聰明它們有能力調查並棲息在更大、更好的殼上。

    兩組螃蟹在各自的水缸裡待了五天之後都被放進了觀察水缸裡的“次優”殼中,在那裡它們有了更好的選擇。跟對照組相比,生活在塑膠汙染環境中的螃蟹在第一次接觸上層外殼並進入的時間更長。研究人員說,這些結果表明,微塑膠豐富的環境損害了它們的認知能力進而影響了它們進行基本生存行為的能力。

    Arnott指出,這些發現表明了微塑膠汙染危機對生物多樣性的威脅比目前人們認識到的還要嚴重得多,因此,人們應該現在就開始採取行動。

  • 2 # 地理有意思

    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塑膠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傢俱到購物袋,從汽車零件到玩具,塑膠以各種形式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元素。然而,塑膠最開始被視為當代世界一種非常重要的存在,目前卻被視為存在巨大破壞和危害的材料。

    眾所周知,塑膠是不能生物降解的,這加劇了塑膠垃圾的威脅,或許現在的威脅還不算嚴重,但在未來的幾年以及未來的幾代人身上,卻會有很嚴重的體現。所有海洋廢棄物都來自人類,其中大部分來自陸地,透過亂扔垃圾、廢物管理不善、雨水排放以及海嘯、颱風等極端自然事件進入海洋和內陸湖區。

    研究顯示,全世界所有人,每天扔會掉近400萬噸垃圾,其中12.8%是塑膠垃圾,這極大汙染了土地、空氣和水。雖然扔進垃圾填埋場的塑膠會用化學物質分解,降低汙染,但當塑膠進入海洋,造成海洋汙染的影響卻是無法估量的。且海洋塑膠垃圾當前有愈演愈烈之勢,已經不再僅限於海洋,內陸湖泊也深受其害。

    據統計,每年大約有1270萬噸塑膠垃圾被衝入海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估計,海洋中已經有多達51萬億的微塑膠顆粒,從赤道到兩極,從北極冰原到海底,地球上沒有一平方英里的海洋表面沒有塑膠汙染。一些塑膠垃圾被衝擊到海灘、海島,造成沙灘汙染。一些塑膠垃圾則沉入海底,破壞海底生物賴以生存的棲息地。

    而最表象的汙染當屬漂浮塑膠垃圾,會被海洋動物、鳥類誤認為是食物而吃掉,最終死亡,每年有數千只海鳥、海龜、海豹和其他海洋哺乳動物在吞食塑膠或被塑膠纏繞後被殺死。據統計,北太平洋的魚類每年攝入12000到24000噸塑膠,這可能會導致腸道損傷和死亡,並將塑膠轉移到食物鏈上游的大型魚類、海洋哺乳動物身上,最終轉嫁到食用海鮮的人類身上。另據估計,60%的海鳥都吃過塑膠碎片,預計到2050年這個數字將增加到99%。人們經常發現死海鳥的胃裡裝滿了塑膠,這反映出在過去40年裡,我們海洋中的垃圾數量迅速增加。

    最後,海洋塑膠垃圾還可能干擾航行安全,近兩年,“垃圾島”一詞經常出現,行船于海洋之上,遠遠就能看見巨大的“垃圾斑塊”,且全世界不止一處,因為垃圾島是由巨大的洋流漩渦形成的,這些洋流先把塑膠碎片集中到漩渦中心,再逐步擴大。

    世界海洋中有五大環流漩渦:一個在印度洋,兩個在大西洋,兩個在太平洋,每個漩渦中都有不同大小的垃圾塊。最大的一個被稱為太平洋垃圾場,位於太平洋中北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塑膠堆積體,重達350萬噸。再加上風和水流的作用,垃圾塊的大小和形狀不斷變化,構成的垃圾碎片能從海洋表面一直延伸到海底,一旦運動至航道上,對過往船隻威脅非常大。

    世界上許多組織都將2030年稱為海洋塑膠危機必須解決的一年,因為所有地表的塑膠垃圾最終都會進入海洋,而塑膠碎片正在汙染人類的食物鏈。解決海洋塑膠垃圾危機,不但要從使用緩解入手,更要從生產環節入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武則天弒女是真的嗎?還是杜撰的?